“妈,我把钱弄丢了”,家长的不同应对,孩子未来差异明显

文/桔子母婴课堂,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对于不少90后而言,小时候有三件事让他们最恐惧,一是老师找家长,二是考试没考好,三是丢了东西。前两个都是学业上的,只有最后一个贴近生活,尤其是当自己掉了钱,面值还比较大的时候,感觉天都塌了。

“妈,我把钱弄丢了”,家长的不同应对,孩子未来差异明显

一位网友说:

小时候家里没什么钱,一周零花钱也就几块钱,口袋有个50块钱就算是巨款了,一般只有重要考试考好了,家长才会奖励,一学期可能也就一次。当时拿到钱,害怕丢了,专门放在文具盒里,结果放学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不敢跟父母说,就自己偷偷攒钱,记得好几个星期省吃俭用,不少日子早饭不吃,到中午饿得头昏眼花,最后才把50块钱攒下来。

现在回忆起来也挺可笑的,父母又没追问钱哪里去了,自己为何非要攒出那50块钱呢?

“妈,我把钱弄丢了”,家长的不同应对,孩子未来差异明显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光是孩子,成年人身上也存在,广东的一位准大学生,因为1万元学费被骗,留下遗书,表示自己无颜面对父母,最后跳了河。她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生活的重要,可是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理念不对?一万元与自己的生命,这个问题,不管是什么角度,都不应该是选择一万元吧?

“妈,我把钱弄丢了”,家长的不同应对,孩子未来差异明显

丢钱是小事情,关键是家长怎么对待

每个人都丢过钱,这就好比犯错,谁能不犯错?人们之所以对此印象不深,主要是因为“数额不够大”、“家长没追究”,二者结合,造成大多数人们产生“丢钱是小事情”的观念,可是在有些家庭,钱,就是命!

地铁站,这小朋友把妈妈刚给的硬币弄丢了,很害怕的站在一边,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位母亲非常的气愤,“你还有什么用?刚给你的钱就丢了,这样以后日子还怎么过,知不知道妈妈赚钱那么辛苦,一天到晚不是玩就是事儿,你烦死了……”说急起来,妈妈还伸手打了孩子,宝宝没有哭,看得出来,他早就习惯了。

“妈,我把钱弄丢了”,家长的不同应对,孩子未来差异明显

也许这位母亲很辛苦,家庭很困难,甚至一个人承担三个人的花销,没日没夜的工作,早就让她的心态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再多理由,再多借口,那都是成年人的事情,世界上就她最惨吗?可她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必然结果是,心理变得极度敏感,对金钱的渴望超出一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可以抛弃很多东西,而这些都是从妈妈身上学来的。

几块钱是小事,可为了这几块钱让孩子的世界观发生扭曲,这样的代价,谁来承担?

“妈,我把钱弄丢了”,家长的不同应对,孩子未来差异明显

同样的事情,另外一个妈妈不是这样:

许娟跟女儿一起出去玩,找钱包的时候,发现闺女的手链不见了,问孩子哪里去了,她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再追问,孩子的眼泪直往下掉,自己之前不小心将手链掉到下水道里去了,拿不出来。

本以为会遭到母亲的谩骂,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没了就没了吧,下回自己注意啊。”轻描淡写的一句,就把事情淡化。其实那手链不值钱吗?并不见得,只是这位妈妈很聪明。

“妈,我把钱弄丢了”,家长的不同应对,孩子未来差异明显

手链没了,再怎么追究孩子的责任,都不会变回来,追着改变不了的结果不放,引出更多的问题,这很明显是愚蠢的行为。此外,孩子小时候是建立正确“财商”的关键时期,家长如果过于注重钱,忽视了孩子精神文明建设,给未来留下的隐患,可就不是简单能用钱摆平的了。

孩子丢了东西,家长需要做的是,首先平稳自己的心态,大人不能着急,越急越容易出错,其次,问清楚孩子怎么丢的,在哪里丢的,看看是不是可以补救,最后,再用这个事情跟孩子讲道理,态度凶一点没事,但是绝对不能动手。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妈,我把钱弄丢了”,家长的不同应对,孩子未来差异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