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某日,遇见久违阳光,小编约上几个朋友对织金县阿弓镇大田村打铁洞的溶洞进行探寻,历经数小时的奔波坎坷,游走于溶洞天坑与宽阔的地下暗河(旱季河水断流),在洞内发现两处古法熬硝的遗迹,感叹前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同时也感叹人类的渺小。

地下河流与天窗

阿弓镇大田村有打铁洞和老丁洞两个与洞有关的自然村寨,估计都与附近的几个溶洞有关。打铁洞或许是因为曾经有人在洞内冶炼铁矿,老丁洞也应该有典故。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一洞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从打铁洞组下面的洞口进入,在洞内前行数十米,前方忽见亮光,复前行,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天窗出现在眼前,四周悬崖绝壁,洞口四周长满树木,有类似鹰隼的鸟儿在洞中来回追逐,叫声怪异,让人毛骨悚然。绝壁的东北方向另有三个小天窗,大自然的鬼父神工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向天窗的另外一个出口往下走,约莫100来米后有来到另外一个天窗,这个天窗三面绝壁,西面是一个斜坡,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向外延伸到附近的村落,路上的牛脚印见证了这里是牧童放牧的好去处。据附近的村民讲,村里放牛的人都非常喜欢把牛赶到这里面,然后用树枝把唯一的出口堵住,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圈坑。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进入第三洞,这是暗河的真正入口,因为顺着河道走了个把小时,也没有看到亮光,据说暗河的出口在熊家场镇的疙瘩冲。洞内宽敞平坦,由于是旱季,河水干涸,行走起来容易得多,换作雨季是不敢进洞的。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二洞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三洞内的植物

古法熬硝

进了三洞百来米远,一处奇特的景象让我们惊呆了,只见河道旁的台子上,有大小的圆形小坑三个,有的向小水池,有的像灶台,看到这里,突然想起很多史料上记载的古人在洞里熬硝的情景,古代人熬硝主要在洞内进行,织金县的很多溶洞内也发现过熬硝遗迹。灶台的边上偶尔能看到碳屑,走了数十分钟后,又发现了一处熬硝遗址,两个灶台,一个水池。

古法熬硝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将从洞内挖掘出的硝土去除杂质,然后将硝土和清水按比例加入硝池中,使硝土变为液态,最后将硝池内的溶液放入灶台上的铁锅中加热,结晶后便可得到硝。熬硝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将从洞内挖掘出的硝土去除杂质,然后将硝土和清水按比例加入硝池中,使硝土变为液态,最后将硝池内的溶液放入灶台上的铁锅中加热,结晶后便可得到硝。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熬硝的灶台

织金阿弓一洞内发现古法熬硝遗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佩服

尾声

由于携带的两支手电电量均已经用尽,我的手机在进洞不久也电量耗尽关机,而溶洞却不见尽头,只能选择返回,返回的路程也走了半个小时。出得洞口,夕阳斜照在东北方的崖壁上,金光灿灿。我们也已精疲力竭,顺着斜坡向上往回程的路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