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事情的定数与变数


一 引子

《天道》:事情的定数与变数


《天道》:事情的定数与变数


在《天道》中,萧亚文接手格律诗诉讼案的时候,曾经对欧阳雪说过,这事本来就有定数。

对于萧亚文说的定数,我有同感。比如几年前,我买了一棵黄皮果树苗回来种,然后,美滋滋地期待着记忆里那种甜中带酸的味道。

等到结果时,却发现手里的黄皮果只有甜,丝毫没有一点酸味,这可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味啊,于是,当年的美滋滋变成了如今的气呼呼。

心里愤愤不平的同时,回想当初买果树苗的场景,这才明白里边的定数:我只跟人家说是要黄皮果树,可没有细说要的是哪一种,当然怨不得卖家。

还好,我现在吞下的是甜果而不是苦果,心里面的感觉多少总算平衡了一点点。

这个问题,说明有些事情其实从一开始就早已经有了定数。而这个定数,多半就是我们起烦恼的因。

假如你认为,哦,原来定数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那倒也不见得。

且让我们回到剧中去看看:韩楚风在面对总裁人选的难题时,特地去定了酒店的客房,想要从丁元英嘴里找到解题的思路。

尽管这位预备总裁已经在途中猜出丁元英的态度,但他却难以把握个中的路数,直到丁元英分析出事情的定数,他才豁然开朗。

《天道》:事情的定数与变数


《天道》:事情的定数与变数


《天道》:事情的定数与变数


韩楚风这个级别的人物尚且一下子搞不清楚当时的状况,更何况普通人。

能够让韩楚风豁然开朗的定数,价值一辆宝马,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现在估计得值两三辆吧。

说到普通人,那么,普通人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当乐圣起诉格律诗之初,三位发烧友和自比幼儿园阿姨的欧阳雪都身在其中,他们也只看到眼前的表象,而没有解题思路,不是推脱逃避,就是焦头烂额的夜不能寐。

巨大的压力与事情的表象交织在一起,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加上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分析能力,令他们无法看到事情的定数,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

《天道》:事情的定数与变数


《天道》:事情的定数与变数


作家豆豆的创作取材于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剧中的故事只不过是换了一套马甲而已,实质并没有改变。

换言之,在现实中,我们都有可能会碰上他们所经历的事情,至于我们能不能看到事情的定数,可就难说了。

二 定数

定数这码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问题的实质所在,这里面包含了我们已经知道或者尚未知道的事物的规律。

然而,根据以上的例子,却又带出新的问题:如何找到生活中的定数?或者找不到定数时该怎么办?

简单的事情,能一想就通,但是,在某些重要而复杂的事情上面,身在其中的我们还必须得面对众多眼花缭乱的表象,倘若缺少雾里看花的本事,未必有把握找得到这些事情的定数。

因为找不到事情的定数,出现了判断上的错误而导致事情最终失败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身边有高人指点,自然最好,但这样的概率非常小。

我以前就经常跑彩票店,而且劲头十足,每次去,心里都对此事寄予厚望,遗憾的是至今仍未能如愿,所以,现在彩票店休想再赚到我的半分银子,这一点我很有自信。

有一个常识可以让我们找到解题思路的端倪:大多数情况下,事物的定数通常与变数相关。如果将定数看成事物的极限,那么变数就是人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可能做到的一切。

有人会问,知道了这个常识有什么用?于事有补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假如你不是那种已经习惯了听天由命的人,就可以尝试一下通过这个常识来挑战生活的安排。

一事不烦二主,还是再回到我买的那棵黄皮果树上来说道吧。

假设我真够笨的——虽然实际上可能确实如此——就是不明白其中的定数,那也没什么大不了,尽管木已成舟,我仍然可以另觅他途——去想想变数。

这里的变数就是:一,我可以通过果树嫁接的方式来扳回一局;二,也可以把这棵树的果子拿到市场上卖,然后买回我想吃的那种味道。

这个问题放到韩楚风那把还没有坐上去的总裁椅子之上,他也拿不准事情的定数,因为这事远比黄皮果树来得更加复杂,但他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保留一个有缓冲的余地。

这就是其中的变数:在这个缓冲地带,他可以静心深思,也可以向各方朋友问计,从而筛选出相对更适合自己行事的办法。

再看看另外一个例子,当三位发烧友得知乐圣要起诉格律诗时,在他们都还不知道事情定数的情况下,就决定绕过丁元英向乐圣求和,失败后又提出要退股。

此前他们就和丁元英闹僵的事情还没说,种种情况均表明他们没能好好地把握住事情的变数,一点儿缓冲的余地都没有留下,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缺乏了缓冲的余地,很可能一下就收不住势头,直接给冲出去,结果就是:明明已经爬上井沿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却因为自己抓不着实处,又掉下去。

其实,这件事的决定权不在丁元英那里,而是由始至终都在他们手里,一直到他们选择自己放弃,不玩了。

在重要的事情上,当人觉得自己只剩下一种选择的时候,思想难免会有些僵化,情绪上会出现较大的起伏,他的处境也会变得非常被动。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三 变数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明了解题的思路:看不到定数,不要紧,还可以在变数中争取到主动权,化被动为主动。

变数是一个弹性词,它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不可预知性。

它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硬可软——你想歪了我也没办法——因而世人难以把握,但正是这个特质才使得生活如此精彩纷呈。

定数虽与变数相关,但二者之间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生活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有人认为:知识改变命运。

这两种说法都有人赞同,但我将它们摆在一起,可能会使人陷入矛盾的心理当中。

我不想厚此薄彼,为其中一种辩解,那也不是本文的主旨,目前,我也没有另开篇幅的打算。

人的造化各异,不同的经历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这很正常。

两个说法都算是人生中的定数,更重要的是,两种观点都与本文主旨不相冲突。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仍然可以在种种定数之中寻找可能出现的变数,争取到主动权,并以此突破生命里的种种可能。

奥运会四年一个轮回,常常有人能突破前辈的记录,偶尔还会出现突破自己过去记录的事,让世人怒赞一把。

这些不断被刷新的成绩,即是人类挑战生活安排的一种证明。人生虽有定数,命运却无轨迹!

总有人问,人生的意义何在?并为此郁郁寡欢。定中求变不就是吗?

四 妙招

我相信人类有着自身的极限,并且无论怎样做都无法超越这些极限,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因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变数远比定数来得更加精彩。

不久前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引来了一阵观影热潮,究其实,是因为这部影片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不想就此臣服于命运的安排。

假如我们事先知道了生活中的一切安排,活着就是为了按部就班,那这样的日子跟一堆机器有何分别?

总有人会不满意以上的解题思路,因为人生充满了变数。所以,妙招总是留在最后:提高觉悟

静心思考,实事求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冷静思索,因为人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实践,这是提高自身觉悟的不二法门。

觉悟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不会再纠结于定数或者变数,因为人已有了拿得住事情的能力,人生的局面也由此变得豁然开朗,到了旁人也为我们怒赞一把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