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贊臣育兒新概念:為什麼你買的繪本都成了「廢紙」?這就是真相

一入繪本深似海,你被種草的時候是這樣的:

“啊這本的畫風好可愛,買!”、“啊一整套居然還是白菜價,買!”;到開始閱讀時,你就變成了:“孩子你別咬,這不是餅乾……”、“看這裡啊,我還沒說完呢!”。最後,看完繪本的,可能只有我們自己(畢竟都是錢)。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為什麼你買的繪本都成了「廢紙」?這就是真相

為什麼孩子不愛看繪本?要不先一起回溯一下,自己是不是進入了一些誤區?

選繪本,跟著書單買就行?

在他還小,話也說不利索的時候,按照書單推薦買經典的,又或我們按照年齡段特點替他選擇,的確比較穩妥,但自我意識開始加強後,就該把選擇權交給他了。

你可以這樣挑選:

  • 1-2歲時,選情節簡單,色彩鮮豔,句式重複的以加深注意力。比如:《我媽媽》《我爸爸》系列。
  • 2-3歲,正是立規矩的時候,你叨叨一萬遍不準,還不如來一本行為教育的繪本,如:大衛·香農的《大衛,不可以》、五味太郎的《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等等。
  • 到了3歲後,帶著他一起選。試想,你要是喜歡看小說,別人偏讓你看《時間簡史》,你也啃不下來啊。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為什麼你買的繪本都成了「廢紙」?這就是真相

買那麼多幹嘛,反正他也看同一本?

我們就算不想浪費,有的孩子也只會反覆讀同一本。不過,他每次的關注點都不一樣。

第一遍可能看到顏色,“哇紅色很好看”;第二遍可能關注形狀,“啊這裡有個蘋果”;第三遍可能才留意故事,“原來蘋果被小蟲咬了一口……”

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他隨著專注力的提升,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體驗,我們沒必要故意奪走他心中的“白月光”,但也要為他提供閱讀環境,等到他建立起看書的習慣,自然會去“淘書”,以便找到他更多“摯愛”。

孩子愛撕書,就是他不愛看書?

3歲前,書是寶寶的“玩具”,他之所以喜歡撕書,可能是發現了書的新玩法,覺得從整體變成碎片很神奇。讓寶寶感受“讀書是件快樂的事”是最重要的,所以,滿足他撕的慾望吧,但可以換個東西給他撕,比如餐巾紙、廢紙等等。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放棄引導他好好看書,你可以找撕不爛的書呀,比如布書、硬紙書等等。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為什麼你買的繪本都成了「廢紙」?這就是真相

親子共讀,就是朗讀文字?

圖畫才是繪本的靈魂啊!一本繪本,頁數不過十,字數不超百。光讀文字自然沒意思。我們陪孩子看繪本,並不是變成朗讀機,而是變成一個導演,帶領他進入故事世界。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為什麼你買的繪本都成了「廢紙」?這就是真相

  • 1-2歲,可以把重點放在形狀和顏色上。

比如,一個簡單的紅色圓圈——你可以先帶寶寶認識它,“這是個紅色的圓”;再讓孩子跟著畫圈,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最後再

延展到生活中,“我們家有什麼東西是圓的?去找出來好不好?”

  • 2-3歲,著重引導他去說完整句子。

這時他可能會變成一個小話癆。所以,試著和他“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故事吧,互動式(對話式)閱讀是幫助寶寶語言技能擴展的好途徑。你可以多問“然後呢?”鼓勵他去表達。

  • 3歲+,一起來創造故事吧。

引導孩子去想象故事的發展。多問孩子——“猜猜這個房子裡住著誰?”,“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相信你家的機智小孩一定會給出很多天馬行空的答案。有時候,你還可以和他的行為聯繫一起,“我覺得他一定不會起床,像你就很愛賴床哦。”這樣隨著故事的發展,他才會和自身行為聯繫,讓教育效果翻倍!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為什麼你買的繪本都成了「廢紙」?這就是真相

父母和寶寶一起讀一本書,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好方式。即便每次只有3-5分鐘,你和他一起想象故事發展的過程,就能讓閱讀更加有趣。

今天,一起放下手機和電視,陪孩子看繪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