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年一定要回家,這是我聽過最“戳心”的答案

為什麼過年一定要回家,這是我聽過最“戳心”的答案


《歸去來辭》有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春節將至,遠方的故鄉,在召喚遊子回家,提醒他們是時候放下工作,放下在外的生活。

回家過年有什麼意義?票又難搶,車不好擠,路太顛簸。

但我們從來糾結這個問題,因為“過年回家本身就是意義”,春運再難再遠也要回家。

01、回家團圓,是一種信仰

對國人來說,春運是“一場聲勢浩大的人類大遷徙活動”,醞釀了整整一年,只為春節那幾天團聚。雖然,最“省事”的過年方式,便是留在外地過年,但很少人會因為路途不便,而省去所有舟車勞頓。

“每逢佳節倍思親”,沒有團圓,只圖方便的年,增添的都是鄉愁和遺憾。

最近,有一段視頻在網上火了:

四位農民工湊了28塊錢,在候車廳地板上盤著腿吃“散夥飯”;並把一個炸雞腿分成四份,一人一份。即使工錢還沒結,平時起早摸黑沒掙多少錢,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踏入了回家的路途。

他們簡單的想法,說出來無數人的心聲:“不圖錢掙多少,只圖平平安安回到家。”這便是國人獨有的“信仰”,不忍心讓家人的等待變成失落,對過年失去期待。

畢竟,沒有家人之間的圍爐夜話,也沒有親朋好友的唏噓感慨,日後想起的只有嘆息。“過年”成了一個傷疤,不願提及,只剩強顏歡笑。因此,不管平日裡過得怎樣,都要把喜悅帶上路,幾經周折,到家時匯聚成歡聲笑語,各自照亮。

團聚的動力淡化了辛苦,回家一趟,新的一年才有新的幹勁。

為什麼過年一定要回家,這是我聽過最“戳心”的答案

02、有儀式感,才有年味

有人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對我們來說,春節就是一個盛大的儀式,所有人都會配合“演出”。

不然,春節在哪不是過,何必一路奔波,一路折磨。去年春節,社交媒體發起的曬全家福活動,引發了63.2億次閱讀。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參與,只因崇尚儀式,希望留住團圓時的喜慶。

人的情緒,都是相互傳染的,當你對過年失去興致,家人的歡樂裡都夾帶著落寞。你若隨便應付,湊合著過,親人之人也同樣提不起勁。


俗話說,“過年過年,過的是人氣。”

平日裡見不著面的親人、老友,紛紛齊聚,相互拜訪,年味才會濃郁起來。

經常抱怨年味變淡的人,一定忘了經營一場場關係,見與不見隨便,更不再把酒言歡、掏心掏肺,而是隨意應付。

能夠排除萬難回家的人,必然樂於維持過年的儀式感;留下許多珍貴回憶,年才不算白過。

為什麼過年一定要回家,這是我聽過最“戳心”的答案

03、父母的期盼,最不能辜負

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對無數遊子來說,春節是珍貴的盡孝機會,一旦錯過要再等一年。對故鄉的父母來說,一整年的翹首以盼,全寄託在春節上。

試想一下,當父母滿懷期許,卻只等到一句“今年實在太忙,我不回家過年了”,擊潰的是他們最後的思念。那時,過年不再值得慶賀,反而成了他們的負擔:萬家燈火,遊子不歸,才是一年中最冷清的時刻。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的年歲,最容易在忙碌中遺忘,直到恍然發覺,才會發現他們老去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我們能陪伴的時間,比想象中有限。

只有回家過年,你才會恍然發現父母的變化:父母的背,比去年又佝僂了一些;原本黑白相間的頭髮,今年近乎全白;

父母的手腳,已經不如想象中利索,穿針引線時,開始需要孩子幫忙......我們無法遏制父母的衰老,但可以陪伴父母一點點變老,共同抵抗歲月的侵蝕。

回家的路雖然波折,好在父母的期盼很滿,足以消解顛簸中的不舒服。與父母共享熱氣騰騰年夜飯,共敘難忘的往事,給家裡增添喜慶的氛圍,減少父母的憂思,是父母所能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為什麼過年一定要回家,這是我聽過最“戳心”的答案

易中天說,“回家的路很長,一年只有一次;回家的路很短,只要心心念念。”

不怕路途遙遠,道路曲折,只要對家人心生眷念,天涯也是咫尺。

過年回家,回應家人的殷切期盼,背井離鄉才富有意義,一切付出才值得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