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提升溝通技巧,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濟寧教育之音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長大後也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行事準則,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世界的主宰。但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覺得孩子還沒有自己成熟的思想,以此,變成了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獨裁者”,似乎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一樣。

寶寶在出生後不久,就已經會和爸爸媽媽交流了,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也可以通過自己的面部表情或者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比如孩子在衝著你笑,向你伸出自己的雙手,那肯定是喜歡你,想讓你抱抱。如果孩子一見你就哭,不敢看你,那你肯定猜得到寶寶害怕你。

媽媽們一開始也是通過判斷寶寶的肢體或者是面部來猜測是不是該換尿布,是不是該餵奶了。隨著寶寶一日一日的長大,牙牙學語之後,也會嘗試著和爸爸媽媽交流。但往往有些家長總是覺得,自己也是從小這樣一路成長過來的,肯定會了解孩子此時此刻在想什麼,但你要知道,時代不同變換不同,每一代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來左右孩子的人生,更不能提孩子全權決定。

很多時候,在家長的眼裡,總覺得孩子還是個幼稚鬼,並不覺得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了。而且孩子與家長之間,大部分時間他們的想法都是相反的。所以喜歡掌控孩子,替孩子做決定,會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越來越難以溝通。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並不會喜歡家長利用身份去限制他的自由,孩子時嚮往自由並且喜歡無拘無束的感覺,但因為有的家長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的行動,導致孩子想要和家長說話交流時,都要斟酌再三,確保所說的話不會被父母責罵,然後在戰戰兢兢的說出口。

當父母經常性的否定或者不願聽孩子的意願時,孩子也就不願再與家長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或者有的時候,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卻換來家長們半天的嘮叨。這樣就會造成,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代溝是越來越大。有時家長還在想,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和自己交流?卻沒想過,是自己親自斷了兩人之間的交談。

父母與孩子的生長環境是不同的,所以兩代人看待一些事物的想法也不同,對於孩子們超前衛的想法,父母會覺得很奇怪,很不合乎常理,往往會用自己的判斷來干擾孩子。當孩子處在青春期時,大部分孩子會進入叛逆期,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也會越來越困難。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家長都想要更加了解孩子,卻往往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錯誤的方法只能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應該要時時刻刻換位思考,體會孩子的感受。家長知道自己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還小,並不懂得太多家長的苦心,在孩子很小的年齡層次,他們體會不到做家長的心情,就像家長們小的時候,不也是理解不了父母的心情嗎?

要學著在乎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家長訴說時,家長不要一味地去敷衍,這會讓孩子覺得:我的父母並不在乎我。在溝通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思想內容,時時刻刻考慮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安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你的話是不是會對孩子造成打擊。

多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孩子,不要每次開口就是講一些大道理,如果只讓你聽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你也會厭煩。每一件事情都要搞清楚來龍去脈再去教導孩子,不要聽風就是雨的不聽孩子解釋,劈頭蓋臉的對著孩子發脾氣,這樣只會造成孩子將自己的心裡話放在心裡。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作為家長的一個成長過程,不會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並不丟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家長,不懂可以學,但不要直到方法不對還繼續這樣,往往會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起道道難以跨越的溝壑。

所以,當你開始學著和孩子交流時,你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想法都是很單純的。我們不妨把自己擺到和孩子同一種高度上,體會孩子的想法,多傾聽孩子的意見。慢慢的,就會發現,只要用對方法,孩子是非常願意和父母交流的。


孕期育兒小貼士


家庭教育中有許多溝通方式都是不妥當的,例如,說教、埋怨、指責,暴力打罵等,錯誤的溝通方式不僅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長大以後他會把原生家庭的溝通模式帶到他將來的家庭和工作中。不良的溝通方式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會留下陰影。

01

對孩子充分的尊重

不要用封建專制的家長作風來對待孩子,凡事命令、指揮,讓孩子無條件服從。也不要使用一些侮辱性的語言,例如:你怎麼那麼笨。我對你太失望了。早知道不生下你。這些脫口而出的語言,多家長來說,是說的氣話,或者是想激勵孩子。但是孩子會信以為真,起到消極的心理暗示作用,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

我們應該心平氣和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對於孩子的錯誤不要盲目指責,幫他找原因,想辦法,而不是簡單粗暴解決問題。要讓孩子感覺父母是最懂得和愛自己的人,他才有信心和勇氣去面對前進路上的困難與挫折。

02

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和孩子交流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運用同理心,站在理解他的角度,多讚美和鼓勵,而不是指責和打壓。

例如,看到孩子在玩遊戲,不要指責和怒罵,可以嘗試用理解地語氣說,“媽媽知道你很累,現在只是休息一下。但是不要忘記了作業和學習任務完成沒有,而且要注意保護眼睛,媽媽相信你把時間都安排好了。”言語中包含著鼓勵和信任,也無形中提醒孩子自己為自己負責任的意識。

與孩子溝通,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鼓勵、肯定和賞識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偶爾發洩情緒的時候,也要忍耐,不要硬碰硬。要關心孩子發火生氣的原因,並耐心地勸導和幫助,幫他走出困境。

溝通是心與心的交流,只有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是理解、支持和信任的 ,他才會覺得父母是可以依靠和信賴的,他才會把自己成長的煩惱表達出來。

有人說:父母應當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師,家庭生活的朋友,學生生涯的夥伴。

如果你成為這樣的父母,孩子一定是健康、幸福的。

請關注@安妮女性課堂,做智慧父母!


安妮智慧人生


你好,關於“家長如何提高溝通技巧,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問題,我認為好好聽孩子說話,是溝通的第一步。而平等、尊重、理解則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我認為,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和孩子講話時少用或不用“你應該、你不能、你必須、你怎麼、為你好”等等之類的詞,這會無意識的對孩子形成控制和傷害。

著名心理專家李子勳說:良好的親子關係,比任何教育都重要。根據我的經驗,給你以下幾點建議:

1、融入孩子的世界

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2、用心傾聽孩子

不論孩子向你講什麼,都要耐心地聽他講完再發表看法,因為只有這樣,他才會向你敞開心扉。

3、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個性,家長不以自己的好惡來規定孩子的發展方向。

4、勿做對比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作為父母,應首先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不拿孩子的劣勢和別人作比較。

5、注意語言的模式

不要用命令式、威脅式、忠告式、反問式、貼標記式的語句和孩子溝通。

6、無條件信任孩子

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7、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