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的酒事

如果你没有去过云南,谈起喝酒最豪放的民族时,你肯定会觉得非蒙古族莫属。岂不知,在某种程度上,哈尼族、彝族、藏族、傣族、独龙族也在榜上赫赫有名。主要原因是,这些民族居住在半山区、高山区,祛湿驱寒,除了辣椒,最爽的就是酒。


据说,在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中,越能喝酒的人地位越高。大户人家嫁女儿,规则极其简单,拉一帮单身小伙子,每个人面前摆个大酒坛子,谁喝得多就将女儿嫁给谁,简单粗暴,相比之下,汉族的比武招亲、比文招亲,各种繁文缛节,简直弱爆了。


腾冲的酒事

大约十年前,我曾混迹于云南腾冲,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酒醉熏熏的男人被新娘喜气洋洋拖入洞房的场景,顿感毛骨悚然,吓得我赶紧干掉手中的酒来压压惊。


今天不说少数民族喝酒的彪悍场面,说说在云南腾冲喝酒的那些往事。


腾冲的酒事

腾冲地处滇西,被周围诸多少数民族市县所环绕,居民却以汉族为主,保留了许多汉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饮食文化、口音腔调与周围截然不同,像一座文化孤岛,是云南最为特别的一个县城之一。这个县城,唯一与其周遭毫无区别的事,就是喝酒。


腾冲原本是个安静的小城。和顺的石板路古朴依旧;高黎贡山庇佑的生灵自由生长;怒江过境却并没有带着想象中的嘶吼;火山和温泉亘古不变;一条清清的河流穿村而过,亭台楼榭,依水而建。水边垂柳依依,小桥横波,浣女楚楚。在远离江南的滇西,腾冲却是一派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


腾冲的酒事


虽说腾冲人的酒量在云南排不上号,但依然影响不了他们对喝酒的热爱,从古到今,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空港KTV、老船长酒吧,那是忽悠外来游客的,啤酒洋酒与都市无异,喝不出腾冲人的风范和气节,真正地道的腾冲氛围,还是要数回民街的苍蝇馆子,腾冲人三五成群,从早喝到晚,老烧清香淡雅的味道,才是腾冲真正的人间烟火。


最初是本地的朋友带我去回民街吃饭,后来变成我哭着喊着要跟他们去。人在腾冲走,哪能不喝酒,腾冲人有的酒量惊人,有的人酒量不大酒胆不小,喝酒前他是腾冲的,喝酒后腾冲都是他的。喝起酒来也套路十足,少数民族的风俗轮番上,酒歌歌词也霸道无比:“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连哄骗带威胁,容不得你有任何解释。他们甚至在酒桌上理直气壮地喊,喝醉了不吹牛不是正经腾冲人。


腾冲的酒事


回民街名不副实,清真馆子不多且不卖酒,道路两旁大量的汉族馆子却以酒为特色卖点。本地酒厂自产的苞谷烧最为卖座,三十三度,入口甘甜,生津止渴,虽不如北方的白酒浓烈,却后劲十足。有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天天混迹于斯。每到晚餐时间,走进馆子就点上一大桌菜,等菜的时间,老板将炸好的牛干巴端上来,我们边喝酒边用扑克玩干瞪眼,输了罚酒,一张牌一小杯,等到主菜上齐,往往一桌人剩不下一个清醒的。到了第二天,我们打定主意不再喝酒专心品菜,却在等菜时依然抗拒不了牛干巴的美味和苞谷烧的清香,不停地上演前一天的窘相。过了几天,老板索性不再给我们做菜,几盘牛干巴、几个烤熟的饵块、几瓶老烧就成为我们每晚的固定菜单。


腾冲的酒事

生日那天,我请朋友们吃饭,电话约好了地点,早早地跑去馆子点了一大桌菜,很有仪式感地打开所有的酒,很有大师风范地跑到厨房里指点江山,很有场面地摆出最好的香烟。结果死等活等,也不见朋友们来,不详的预感顿时浮现,打电话一问,原来是我们走错了饭店,他们十几个人在隔壁的酒桌和饭菜前同样是蓄势待发。讨论半天,朋友们竟然动员我从这家饭馆遁逃,理由是那边人多不好跑。最终也没好意思干出这种事,硬生生地把大家拉过来喝了第二顿,喝得一大桌人七荤八素,哭爹喊娘,至今也没想起来那天是谁结的账。


离开腾冲那天,由于买不到飞昆明的机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长途大巴——卧铺车。班车傍晚发车,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令人生畏,本地的朋友们建议我喝醉了再上车,于是乎,一顿大酒之后我在他们的搀扶下上了车,定格在我的头脑里最后一个记忆画面是朋友们在车窗外挥手再见,真正地做到了醉着来,醉着离开。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十年,每当回想起当年在腾冲喝酒的场面,至今让我心有余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