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社會學家,提倡“美美與共”十六字箴言,一生志在富民

他是著名社會學家,提倡“美美與共”十六字箴言,一生志在富民

他曾為實地調研身受重傷,

也曾訪問中國江南的一個小村落26次;

他關注農民和農村,

也曾在國民黨特務的槍聲中演講;

他的著作曾被稱讚為

“將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

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

他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這一”十六字箴言“

他就是

著名的社會學家、

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

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

費孝通先生。

他是著名社會學家,提倡“美美與共”十六字箴言,一生志在富民

費孝通(1910年-2005年),出生於江蘇吳江。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曾任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北京大學教授。

今天(2020年4月24日),

是費孝通先生逝世15週年紀念日,

先生之風,

讓人景仰,

讓人長久懷念。

此刻,

讓我們共同銘記與緬懷。

青年學子

1910年11月,

費孝通出生於江蘇吳江

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14歲那年,

費孝通即開始發表文章。

四年後,

進入東吳大學醫預科學習。

受進步思想影響,

費孝通於1930年轉入

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畢業後,

受梁漱溟先生之邀

到山東參加鄉村建設,

不久,

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

成為我國最早在本土

獲得社會人類學碩士的青年學者。

初訪江村

1935年,

費孝通與王同惠結為伉儷。

同年,

他從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畢業,

並取得了公費留學資格。

出國前,

費孝通與王同惠前往廣西瑤山

做社會調查。

調查期間,

費孝通不幸墜入陷阱身受重傷,

王同惠在為其尋求救援時

不慎墜崖落水而死。

而此時,

距離兩人結婚,

僅僅過了108天。

1936年初,

費孝通回到家鄉吳江養傷,

準備過了暑假去英國留學。

在此期間,

他走田頭、去工廠、坐航船、觀商埠,

對開弦弓村

開展中國江南村落小社區的調查。

他是著名社會學家,提倡“美美與共”十六字箴言,一生志在富民

費孝通

在掌握了許多資料的基礎上,

留學英國後,

費孝通在倫敦大學用英文撰寫形成

長篇博士論文《中國農村經濟》

(後中文名稱以《江村經濟》出版)。

其導師,

英國著名人類學家

馬林諾斯基稱讚該書

將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

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

“江村”一詞,

是費孝通為開弦弓村取的學名,

意指“江蘇、江南農村”。

《江村經濟》一書的卷首語為:

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

費孝通曾說,

“初訪江村是我這一生學術道路上

值得紀念的歷程界標。

從這裡開始,

我一直在這一方家鄉的土地上

吸收我生命的滋養,

受用了一生。”

心繫祖國

1938年,

時值中華民族危亡之際,

費孝通毅然回國,

先後任教於雲南大學、

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

在負責雲南大學

社會學研究室工作期間,

他深入農村實地調查,

寫出《祿村農田》

《戰時內地農村勞動力問題》

等一系列關於農村問題的文章,

提出了“工業下鄉”的主張;

並對中國社會、

家庭結構進行深入研究,

發表了《鄉土中國》《生育制度》。

他是著名社會學家,提倡“美美與共”十六字箴言,一生志在富民

費孝通

此外,

他還積極投身

“反內戰、爭民主”的運動。

1945年11月25日晚上,

費孝通在西南聯大圖書館前的

大操場演講,

會場已經被國民黨特務包圍,

甚至向場內開槍。

費孝通站在會場的最高處,

面對頭頂呼嘯而過的子彈,

向全場高呼:

“不但在黑暗中我們呼籲和平,

在槍聲中我們還要呼籲和平。”

“一二・一慘案”和“李聞慘案”發生後,

面對專制獨裁統治的黑暗,

費孝通不禁悲呼:

“一個國家怎能使人人都覺得

自己隨時可以被殺!

人類全部的歷史裡

從來就沒有過這等事。

我們現在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

重訪江村

1956年,

費孝通的英國同學、

澳大利亞人類學家

格迪斯教授訪華,

向周恩來總理提出申請,

要到費孝通曾調查過的江村

作一次訪問。

經周恩來同意,

格迪斯來到江村實地調查,

後寫成

《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民生活》一文,

這件事讓費孝通深受觸動。

1957年,

費孝通重訪江村,

這是他時隔21年再次訪問江村。

他是著名社會學家,提倡“美美與共”十六字箴言,一生志在富民

費孝通江村紀念館

此後,

他以江村為對象進行持續調研,

形成26次訪問江村的美談。

“費孝通和江村”也成為

開弦弓村、中國鄉建研究的一張名片。

費孝通說過,

“有生之日總想為家鄉這片土地

多加上一點肥料,

能長出比我這一代更有出息的

子子孫孫。

生命和鄉土結合在一起,

就不會怕時間的沖洗了。”

志在富民

沿著城鄉關係這條線,

費孝通從三訪江村開始,

逐漸從村上升到鎮,

提出“小城鎮、大問題”,

提倡農工相輔,

為鄉鎮企業的發展大聲疾呼。

根據各地發展經驗的實地調查,

他總結出集體經濟為主的蘇南模式、

“三來一補”的珠江模式,

以及以個體私營企業為主的溫州模式,

還有中原農村的庭院經濟等

多種發展模式。

他是著名社會學家,提倡“美美與共”十六字箴言,一生志在富民

費孝通

他高度關注農村和農民問題,

幫助農民尋找脫貧致富和

加快發展的道路。

在費孝通80歲生日那天,

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是什麼,

他說“志在富民”,

而這也正是他在早年就樹立的理想。

享譽海內外的

社會學家、人類學家

新中國成立後,

他歷任清華大學教授,

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副院長,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等職,

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國家的

民族事業和教育事業。

1978年後,

費孝通主持重建社會學工作,

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

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顧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多項職務。

他通過實地調研和思考,

不斷提出事關社會進步和

發展的重要思想與理論。

1987年,他提出了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理論;

1990年提出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社會和諧觀點,

被稱作是處理不同文明關係

極具中國智慧的

“十六字箴言”;

1995年提出的“文化自覺”思想,

強調世界各民族的

文化自覺、文化對話與文化包容。

他在社會科學研究上的成就,

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

1980年他獲得了

國際應用人類學會

馬林諾斯基紀念獎,

1981年獲英國皇家人類學會

赫胥黎紀念獎章,

1988年獲美國“大英百科全書獎”,

1993年獲日本亞洲文化大獎,

1994年獲菲律賓拉蒙·麥格賽賽

“社會領袖獎”,

1998年獲“霍英東傑出獎”。

此外,他還先後獲得

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

授予的榮譽院士、

澳門東亞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香港大學文學博士等榮譽。

他是著名社會學家,提倡“美美與共”十六字箴言,一生志在富民

費孝通

1999年至2004年相繼出版的

《費孝通文集》(16卷本),

收集了他從早年至2004年間

絕大部分著述,

是我國社會科學的一項豐碩成果。

他的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卓有成效地體現了社會學、

人類學的巨大應用價值。

行行重行行

費孝通曾任第七、八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在擔任全國人大、全國政協

領導職務期間,

他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

參與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

繁忙的公務,

沒有改變他從實求知的工作習慣。

他七下甘肅定西,

三十餘次到江蘇吳江調查,

足跡遍及祖國的山山水水。

近二十年裡,

他一邊跑,一邊看,

一邊問,一邊記,

走一趟,寫一篇。

根據這些年的調查結果,

他寫出著作

《行行重行行》。

中國民主同盟卓越的領導人

費孝通1942年加入民盟,

歷任民盟中央委員、常委、副主席。

1987年起先後任民盟中央主席、

民盟中央名譽主席。

在主持民盟中央工作後,

他把為經濟建設

“出主意、想辦法,做好事、做實事”

作為民盟的工作思路,

並身體力行。

他先後對我國

西北地區、西南地區、

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環渤海地區、中原經濟協作區、

淮海經濟協作區、東北地區、

京九鐵路沿線地區等進行實地調查,

代表民盟中央提出了許多

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具有全局意義的

發展思路與具體建議,

尤其是關於上海浦東開發和

促進22個人口較少的

少數民族實現現代化的提議

他善於發揮民盟在智力上的優勢,

領導民盟探索參政議政的有效途徑。

為開創民盟工作的新局面

作出了積極貢獻。

費孝通先生的一生

是光輝的一生,

是追求真理的一生。

他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

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殫精竭慮、

不懈奮鬥。

先生精神,

山高水長,

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作者 _ 《團結報》見習記者 趙亮

本期編輯 _ 程子豪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