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的各行工作人員都加薪嗎?是什麼情況?

山淸水秀這一方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護人員挺身而出,奮戰一線,構成了抗疫戰爭的中堅力量。如何保護好、愛護好,關心好人民的“白衣天使”?

國家層面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2020年2月10日發佈《關於改善一線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切實關心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的若干措施》中明確:

1、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經費

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於建立傳染病疫情防治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的通知》(人社部規〔2016〕4號)和《財政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財社〔2020〕2號)有關要求,統計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工作情況,由同級衛生健康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按月審核,報經國家衛生健康委審核並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定後,由同級財政部門在次月墊付臨時性工作補助經費,中央財政據實結算。

2、發放一次性績效工資總量。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要會同衛生健康部門,在同級政府領導下,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及時向防控任務重、風險程度高的醫療衛生機構核增不納入基數的一次性績效工資總量,並指導有關單位搞好內部分配,向加班加點特別是作出突出貢獻的一線人員傾斜。

3、提高衛生防疫津貼標準。

為進一步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人員權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的意見》(國辦發〔2015〕1號),出臺提高衛生防疫津貼標準的政策。各地要按照政策規定及時抓好落實,特別是對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人員,要及時足額髮放到位。

國家層面雖然多措並舉,提升醫務人員待遇,但並無政策支持加薪、提高工資。

地方層面

各省市均從薪酬待遇、職稱考評、執業環境、子女就學等方面,出臺更務實、更有力、更貼心的舉措,全方位保障保障醫務人員各項權益,解決他們後顧之憂。

實際情況是,補貼要求基本覆蓋的情況下,評論留言中很多網友、同行卻紛紛表示:發不下來、沒錢可發……更別提漲工資(補貼和漲工資的區別是,補貼屬於一次性或短期,漲工資是長期)。

我搜索了下,還發現其他國家的情況:俄羅斯加薪。

現實的困境:我國醫務人員待遇水平較低。

要當上醫生,5年本科、3年規培;再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這4個階段一步步晉升。每一步晉升都要考試、參與科研項目或者發論文。

所以“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因為醫生是一份不折不扣的高強度、高風險、低迴報的活,收入和社會貢獻極度不相符。

  • 從年齡看,在26-35歲之間,在行業屬於剛入門級別,平均年收入只有63278元,算下來月薪只有5000多。而在其他領域,30歲左右已經做到管理崗位,是職場老油條了。

  • 從學歷看,研究生年薪還不到9萬;連正高級職稱平均年收入也才剛過10萬......

很多人肯定要說,他們有底薪、年終獎勵等等。

錯!

據我所知,醫院基本工資普遍2000-3000元,年終獎大概就是一個月工資加獎金的水平。與其他行業相比,簡直是低收入、高風險的典型。特別是對於資歷老、職稱高的醫生來說,對比更是明顯。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疫情期間,他們穿著戰袍衝鋒陷陣,贏得無數讚譽;疫情過後,等待他們的極有可能的是暴力傷醫、網絡汙名。

強烈建議提高醫務人員待遇水平,更加希望一紙空文能夠落在實處!


不懂的胖子


我們這邊在編的領到了,剩下的一分錢補助都沒有,還降工資,還沒補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