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豎給你放晦氣罷了”,探春為何會這樣勸寶玉?

我們先看探春的另一段話。

在第六十回,聽說趙姨娘和芳官打架,探春說了這樣一番話:“那些小丫頭子們原是些頑意兒, 喜歡呢,和他們說說笑笑,不喜歡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貓兒狗兒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則恕”。

“橫豎給你放晦氣罷了”,探春為何會這樣勸寶玉?

如果單看這兩句,我們不免會覺得,探春為人太過懦弱,簡直和迎春一樣忍讓了:是呀,你是主子、至少是半個主子,居然對小丫頭“可恕則恕”,只說一句“那些小丫頭子們原是些頑意兒”,這不是精神勝利法嗎?

但是再往下看:“不恕時,也只該叫了管家媳婦們去說給他去責罰”,你會不會對探春大有改觀?

“橫豎給你放晦氣罷了”,探春為何會這樣勸寶玉?

管家媳婦很多,林之孝家的是其中之一。當她查夜到怡紅院時,剛烈尖銳的晴雯也要笑臉相迎、避其鋒芒。如果讓她去責罰芳官之類的小丫頭,當然無往而不勝了。

同時,林之孝家的,和趙姨娘的關係也不錯,“素日又與管事的女人們扳厚,互相連絡,好作首尾”。並且有探春的面子,趙姨娘指揮、或者要求林之孝家的去“責罰”芳官,林之孝家的應該不會拒絕——即使拒絕,也不會像與芳官當眾打架、還打輸了那樣丟人,顏面掃地。

“橫豎給你放晦氣罷了”,探春為何會這樣勸寶玉?

探春給趙姨娘出的主意,趙姨娘是不肯採納的。不是辦法不好,而是不適合她。趙姨娘爭的不是顏面,而是“吵一齣子,大家別心淨,也算是報仇”。目的就是為了吵架,探春這麼好的辦法當然達不到她的目的。

但是,探春怎麼能想出這麼進可攻、退可守、既周全、又嚴密、叫敵人無隙可趁的辦法來?僅僅是天生的聰明嗎?

“橫豎給你放晦氣罷了”,探春為何會這樣勸寶玉?

當然不是。探春的“責罰”,是建立在“可恕則恕”的退讓基礎上的。也就是說,探春想往前進一步,就要在其他方面做出必要的退讓。一進一退,一得一失,上天並沒有給這個可愛的姑娘以太多的恩惠。

反觀寶玉,就以風箏為例,有“賴大娘送我的那個大魚”,有“那個大螃蟹”,還有“林大娘才送來的”美人風箏,還有不知多少沒有名目的。他的物資如此豐富,卻還為晴雯放走一個而惋惜“我還沒放一遭兒呢”。

“橫豎給你放晦氣罷了”,探春為何會這樣勸寶玉?

寶玉是個慣壞了的小孩子,一生都沒有成熟起來。他不懂得放棄才能獲得的道理。而比他還年幼的探春,卻早已看穿了人生的道理。“橫豎給你放晦氣罷了”,她知道寶玉不可能批評晴雯,再“我還沒放一遭兒呢”的惋惜也於事無補。

於是她把晴雯的放肆,歸到替寶玉祈福上頭去,讓寶玉的惋惜能夠下得了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