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國際不打孩子日”

導語:"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發起的。它傳遞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目的也很簡單“希望你不要再用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在“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器”“暴力治百病”的理念下,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校園中,體罰孩子的現象頻頻發生,更有甚者演變為虐待、家暴。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對孩子進行體罰?如何在挫折教育與家庭虐待中找到邊界?

4.30“國際不打孩子日”|  跟棍棒教育說拜拜


一、家長單方面的暴力體罰

教育應以智慧替代粗暴,別總拿“打罵是對孩子好”的說辭當作藉口,“暴力治百病”的教育理念並不正確,教育孩子應該多些耐心、多些傾聽。

家有兒女中曾有一集關於鼠標離家出走的故事。鼠標每次在學校考試沒考好,回家之後都會被父母一陣雙打。

“老規矩照辦,少舉一次,打屁股三下”,父親的霸道專制,使得廢除體罰的方式沒得商量。父母的強勢漸漸形成了鼠標懦弱的性格,做事沒有自己的思考,只是機械聽從父母。你問他有什麼夢想,他說:我不知道,我爸想讓當運動員。

4.30“國際不打孩子日”|  跟棍棒教育說拜拜

鼠標爸爸從來沒有聽過他的想法


鼠標在又一次考砸後,不敢回家,於是選擇離家出走。鼠標的父母哭喊著保證鼠標回家之後不會再踢罰他,但在找到鼠標之後說回家打斷他的腿。

難道說體罰孩子的家長都不是好父母嗎?

一定不是這樣。鼠標的爸爸雖然對待鼠標強勢,但是也很疼愛鼠標,嚴厲的背後是對鼠標長大成材的希望。

家有兒女中有一集提到,鼠標的爸爸為了給鼠標買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最後只剩下七塊錢,給自己買了兩支一樣的拖鞋。

4.30“國際不打孩子日”|  跟棍棒教育說拜拜


鼠標非常羨慕劉星家的教育方式,不論劉星做錯什麼,夏東海從來不會體罰劉星,而是以朋友的方式跟孩子交流,甚至幫忙解決孩子的問題。

夏東海從來不逼迫孩子,不會讓劉星去做自己的不喜歡的事情,也不會根據自己喜好去強行安排孩子的人生。

鼠標的爸爸想當一個運動員,卻因為自己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實現,而把這個夢想強加給孩子身上。

鼠標每天都要練習舉重,儘管他不喜歡,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孩子的天性就這樣被家長磨滅,這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

所有的孩子在小時候都有一個夢想:家長不以專制統治者的霸道態度自居,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他們交流。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長也不在少數。

“我年輕時候沒學成鋼琴,我的孩子一定要學會”

“長大當個老師就挺好,工作安穩”

“女孩子上什麼學,在家待著就好了”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物,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磨滅孩子的天性,甚至造成人格的不健全。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孩子不聽話,大吵大鬧的情況。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指出,全球2歲至4歲兒童中,有3/4兒童(約3億人)曾在家中遭受養護人的心理攻擊或體罰。


在30個有關數據的國家中,3/5的1歲左右兒童經常遭受暴力管教。同時,在這些兒童中,近1/4曾被用力搖晃以作體罰,近1/10兒童的臉部、頭部或耳部等身體部位曾遭受擊打。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

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要在憤怒的情況下打罵孩子。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在家庭中,可以通過制定規則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可以懲罰、糾正他。懲罰可以包括一些體力處罰,它的目的在於糾正錯誤、防止再犯、擺脫壞習慣,決不能因此暴力對待。

其次,不要只顧懲罰,而不對孩子進行糾正和引導,要跟孩子講道理。

“不可以摸那個插頭,因為它會中電電”

“不可以動那個花盆,花盆破了,花花就沒有生命了”。年齡小的孩子,更要用溫和的方式進行教育,打罵會在內心留下陰影,不利於性格的發展。

何為“教育”?

“教”,不是以粗魯的方式對待孩子,而是跟他說道理,讓他明白、慢慢糾正。

如果“教育”僅僅以打罵的方式,那麼孩子的健康成長都將成為問題。

教育孩子,應以智慧代替粗暴,以說理代替專制。最後祝願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

#言小先生# 我是言小先生,致力於帶來有價值的文章。歡迎在評論區留下大家育兒的方法、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