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国际不打孩子日”

导语:"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的。它传递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目的也很简单“希望你不要再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在“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器”“暴力治百病”的理念下,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校园中,体罚孩子的现象频频发生,更有甚者演变为虐待、家暴。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对孩子进行体罚?如何在挫折教育与家庭虐待中找到边界?

4.30“国际不打孩子日”|  跟棍棒教育说拜拜


一、家长单方面的暴力体罚

教育应以智慧替代粗暴,别总拿“打骂是对孩子好”的说辞当作借口,“暴力治百病”的教育理念并不正确,教育孩子应该多些耐心、多些倾听。

家有儿女中曾有一集关于鼠标离家出走的故事。鼠标每次在学校考试没考好,回家之后都会被父母一阵双打。

“老规矩照办,少举一次,打屁股三下”,父亲的霸道专制,使得废除体罚的方式没得商量。父母的强势渐渐形成了鼠标懦弱的性格,做事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机械听从父母。你问他有什么梦想,他说:我不知道,我爸想让当运动员。

4.30“国际不打孩子日”|  跟棍棒教育说拜拜

鼠标爸爸从来没有听过他的想法


鼠标在又一次考砸后,不敢回家,于是选择离家出走。鼠标的父母哭喊着保证鼠标回家之后不会再踢罚他,但在找到鼠标之后说回家打断他的腿。

难道说体罚孩子的家长都不是好父母吗?

一定不是这样。鼠标的爸爸虽然对待鼠标强势,但是也很疼爱鼠标,严厉的背后是对鼠标长大成材的希望。

家有儿女中有一集提到,鼠标的爸爸为了给鼠标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最后只剩下七块钱,给自己买了两支一样的拖鞋。

4.30“国际不打孩子日”|  跟棍棒教育说拜拜


鼠标非常羡慕刘星家的教育方式,不论刘星做错什么,夏东海从来不会体罚刘星,而是以朋友的方式跟孩子交流,甚至帮忙解决孩子的问题。

夏东海从来不逼迫孩子,不会让刘星去做自己的不喜欢的事情,也不会根据自己喜好去强行安排孩子的人生。

鼠标的爸爸想当一个运动员,却因为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实现,而把这个梦想强加给孩子身上。

鼠标每天都要练习举重,尽管他不喜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孩子的天性就这样被家长磨灭,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所有的孩子在小时候都有一个梦想:家长不以专制统治者的霸道态度自居,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我年轻时候没学成钢琴,我的孩子一定要学会”

“长大当个老师就挺好,工作安稳”

“女孩子上什么学,在家待着就好了”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物,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磨灭孩子的天性,甚至造成人格的不健全。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孩子不听话,大吵大闹的情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指出,全球2岁至4岁儿童中,有3/4儿童(约3亿人)曾在家中遭受养护人的心理攻击或体罚。


在30个有关数据的国家中,3/5的1岁左右儿童经常遭受暴力管教。同时,在这些儿童中,近1/4曾被用力摇晃以作体罚,近1/10儿童的脸部、头部或耳部等身体部位曾遭受击打。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要在愤怒的情况下打骂孩子。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家庭中,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可以惩罚、纠正他。惩罚可以包括一些体力处罚,它的目的在于纠正错误、防止再犯、摆脱坏习惯,决不能因此暴力对待。

其次,不要只顾惩罚,而不对孩子进行纠正和引导,要跟孩子讲道理。

“不可以摸那个插头,因为它会中电电”

“不可以动那个花盆,花盆破了,花花就没有生命了”。年龄小的孩子,更要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打骂会在内心留下阴影,不利于性格的发展。

何为“教育”?

“教”,不是以粗鲁的方式对待孩子,而是跟他说道理,让他明白、慢慢纠正。

如果“教育”仅仅以打骂的方式,那么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将成为问题。

教育孩子,应以智慧代替粗暴,以说理代替专制。最后祝愿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

#言小先生# 我是言小先生,致力于带来有价值的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下大家育儿的方法、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