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66 | 汽車、大米和選票——日美貿易協議的表與裡

2019年9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就簽訂日美貿易協定達成協議。這一協議對日本政府和相關行業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其中令日本政府和汽車行業長舒一口氣的是美國將暫時不對日本出口的汽車加徵關稅,然而日本希望美國取消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關稅的問題卻被暫時擱置;除此之外,在農產品方面,日本將降低美國產牛肉和豬肉的進口關稅,最終稅率有望降低至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水平,這對日本畜牧業從業者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搭載“黑船”的美國肉製品即將登陸日本市場,消息一出引發日本畜牧業相關人士的擔憂。


燕南66 | 汽車、大米和選票——日美貿易協議的表與裡

特朗普與安倍晉三

總體來看,此次貿易談判中日本的談判重點是實現汽車關稅取消,但日本僅僅獲得了暫不加徵關稅的承諾,其他內容都還是未知數;美國卻利用貿易談判成功打開了日本農產品市場,由此來看,或許此次貿易談判日本的失去的要比獲得的多。

然而,日本在農產品問題上也並非完全的失敗者,此次貿易談判中日本宣佈為了減少美國大米的進口量,將大幅縮小《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中規定7萬噸無關稅限額,特朗普則對此表示理解,日本費勁心力終於擋住了洶湧而來的美國大米。從這個角度看,日本與美國是在用農業換工業,用牛肉換大米,看似無關痛癢,但如果大米市場失守,自民黨政權將遭受慘痛打擊;汽車行業再度受到衝擊,特朗普連任將面臨重大挑戰,因此兩國都不敢掉以輕心。換言之,兩種簡單的談判籌碼背後實卻反映了日美兩國複雜的政治邏輯。

燕南66 | 汽車、大米和選票——日美貿易協議的表與裡

(日美貿易協議內容,來源: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

一、由來已久的日美貿易摩擦

此次日美貿易談判的重點是取消日本汽車關稅和擴大美國農產品進口,但熟稔日本經濟史的讀者都清楚地知道日美貿易摩擦的歷史,而日美貿易談判的焦點也從不限於汽車和農產品。

日美貿易摩擦始於20世紀50年代,其根源在於日美經濟相對實力的變化和資源稟賦的差異。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進入高速增長時期,日美兩國差距日益縮小。1965年開始日美兩國的貿易收支發生逆轉,美國赤字、日本盈餘的情況長期存在,這種狀況引起美國產業界的不滿,貿易問題逐漸轉化為政治問題。

第一波日美貿易摩擦主要關於紡織產品,1969年美國商務部長斯坦茲訪日要求與日本締結限制紡織產品出口的協定,但這一要求遭到日本政府和國會的堅決反對,雙方談判不歡而散。由此紡織品談判的主角發生了轉換,舞臺開始以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和美國總統尼克松為中心,談判的最終結果是日本全面讓步,日本紡織行業受到殘酷打擊。此次談判日本之所以如此孱弱,是因為尼克松將沖繩歸還問題與貿易談判相關聯,給佐藤政府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壓力,為了順利收回沖繩,日本政府不得不犧牲經濟利益,由此被坊間稱為 “賣線買繩”。

第二波日美貿易摩擦主要關於鋼鐵貿易,由於採用了熱效率更高的連續鑄造法,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的鋼鐵生產成本較美國更低,大量鋼材出口美國引發了日美鋼鐵貿易摩擦。進入20世紀80年代,日美貿易摩擦擴大到半導體、機電產品和汽車行業。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爆發給日本汽車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機遇,節油耐用的日系車成為美國市場中的翹楚,日本汽車產業在美國攻城略地,引發日本汽車製造商的不滿,其中美國汽車產業的“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在美國政界發揮著巨大影響力,因此新的美日貿易摩擦再次成為政治問題。

日美貿易摩擦的變化主要與日美兩國經濟發展狀況有關。從經濟發展階段看,處於落後階段的日本通過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了對發達國家的趕超,而隨著經濟轉型的完成,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日美爭端的關鍵。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開始轉型,新經濟取代重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以汽車、鋼鐵製造業為基礎的五大湖周邊地區成為鐵鏽帶,汽車之城匹茨堡甚至走向破產,面對日本企業的壯大和本國製造業的衰落,美國國內的汽車廠商和藍領階層日益不滿,日美貿易爭端不斷激化。

2016年大選中,特朗普宣稱要重振“美國製造”,奪回美國產業工人的工作崗位,因此贏得了藍領階層的支持,鐵鏽地帶各州紛紛倒戈共和黨。果不其然,上臺之後的特朗普將矛頭指向日本,多次威脅要對日本汽車加徵關稅,引發日本政府的擔憂。然而從日美幾十年的貿易摩擦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貿易問題從來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其背後隱藏的是政治問題,而此次高調的特朗普表現得則更加露骨,除了貿易談判,他更多考慮的是選票問題。

燕南66 | 汽車、大米和選票——日美貿易協議的表與裡

燕南66 | 汽車、大米和選票——日美貿易協議的表與裡

2008年與2016年美國大選對比

二、大米與自民黨政權

如果說特朗普對選票問題耿耿於懷的話,長期執政的自民黨政權也不例外。獨霸政壇數十載的自民黨,其選票情結更加嚴重,這與日本恩庇主義政治特徵緊密相關。所謂恩庇主義政治,是指特定政黨或政府通過操縱公共政策,分配政治收益,在庇護者和追隨者之間建立起緊密的內部關係,從而損害國家整體公共利益的政治現象。[1]換言之,這是一種典型的分贓政治。在眾多利益集團中,農民是自民黨賴以長期執政的重要票倉,而自民黨給予農民的政治利益就是高走的大米價格。

大米作為日本人的主食,也是日本農戶的經濟來源之一。長期以來日本農民收入低於城市工人的收入,收入增長速度也遠遜於後者,這引發日本農民的強烈不滿,直接後果就是農村地區自民黨選票的流失。為了扭轉這一局面,1961年池田勇人內閣出臺《農業基本法》,作為宣言式法律,《農業基本法》提出要“保障從事農業生產者與其他產業者在生活上的平衡”,而《農業基本法》的最終作用就是實現了農產品價格的迅猛上漲,其中米價的上漲則進一步堅定了農民對自民黨的信心。[2]從此大米價格與農民對自民黨的支持率息息相關,米價成為自民黨穩定票倉的重要工具。

除此之外,米價上漲與自民黨的政策支持也密不可分。自民黨政府通過提高大米收購價格縮小工農業剪刀差,提升農民收入,這一系列行動都建立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由於政府大米收購價遠高於大米批發消費價格,出現了嚴重的倒掛現象,日本政府每年不得不花費數千億日元進行補貼,造成的財政浪費使日本政府也苦不堪言。[3]然而,隨著農業人口的不斷減少,城市化率不斷上升,日本農民的政治影響力不斷下降,儘管最終日本政府放開了農產品市場,但是自民黨政權最後的底線依舊是大米,因為大米是日本政治的風向標,大米不僅提供給農民基本收入,也養活了自民黨大批“農林族”議員。

燕南66 | 汽車、大米和選票——日美貿易協議的表與裡

安倍晉三在農村地區訪問

三、漩渦中的日本農民

此次貿易談判中特朗普放過了日本大米,並非他心慈手軟,其背後的原因依舊帶有政治色彩。美國大米產地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亞州,而加州主要是美國民主黨的票倉,特朗普並不願意如此慷慨,讓民主黨共享其政治利益,因此索性送日本一個順水人情,從而賺取更多的談判籌碼。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次貿易談判中特朗普最大的收穫在於成功打開了日本農產品市場,美國牛肉、豬肉等肉製品關稅大幅下降,由於美國肉製品價格較為低廉,將快速佔領日本市場,這對美國農業州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在中美貿易戰中國對美農產品加徵關稅的背景下,特朗普的目的在於讓日本接盤美國農產品,從而穩定農業州的選票,為2020年的選舉做好準備。

面對美國肉製品的入侵,日本國內卻反響不一。日本國內烤肉店對此表示歡迎,關稅降低意味著美國牛肉價格的下降,有利於其提升利潤。與之相反,日本畜牧業者則對此表示擔憂,他們認為廉價的美國牛肉將加大市場競爭,而日本消費者一旦適應美國牛肉的口味,自身經營將面臨嚴峻的考驗。[4]儘管如此,但安倍晉三依舊聲稱此次協議是雙贏的結果。然而仔細審視協議內容我們可以發現,美國要求日本對美國全面開放農產品市場,而日本汽車以及汽車零部件零關稅問題卻遭到擱置。換言之,日本全面讓步,向美國開放了農產品市場,而美國並沒有相對應的回報,特朗普總統僅僅把日本當作傾銷美國農產品、為自己競選連任的道具。[5]令人不解的地方在於自民黨對農民的態度為何會前倨後恭,原因在於作為恩庇型政黨的自民黨已經轉變了對農民的控制手段,開始以公共事業投資和農業減反政策(應對農業生產過程而人為限制作物面積的行為)有選擇性地向農村地區輸送政治利益。[6]換言之,兩者政治關係的實質並非是自民黨對農民俯首聽命,而是農民依附自民黨,農民成為自民黨戰車上的工具。

儘管日本政府並不會完全放棄農民,還會向他們提供補貼和低息貸款,但是日本農民的未來還是會出現兩極分化,具有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如神戶牛肉、秋田大米等仍然將保持競爭力,甚至走出日本,開拓海外市場,然後大量農戶將不得不承受廉價農產品的衝擊,放棄農業生產,轉行謀生。[7]隨著農業人口的進一步下降,日本農民的政治影響力將進一步下降,直至被自民黨徹底拋棄,而這將意味著日本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

總而言之,此次貿易談判坐在談判桌兩側的日美雙方儘管分歧嚴重、矛盾重重,但是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在於兩國政治家都在為了選票而戰鬥,此番談判結果與其說是達成了一份貿易協議,毋寧說是完成了一樁政治分肥的買賣。

(作者:殷金琦,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燕南66優創團隊出品)

【參考文獻】

[1] 齋藤淳:《政治分肥:自民黨長期政權的政治經濟學》,楊帆、張帆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頁。

[2] 有澤廣巳主編:《日本的崛起——昭和經濟史》,鮑顯銘等譯,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15-719頁。

[3] 王新生:《政治體制與經濟現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討》,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117頁。

[4] NHK「日米貿易交渉 歓迎と不安の聲…」、2019年9月26日、網址:https://www3.nhk.or.jp/news/special/tradeagreement-us/,上網時間:2019年9月30日。

[5] 橋本隆則:《日美貿易協定中的農產品問題》,載於《中國經營報》,2019年9月23日,網址:http://www.cb.com.cn/index/show/wzjx/cv/cv1333081588,上網時間:2019年9月30日。

[6] 同註釋1,第66頁。

[7] 同註釋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