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行業70%產能受損,6公司瓜分千億市場(附產業鏈完整名單)

前言

日本疫情變得愈發複雜,這意味著佔據全球半壁江山的半導體產業面臨著真正的重新洗牌。

作為製造業大國,尤其是在高端精密儀器領域和新材料領域的霸主,日本的斷供影響還是很大的,當然危機總是相輔相成,很多公司其實是也是從危機中走出來的。1907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不就誕生了通用汽車這樣日後的傳奇嘛!

此前已經給大家分享了晶振行業的情況,目前看這一停產風將會影響許多日本工廠,今天有鄉親提供消息讓我梳理下碳纖維的情況,據說也是岌岌可危,安排!
太囉嗦了,進入正題。

行業背景


碳纖維行業70%產能受損,6公司瓜分千億市場(附產業鏈完整名單)

碳纖維應用快速向高端化的工業製造及尖端科技領域發展。其中,小絲束碳纖維主要應用於國防軍工、航空航天、衛星導彈以及休閒體育用品領域,而大絲束碳纖維主要應用於工業及民用領域等。目前,碳纖維在導彈、空間平臺和運載火箭,航空器,先進艦船,軌道交通車輛,電動汽車,卡車,風電葉片,燃料電池,電力電纜,壓力容器,鈾濃縮超高速離心機,特種管筒,公共基礎設施,醫療和工業設備,體育休閒產品,以及時尚生活用具等諸多領域,都有著實際和潛在的應用。由此,雖然外表看似“軟妹子”,碳纖維其實是外柔內剛的“真漢子”,在國防軍工和民用方面等多方面都是重要材料或者戰略物資。而由於其材料本性、產業技術複雜性、應用領域重要性和市場規模性等因素影響,碳纖維被稱為“黑色黃金”或“材料之王”。
結論:日企一旦斷供,美企本身就自身難保,全球超過70%的產能受到影響,或是漲價或是填補空白,國內企業必有機會。

行業趨勢


碳纖維行業70%產能受損,6公司瓜分千億市場(附產業鏈完整名單)

碳纖維生產對技術要求較高,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較少。目前世界碳纖維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其生產的碳纖維無論質量還是數量上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日本東麗更是世界上高性能碳纖維研究與生產的“領頭羊”。
美國是繼日本之後掌握碳纖維生產技術的少數幾個發達國家之一,同時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腈基碳纖維消費國,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3。但隨著中國企業的後發追趕、中國儼然正成為全球碳纖維“第三極”。
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碳纖維受制於技術和產業規模,高端碳纖維材料主要依賴進口,實際產量遠低於名義產能。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數據,實際每年產量在3000-4000噸左右,需求與供給存在缺口,未來產能提升潛力很大。
結論:高端碳纖維短期內難以實現完全替代,下游企業面臨著生產資料漲價,低端產品因漲價也會跟風上漲,整個行業處於漲價萌芽之中。

投資邏輯


碳纖維行業70%產能受損,6公司瓜分千億市場(附產業鏈完整名單)

1.我國碳纖維應用領域每年正在增加,並朝著國防、軍工、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發展,2018年我國碳纖維產品國產化率僅為28.52%,存在較大的提高空間。
2.國家政策支持下,目前部分國內廠商已研發生產出可對標美日龍頭企業的高性能碳纖維產品,中國碳纖維行業將步入發展快車道。
3.疫情影響,國產替代加速。

碳纖維產業鏈


碳纖維的生產工藝複雜,從碳纖維紡絲、預氧化、碳化到複合材料成型再到終端的應用需要經歷複合且很長的過程。

碳纖維行業70%產能受損,6公司瓜分千億市場(附產業鏈完整名單)

碳纖維行業70%產能受損,6公司瓜分千億市場(附產業鏈完整名單)


結論:目前上游企業和中游企業基本是並軌進行,所以碳纖維行業雖然工藝複雜,但也集中於部分企業當中。

個股清單

精功科技( 002006 ):公司系國內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千噸級碳纖維生產線整線和碳纖維微波石墨化生產線的廠商。“精功科技”通過不斷創新,突破預氧化爐、碳化爐等核心設備的技術壁壘,成功研製出“千噸級高性能碳纖維設備生產線”,可填補國內高精度碳纖維裝備的空白,打破國外關鍵核心技術壟斷,縮小我國碳纖維產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碳纖維行業70%產能受損,6公司瓜分千億市場(附產業鏈完整名單)


中簡科技( 300777 ):中簡科技為承擔國家863項目“國產T700級碳纖維工程化建設”而創立,是以高性能碳纖維研發、生產、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創新企業。江蘇省高強中模(T700)級碳纖維工程中心”和“常州市碳纖維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建有兩條800噸級的原絲生產線,國內首條百噸規模國產化高強型碳纖維生產線,並實現了穩定批量生產,一條20噸級石墨纖維生產線,擁有全部的自主知識產產權。公司先後承擔國家863計劃3項,省成果轉化1項,2014年負責起草了2項國家標準。產品涵蓋軍民兩用的T300級、T700級、T800級及高模量石墨纖維,是唯一一家由國家科技部專家現場隨機取樣評價通過的碳纖維生產單位。


光威復材( 300699 ):產品技術方面是行業標準制定者,中簡科技是後起之秀。2005年光威復材研製的GQ3522碳纖維達到T300級水平,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碳纖維工程化的企業,公司主持制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和《碳纖維預浸料》兩項國家標準,其產品GQ3522碳纖維穩定供應我軍戰鬥機、直升機、運輸機等裝備,。中簡科技的工程產業化產品也已經達到了東麗T1000的水平,其生產的ZT7系列(高於T700級)高性能碳纖維率先實現國產航空航天重點型號的全面批量穩定應用。



碳纖維行業70%產能受損,6公司瓜分千億市場(附產業鏈完整名單)


方大炭素( 600516 ):2013年2月,股東大會同意公司2.33億元收購方泰精密100%股權,碳纖維龍頭股延伸產業鏈。碳纖維概念股方泰精密的主要業務為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的生產、銷。方泰精密目前承擔年產3100噸碳纖維項目建設,碳纖維龍頭股項目共分兩期建設,分別為1500噸/年、1600噸/年,預計項目一期工程將於2013年10月進行調試試車後投產。


金髮科技( 600143 ): 2011年9月,公司第一期投資總金額不超過3億元,用於興建年產2000噸碳纖維及1萬噸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化項目。
*ST康得(002450)康得新的碳纖維主要定位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中國少有的從碳纖維原絲到下游應用全產業佈局的企業,整合了國內一流的碳纖維技術團隊,依託全球唯一實現汽車輕量化的德國寶馬的相關設計和生產公司的合作,未來將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工業產業鏈以及商業生態鏈。
中復神鷹(未上市)擁有全套的碳纖維原絲生產線和碳化生產線,主要生產設備完全依靠自身技術能力設計製造,擁有多項生產技術專利技術成果。
恆神股份(新三板)目前擁有5條完整的碳纖維生產線,同時採用連續聚合、間歇聚和溼法紡絲、幹噴溼紡工藝進行生產,碳纖維年生產能力5000噸。恆神碳纖維廣泛應用於民用航空、海洋工程、新能源產品、軌道交通、汽車、建築補強和體育休閒等各領域。

後記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如果你有想要知道的題材股,也歡迎給我留言,我會抽時間整理出來,發表在頭條上。


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QQ群,也沒有微信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係,所有信息只為自己學習使用,不作為買賣依據,買者自負,賣者也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