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新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選擇

騰訊最新推出《一本好書》大型真人秀節目,總導演關正文表示,《一本好書》節目研發了兩年,連《見字如面》也是它的副產品。該節目共12期,現在已經更新到第11期,豆瓣評分高達9.3,實力派戲骨王勁松、趙立新等以舞臺戲劇,片段朗讀,影像圖文配合極具感染力的360度沉浸式舞臺,輔以文化大咖的精彩點評,向觀眾推薦12本人生必讀經典好書。

趙立新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選擇

第一期推薦的便是毛姆著作的《月亮與六便士》,如果需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話:“不是天才,依然自由勇敢。”是最合適不過了。在遙遠的月亮和手中的六便士之間的選擇,沒有主角,又都是主角。

趙立新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選擇

全文大致講的是,思特里克蘭德(有人認為其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按理說,他應該滿足於這種人世的快樂才對,儘管這種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靜。但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拋棄了在外人看來很好的事業和家庭。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時候,人們發現的事實卻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

這時的思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他只是愛好畫畫而已。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的生活開始變得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進行破壞,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

他不停地流浪,最後來到了塔西提島,與一個土著姑娘愛塔結了婚。這時的他看起來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個土著人做妻子,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裡作畫。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感染了麻風病,在他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愛塔一直照顧著他,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畫,身體潰爛而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掛滿壁畫的屋子,甚至沒有留下一根木頭。

趙立新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選擇

為什麼這本書會造成大面積的天才崇拜,並且帶來“我不是天才,我不行”這樣的感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長大的環境,自己想要守護的人,自己渴望實現的目標。只是有些時候,我們的願望和目標好像看起來脫離實際、不可思議——那又怎樣啊?那就再也不敢想那些讓自己激動的東西了嗎?我們都是時代大潮中的普通人,然而又都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人;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拼命尋找自己願意為之努力終生的東西,不是為了到頭來因為自己不是天才而放棄——這與《月亮與六便士》的初表恰恰相反。這不是歌頌天才、嘲諷大眾之書,它的本意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不是天才,依然可以自由勇敢 ,不負此生。況且,現在我們可以便捷地獲取任何知識,不必再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穿越英吉利海峽。

趙立新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選擇

這部小說裡毛姆不諷刺政治,不批判社會,也不重在戲謔人性中的醜惡。他戲謔的是一個現代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從外在的名利、物質、家庭關係、工作生活,到內在的安全感、被需要的需要、得到認可、自尊心以及愛情。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值得尊重,無論你是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向我們傳達了一種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於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值得尊重,無論你是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

書中摘抄:

為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說這句話的人是個聰明人,我也一直在一絲不苟地按照這條格言行事:因為我每天早上都起床,每天也都上床睡覺。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