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藝術是讓你在腦海裡看到,而不光是眼睛

我覺得很少有人會不喜歡喬瓦尼·博爾迪尼(Giovanni Boldini, 1842-1931)的畫作。

好的藝術是讓你在腦海裡看到,而不光是眼睛

情侶,1917(?)。所有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至少當我第一眼看到《情侶》的時候,立刻被這種畫風吸引了。為什麼呢?因為她讓我陷入一種認知的錯覺:

我看她時,我會覺得我看清楚了;但是當我仔細去看,卻發現我沒有看清楚。

(想一想,性感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定義?)

好的藝術是讓你在腦海裡看到,而不光是眼睛

莎拉·伯恩哈特,1904年

他的畫是讓畫面映入眼簾的瞬間,卻讓你第一時間在腦海裡看到。

例如,上面這位女模特的右手和服裝是什麼關係?如果用眼睛看,也許會感到困惑,但是如果你那麼不在意細節,整體去看,腦海會自然補給你的——可能你都沒有意識到。

好的藝術是讓你在腦海裡看到,而不光是眼睛

麗塔·阿科斯塔·萊迪格,1911

有時候不止是結構不清楚,還會是失真。例如這位美麗臉龐的《麗塔·阿科斯塔·萊迪格》女士,只看右肩和右臂看起來很彆扭(試著擺一下這個姿勢,在脖子保持端正的情況下,也會很彆扭)。但是這是一幅成功的肖像畫。

當然喬瓦尼·博爾迪尼的作品並不都是這樣。只不過這種風格在他19世紀末以後的作品中愈發的強烈和明顯,也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

好的藝術是讓你在腦海裡看到,而不光是眼睛

手持圓環的男孩,年代不詳

還有一點是他的畫虛實相交:有的部分具體寫實,有的部分只有必要的輪廓。

典型如《手持圓環的男孩》,男孩的形象似乎是花了很多時間把細節處理好,鞋子、身體、衣服、表情非常寫實,有經典畫派的細緻;而男孩之外的所有形象,包括與他身體接觸的姐姐的手和裙子,彷彿有一條明顯的邊界,立刻“磨砂”起來。

好的藝術是讓你在腦海裡看到,而不光是眼睛

鋼琴家亞歷山大·雷伊·科拉索,年代不詳

這似乎是一種視覺引導:我只讓你注意到我希望你看到的細節。或者說,虛實的結合,有助於在欣賞者腦海中迅速形成場景。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視覺是不是也會因為集中在某一點,即算焦點之外的場景也在視野內,但也會自動處理掉細節呢?

好的藝術是讓你在腦海裡看到,而不光是眼睛

威尼斯的貢多拉,1910-1914

喬瓦尼·博爾迪尼是意大利一個宗教畫家的兒子,在佛羅倫薩學習期間受到意大利的印象派先驅畫家馬基奧利等的影響,之後移居倫敦,以肖像畫家的身份獲得了成功。從1872年起,他久居巴黎,成為19世紀後期巴黎最時髦的肖像畫家,也是埃德加·德加的朋友。

他因為筆觸快速流暢的畫風,被《時代》稱為"刷筆大師(Master of Swish)" 。

<code>支持順手轉發,關注“這是博物館”頭條號。/<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