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兩次評議羅榮桓是老實人的背後深情

毛澤東兩次評議羅榮桓是老實人的背後深情

文/何立波

在共和國的十大元帥中,第一個病逝的羅榮桓非常受毛澤東的賞識。從1927年秋收起義開始,羅榮桓就追隨毛澤東鬧革命,而毛也對羅非常信任和器重,多次委以重任。毛澤東一生中僅寫過兩首悼念親友的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與七律《吊羅榮桓同志》),其中悼念羅榮桓一首,情誼綿綿,由此可見毛澤東與羅榮桓非同尋常的關係。

1936年紅軍長征勝利後,羅榮桓進入剛剛組建的紅大學習。開學時,毛澤東來到學校參加了開學典禮並講了話。在參觀學員的宿舍時,他風趣地說:“你們這真是原始天尊的弟子啊!”接著又回頭問羅榮桓:“你們何時下山啊?是等修煉好了,還是等天下大亂再下山啊?”羅榮桓回答:“我們學到了馬列主義真經,練好本領就下山。”毛澤東在紅大講授了他正在撰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十分重要的經典軍事著作和哲學著作。羅榮桓結合自己的戰鬥經驗,學習了這一著作和其他政治軍事課程,思想上得到很大的提高。進軍山東時,羅榮桓隨身攜帶的就有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本油印的講稿。在講稿上,他多處圈點批註。這本書對羅榮桓的影響極大,毛澤東所闡發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法,羅榮桓終生信奉不渝,把它作為一切行動必須遵守的原則。

1937年7月1O日,在羅榮桓奔赴前線之際,毛澤東派警衛員把羅榮桓的新婚妻子林月琴叫到他的窯洞,很和藹地同林拉起家常,使林剛來時的緊張和拘束感一掃而光。接著,毛澤東親切地向林月琴講起了羅榮桓的經歷和為人。毛說,榮桓曾先後在長沙、北京、青島、廣州、武漢等地求學。1927年在武漢大學入了黨。在大革命失敗後,他受黨派遣,到鄂南從事農民運動,組織了通城農民暴動,帶了通城、陽崇農民自衛軍1OO多人趕到江西修水,參加了湘贛秋收起義。幾個團一開始都打了敗仗,後來便從文家市向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進軍。到三灣改編時,有些人在艱苦的鬥爭中動搖了,有的甚至不辭而別。榮桓堅定地留了下來,被任命為我軍第一批連黨代表之一,上了井岡山。古田會議以後,我(毛澤東)提名榮桓為紅4軍前委委員並建議任命他為第2縱隊隨黨代表,後又任紅4軍政委。


毛澤東兩次評議羅榮桓是老實人的背後深情

羅榮桓、林月琴和孩子們。

講到這裡,毛澤東說:“為什麼讓他當黨代表呢?就是因為他老實。”提到老實,林月琴向毛澤東說起羅榮桓曾經向她講過的一段親身經歷。通城暴動後,農民自衛軍見他是個有文化的大學生,便推舉他保管自衛軍裝在一隻皮箱裡的現金。隊伍從通城向修水轉移的途中,感到十分吃力。這時,有兩名農軍戰士走過來對他說:“先生,你辛苦了,我們來幫你提吧!”不由分說就把箱子奪了過去,羅榮桓看這兩人是隊裡的戰士,使鬆了手。等到宿營時,那兩個人連影子也找不到了。丟了全連的家底,羅榮桓懊悔不迭,此後辦事就很謹慎。

羅榮桓後來在與林月琴談及此事時說:“走進革命隊伍裡的人也並不是都是來革命的,混飯吃的、找出路的,大有人在。”多年後,羅榮桓還常提此事,說當年是秀才造反,脫不了書呆子氣,要成為革命者不經過磨鍊是不行的。

毛澤東聽了林月琴說起此事,笑道:“你看,從這件事上,他這個老實人也悟出了一條真理呢!所以他對是和非、正確和錯誤鑑別得特別分明。”毛澤東還告訴林月琴,第四次反“圍剿”以後,羅榮桓被調離部隊改任總政的巡視員和動員部長,仍然老老實實為黨工作。毛澤東說:“榮桓同志是個老實人,可又有很強的原則性,能顧全大局,一向對己嚴,待人寬。做政治工作就需要這樣的幹部。當然,老實人免不了受人欺負,這也沒有什麼,歷史總會正確評定人們的功過是非。在世界上要辦成幾件事,沒有老老實實的態度是不行的,我們共產黨人都要做老實人。”

從毛澤東那兒回來,林月琴向羅榮桓講了毛主席接見的情景。羅榮桓是不習慣流露自己感情的,他把毛澤東的關懷和讚譽深深埋進心底,加緊了奔赴前線的準備工作。分別的那天,羅榮桓才對林月琴說:“我走了,你留在延安好好學習、工作。我們都是共產黨員,記住毛主席的話,永遠做老實人,忠誠於黨的事業。”


毛澤東兩次評議羅榮桓是老實人的背後深情

再一次評論羅榮桓是老實人是在解放後了,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在林月琴的陪同下,久病的羅榮桓出席了。羅參加了一次會議後,毛澤東就指示他,會中可以退席,不要勉強堅持下去,可以在宿舍看看文件。有一天,林月琴陪羅榮桓在院內散步,看到毛澤東也在散步。當時,正在除“四害”,到處都在轟趕麻雀。但羅榮桓下榻的金牛壩招待所內無人驅趕,因此許多麻雀都飛到招待所裡來,嘁嘁喳喳,十分熱鬧。羅榮桓、林月琴和毛澤東打了招呼後,毛澤東揮了揮手說:“你們看,麻雀都到這裡來避難了。麻雀還有個避難所,比我們當年下井岡山對還好一點。那時我們連個避難所也沒有了。”毛澤東說到這裡又看看林月琴說:“還是我說得對吧,我們這位病號可是老實人呀!我喜歡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看來,毛澤東仍然記得他1937年同林月琴的談話。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