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然三国最后归于晋。

三国最终稳定的是夷陵之战,此后四十年,疆域未曾变过,直到两路大军灭蜀。然而这场“夷陵之战”中魏国如果抓住机会将不会有三家归晋,而应该是提前四十年进入大一统,成就两家入曹,形成新的大一统王朝。然而这场可以改写命运的一战,曹魏前期却没有参与,后期想参与却没有了机会,也就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最后不但自己没有延续下去,一统中原,反而成就了司马氏最后司马代曹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晋。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这场由蜀国发起的“夷陵之战”,为什么可以说魏国抓住机会可以提前一统呢,我们可以从这场战争的前期,中期,后期来看,魏国都有机会加入战争,从而获得最大的成果!然而,魏国初期不参与,后期没机会参与。

第一,战争的前期。

1.战争的起因,公元219年,关羽兵败麦城被杀,荆州被夺。刘备为夺回荆州和给关羽报仇在公元221年称帝后发兵数万人攻打吴国。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2.战争的进展,公元221年七月,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1).公元221,吴国以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陆逊针对刘备急于求成的心态,果断采取防御措施,稳扎稳打。

逊本名陆议,后改名逊,字伯言,乃吴郡吴人也;汉城门校尉陆纡之孙,九江都尉陆骏之子;身长八尺,面如美玉;官领镇西将军。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2),吴国派遣使臣进魏国称臣,魏国文武官员一致道贺,唯独刘晔警告说:"孙权无缘无故,投降归附,内部一定有紧急情况.孙权前杀关羽,刘备一定出兵复仇.外有强大敌人,民心不安,又怕中国乘机动手,所以才献出土地,向我们归降,一则阻止中国的攻击,二则利用中国的声势,振奋国内人心,而使敌人惊疑.天下三分,中国拥有十分之八,蜀汉跟孙权,只不过各保一州,受到山川阻隔,有急难时,互相救援非常难,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我们应出动大军,渡江进击.蜀汉攻击他的边境,我们攻击他的心脏,孙权之亡,不出十日.孙权亡,则蜀汉势力孤单,即令把孙权土地割一半给蜀汉,蜀汉也不能长久存在,何况蜀汉只得到他们的边境,我们却得到他们的本土."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然而曹丕说:"别人投降称臣,我们却乘机翻脸,恐怕阻塞天下英雄归降之心.不如接受,而去袭击蜀汉的背后."刘晔攻吴的计划也就没有机会实施。这话在群雄并起时,是至理名言;而今,孙权之外,不过只剩下刘备,还有其他什么英雄?难道能鼓励出刘备归降之心?

所以说,在战争的前期,刘备只想给关羽张飞报仇,夺回荆州,完全不顾“隆中对”不顾和曹魏的主要矛盾,反而将与吴国的次要矛盾无限放大,这个时候曹魏参战,以帮助刘备复仇的名义,进攻江东,对于这个时候的刘备来说是绝对会同意的,那么最后最差的结果就会变成两家分吴,形成两分天下的结果。然而曹魏的不参战丧失了一个一统中原的绝好时间,否则中国历史必将改写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第二,战争的相持阶段。

公元222年,面对吴国的防守策略,进无可进的刘备在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刘备多次想要用计引吴国出战,然而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仗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在战争的相持阶段,魏国用刘晔之计,攻击江东,依然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面对魏国的进攻,将兵力放在边境和蜀国大战的吴国,此时国内兵力必定空虚,此时进攻吴国中心,依旧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依然可以改变历史,然而魏国依然没有任何行动!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第三,战争的后期,吴国的反攻阶段。

战争进入6月,蜀国军队无法忍受酷暑,刘备将部队安排在密林中,也就是连营700里。这给了陆逊一个绝佳的反攻时机,此时此刻,就连远在洛阳的曹丕都看出来刘备必败。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魏主曰:“刘玄德不晓兵法;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拒敌者乎?包原隰险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玄德必败于东吴陆逊之手,旬日之内消息必至矣。”

魏主曰:“陆逊若胜,必尽举吴兵去取西川;吴兵远去,国中空虚,朕虚托以兵助战,令三路一齐进兵,东吴唾手可取也

魏主下令,使曹仁督一军出濡须,曹休督一军出洞口,曹真督一军出南郡:三路军马会合日期,暗袭东吴。朕随后自来接应。”[

这是曹丕在夷陵之战后期,所采取的措施,他认为刘备必败以后,陆逊会远攻蜀国,却不想想,相比较遥远的蜀国,近在咫尺的魏国才是更可怕的敌人,陆逊作为一个合格的统帅岂会看不出这个巨大的隐患,曹丕太想当然了!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陆逊一把火,火烧连营700里,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傅肜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几乎全军覆没,8月在江北防御魏国的黄权归路被断,不得不投降魏国。同月,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步骘截击而死。

在这个战争的后期,曹丕应该率军队到达战场旁边,等待双方大战的结果,进攻胜利的一方吴国,在黄权投降的时候应该攻击吴国,将陆逊率领的这部分军队打败,打残,那么在蜀国全军覆没的时候,再将吴国军队覆灭,那么顺流直下江东,将再无阻碍,而不是他安排的三路进攻江东。却被陆逊早就准备好的策略给阻拦住。

夷陵之战,曹丕的作壁上观导致魏国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夷陵之战既是吴蜀两国之间的战争,也可以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在战争的前期,魏国采取刘晔的战术,将会改写历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将统一往前一大步,甚至可以一战定胜负!而在战争的后期,采取进攻陆逊的兵力也将会取得一定的成果,总好过,想出兵却错过了机会被人堵了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