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還是理科,這是個問題

文科還是理科,這是個問題

朋友的女兒即將高一,開學面臨分班,整個暑假一家人都在糾結學文科還是學理科的問題。

孩子從小就對文字有著天生的領悟力,小學和初中階段寫了一些詩——很唯美的詩歌。初中階段,語文英語除了上課聽講和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外,從來不會多花費一分鐘,全部時間都用在數理化上了,尤其是物理化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保持不掉隊。中考孩子憑藉英語146分語文138分的成績,以中等水平進了當地最好的高中,雖然不知道數理化的具體分數,大致能猜測到並不突出。

還記得小姑娘看《詩詞大會》的時候,兩眼放光,帶著憧憬:"我將來也要做這樣的事情。"

孩子也弱弱地表示:"我喜歡歷史,我也喜歡地理,學起來不覺得累。。。"

這樣的狀態,不用說,應該選擇文科班吧。但是她媽媽皺著眉:"但是你要知道,文科錄取率這麼低,你在文科考100名,就相當於理科考400名,而且你還不一定能考100名。。。"

孩子沉默了。

為了她的前途考慮,小女孩被分到了一個理科班。

如果狀態繼續,這個孩子不僅後面三年要用巨大的毅力苦苦探索自己不擅長的物理化學,且在未來的漫長人生中可能要與漢語言文學英美文學這類她熱愛的事業失之交臂,是多麼遺憾的事情!

當我勸朋友尊重女兒的喜好,朋友說:"沒有哪個父母不想尊重子女的喜好,但是喜好不能當飯吃。。。我們用事實說話。"

安徽省2019年文科考生25.1萬人,錄取4.9萬人,理科考生26.2萬人,錄取14.3萬人。

在她給出的簡單數據面前,我的所謂"喜好"、"擅長"是如此蒼白無力。

文科還是理科,這是個問題

我們的高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要讓孩子們如此艱難?

我們的家長怎麼了?難道進一個好大學比選擇自己孩子一生的職業還重要?孩子的理想就如此不值一提?

我們的社會怎麼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不公平的現象?文科與理科,是社會給孩子們的選擇,既然任由他們選擇,當他們選擇以後,就應該得到公平的對待,如果不能得到公平對待,那麼一定是這個體系有問題。

我還記得曾經的復旦千分考,丁光宏稱"考試內容無法準備,請勿做應試培訓",當時真的為之振奮。

兩百道題目,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政治、計算機等10門學科,完全考的是一個人的積累,考的是一個人知識的淵博程度,全部機器閱卷以後,利用大數據分析出每個考生文理科的大致排位,完全有理由相信,復旦的這個體系,進一步完善提升,完全可以分析出每個考生最擅長的領域與科目,可以為孩子未來的專業和方向提供參考。

遺憾的是,復旦千分考不僅沒有被推而廣之,竟然還消失了。。。

世界一片沉默。

文科還是理科,這是個問題

不,我覺得,所謂教育,不僅是培養孩子們上名校,更是引導孩子們追尋理想,有擔當,勇於探索,使我們的世界更美好。。。

回到文科理科的話題,我們的社會同樣需要人文學者,需要社會工作者,尤其需要有胸襟和情懷的人來變革社會,以使我們的世界更趨完美——我們應該承認,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社會都有值得完善的地方,孟子曰"。。。雖千萬人而吾往矣"。

我還記得兒子的一個同學高一時候就器宇軒昂地說:"我會學文科,我將來就想當領導,我有很多想法想要去實施——關於這個社會的。。。"

我很佩服他的父母親。

人生漫長,有理想和情懷,即便高考不是特別完美,成功的機會一定還會有,人生一定會豐富,豐富的人生一定會幸福。

並不是說文科比理科好,只是請不要再拘泥於錄取率選擇文理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