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冷到历史热,辨析中国历代改革风云,为何古代改革大多失败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我们发现这个过程非常有趣。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90年代是经济学者,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包括现在的很多中国电影、电视剧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其实历史热是非常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20世纪80年代历史很边缘、很冷。从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初期,发生了史学危机。当时愿意研究历史的人很少,读者也很少。从史学危机到历史热,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过去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有些僵化,把很丰富的历史变成一种公式。把一个个人物也按照一个模式写,脸谱化、教条化,读者觉得很教条,很干巴,不愿意看。中国原来的历史传统,比如司马迁的写法是比较丰富的,充满了生动的细节。但后来,尤其是文革的时候开始否定一切,把历史上一切统治者都否定掉。人们对这种历史讲述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这是史学危机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逐渐从这些弊端当中走出来,情况开始好转起来。中国人对历史的兴趣一直很高,明末的时候专讲历史故事的说书艺人柳敬亭热的程度令人大开眼界。中国是史学大国,话题多到不可计数。就我国情况而言,历史热应该是一种常态。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辨析中国历代改革风云,为何古代改革大多失败

当前的历史热,大多是集中在有名的帝王身上。甚至对于一个帝王的描写,从多达十几种之多。但是在这股历史热潮中,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改革史的人却极为稀少。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上改革的成败得失,以资借鉴和思考,增进我们对今天改革的理解和把握,其实是很有益处的。实际上改革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比如清朝的洋务运动,对于走向工业化,发展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明摆着的。温故可以知新,研究古代的改革历史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和平时期,社会矛盾的调和与解决,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改革。改革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总牵动着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神经,因此每一次历史浪潮中的改革往往都会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反对。思考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改革有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也有十几次。而这时几次改革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反而这十几次改朝换代都成功了。那么为什么我们接受推翻而不接受改革?这个道理在哪里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创新制度的道路走不通,但是将它彻底推翻却可以。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辨析中国历代改革风云,为何古代改革大多失败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自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其中的一些弊端严重阻碍了改革,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并不多见。比如林则徐禁鸦片抗击英国侵略者,这个大家都评价很高。但是它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同时,主张学习外国,其实林则徐的主张没有错。但是清廷官员却不以为然,甚至声讨林则徐,认为他破坏了中国的文化安全,说他是汉奸。林则徐在禁鸦片和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时候受了很多委屈,很多人都为林则徐叫屈。但是唯独在汉奸这个罪名上,却没人替他辩护。这种情况令人痛心,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当时朝野在改革问题上的被动。谭嗣同也曾经提出,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清朝的海军如英法一般,陆军如俄德一般,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将会更大,谭嗣同也被骂为汉奸。康有为、梁启超等要求按日本明治维新的办法改造中国,更是被骂为汉奸。甚至有人写了一本介绍英美等国情况的书,也被全国上下骂为汉奸。这就是中国改革者要面对的一种特殊压力,文化当中的一种惰性。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辨析中国历代改革风云,为何古代改革大多失败

外国的改革者何况王的博弈过程很值得思考。通常他们没有把国王杀掉,国王也并没有把他们杀掉。也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况,双方力量差不多,谁也打不过谁,只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最后双方在维护自己最低限度利益的情况下妥协。我们中国历史上缺少这种妥协精神,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往往信奉的只有暴力。当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之后,但是还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彻底清算。改革恰恰需要妥协,利益相关方要互相让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派往往太急,毫不妥协,孤军深入,硬干到底,结果是形势急转直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成功,贯穿了妥协精神。其实说白了这是非常简单,就是改一下衣服而已,没有实质的利益损害,而且还对自己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这件事情的推行也没有那么容易,可见在中国改革的阻力有多大。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辨析中国历代改革风云,为何古代改革大多失败

再一个就是改革时机的一个把握问题,由于清廷一再延误改革时机,结果被推翻了。北宋也是延误改革,实际范仲淹搞改革要裁撤冗官,宋朝冗官之多高于历代。结果那些人跑到宋仁宗那里去哭,仁宗耳根子又软,一来二去错过了改革良机。要想搞改革,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改革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威,我搞改革侵害了你的利益,你也没有办法反抗我,只有这样才能将改革彻底推行下去。中国历史上很多改革者都是挨骂的,史书纸面上记载的不实之词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辨析材料,多方研究,才能还原历史改革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