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道德經》被後世篡改700多處,160多句發生重大變化

北大社群六點讀書社群

痛心!《道德經》被後世篡改700多處,160多句發生重大變化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50多部失傳兩千多年的帛書,其中有兩張分別抄有《德》和《道》,與傳世的《道德經》極其相似,學者們根據這兩部帛書成書年代的先後,將它們分別稱為帛書《老子》的甲本和乙本,統稱為帛書《老子》。

經研究發現,帛書《老子》的下葬時間距今2170多年,比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河上公版本的《道德經》約早50年,而且帛書《老子》的成書時間都比下葬時間更早,大致估算,應比《道德經》至少早100年。

在這之前,歷史上流傳最廣的《道德經》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河上公本,一為王弼本。河上公本為道教所尊崇。據道教傳說,漢文帝時有老人隱居河濱,世人號為河上公,精通《道德經》,漢文帝曾前往請教,河上公授以《老子章句》二卷。該書分《道經》、《德經》兩篇。這樣說來,河上公本就和出土的帛書二卷對上了,也就是說,這部經本不叫《道德經》,而是《德》和《道》兩卷;而王弼本是三國時期的王弼註解的版本,也就是所謂的通行本,流傳最廣,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就是這個版本。

用帛書《老子》與通行本《道德經》對照,發現後者對前者的篡改多達700多處,導致原文350多句中有160多句發生了重大改變。

如果說這兩個版本孰真孰假不好辨別,那麼1993年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的戰國竹簡則是為帛書本被篡改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只可惜這個版本損毀太嚴重,現已無使用價值。

《老子》篡改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為了避諱漢代幾位皇帝的名字。

在通行本的《道德經》中,為避諱劉邦、劉恆、劉啟、劉勶和劉弗這五個皇帝的名諱,將全文中的“邦全部”改成了“國”、“恆”全部”改成了“常”、“啟”全部”改成了“開”、“勶”全部”改成了“徹”、“弗”全部”改成了“不” 。

例如《道德經》最知名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帛書《老子》的原文則是:'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妙之門。'

‘常’和‘恆’雖意思接近,但還是‘恆’字理解起來意思更加明確。

帛書《老子》中的“恆使民無知無慾也。使夫知弗敢弗為而已,則無治矣”,意思是要一直讓人民處於無知無慾的狀態,如果讓他們只是不敢去做而不做,那就完了; 而今本的《道德經》則改成了“常使民 無知無慾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 意思全變了。

今本的《道德經》中,所有的‘弗’都改成了‘不’ 。這使得‘弗’和‘不’變得無法區分,而這兩個字的意思是有區別的。‘弗’和今天所理解的‘不’很象,如‘弗為’指不去做;但《道德經》中的‘不’ ,一般是指不講什麼,比如”上德不得“,”天地不仁“ 等等。

如果說為了避諱,勉強也能理解。但最可氣的是帛書本的這句:“執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被篡改成了“執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直接把‘今’改成了‘古’ ,使意思完全相反了。 不用想,這一定是那幫腐儒乾的! 儒家推崇古禮,提倡古道,效仿先人,而這正是老子所極力反對的。《莊子》中記載,孔子向老子問道時,老子說 “子t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 “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 意思是你所說的那一套,都是已經死了好久的人說的。那些東西就像古人用鞋踩出來的腳印,你能拿著腳印當鞋用嗎?所以不要死抱著那些東西不放。而儒生們為了推廣自己的那套思想竟然有意篡改老子的話,實在是太可惡了!

通行本中的“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在帛書本是:“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不知知這個很難理解,不知不知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認識不到自己的無知,還自以為是,這人就有問題了。知道自己有問題,就說明這個人沒問題。

“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被改為“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被改為“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五色使人目明” 竟然被改成了 “五色令人目盲”

本來很好懂的句子被改成這樣,這是非要把人搞糊塗的節奏啊,不知篡改者是何居心?

還有,”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後面竟憑空的多了一句:”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我說之前解讀起來怎麼這麼彆扭!

被篡改的內容還有很多,甚至很多都已經被我們用的朗朗上口了。比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原文則是:“水善利萬物而有靜“。靜,這裡應該是默默無聞的意思,雖然也含有不爭之意,但這個‘靜’字所含的意思更多。

還有“大器晚成” ,這個成語被誤用了2000多年,其實老子說的是:“大器免成”。 ”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褒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顯示這個‘免’不是錯別字,從語境中看,也應該是‘免’而不應是‘晚’ 。‘大器晚成’沒什麼內涵可言,而‘大器免成’ 則讓人回味無窮。

老子的思想可以說是中華智慧中最傑出的代表,不想竟被後世篡改的如此嚴重,實在讓人痛心。

痛心!《道德經》被後世篡改700多處,160多句發生重大變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