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說】你所不知道的貝聿銘,會變換顏色的美術館你見過嗎?

貝大師的作品總是顯示出一種穩重與優雅的特質。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從其最早的成名作“

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開始,讓我們一同來走進貝大師的偉大傑作和深邃的思想吧。

【大師說】你所不知道的貝聿銘,會變換顏色的美術館你見過嗎?

國家美術館東館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美國華盛頓特區,1978

--------------------------------------------

“我相信建築是實用的藝術。建築要成為藝術,必須以需求為基礎。就我看來,表現的自由,是在每一件案子經過深思熟慮的範圍內行動。達芬奇曾說“力量生於限制,死於自由。”把這句忠告銘記在心,將能獲益良多……”

——貝聿銘


【大師說】你所不知道的貝聿銘,會變換顏色的美術館你見過嗎?


² 面臨難題

在建設規劃之初,貝大師首先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新建建築如何對話前人的規劃。即這座建築物必須聯繫朗方在1789年規劃的建築群(注:皮埃爾·夏勒·朗方,1754-1825,法裔美籍建築師與土木工程師),以及1900年麥克米蘭繼續發展的建築物(注:參議員詹姆斯·麥克米蘭,華盛頓特區核心地區重新設計的主要倡導者),同時還要與其直接產生聯繫的國家美術館西館(注:由約翰·羅素·波普設計,1937年落成)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

“在我心中同樣重要的,是這棟建築物必須能代表它的時代。或許是我內在的華人思維,讓我如此尊重和諧:我深信一個地方的整體,比個別部分更偉大。”

——貝聿銘

【大師說】你所不知道的貝聿銘,會變換顏色的美術館你見過嗎?


² 如何解決

東館的基地是三角形,但不是等邊三角形,因此我們在面對一旁的西館時會出現困難。西館是古典建築,位於東西/南北完全對稱的基地。而我們必須在此設法做出聯繫,才能成為整體建築群的一部分。所以軸線必須從舊建築開始,之後當你來到這個不規則的基地,要找出能配合軸線的三角形,其他地方則成為另一個三角形。由此,東館最關鍵的兩個三角形結構產生了!

--------------------------------------------

“建築師會刻意去研究光線下的體量互動、探索空間裡移動的秘密、檢視尺度與比例,最重要的是,建築師會尋找場所精神的特質,因為沒有任何建築物是單獨存在的……”

——貝聿銘

² 呈現經典

受到貝大師在哈佛最好的良師益友馬塞爾·布勞耶的影響,貝大師透過他看待光與影的方式,更瞭解到了光線對建築的重要性。這解釋了,為什麼光會在貝大師的作品中向來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


【大師說】你所不知道的貝聿銘,會變換顏色的美術館你見過嗎?


最終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東館建築,大量運用了鋼結構玻璃這一材料,其通透的質感完美的將自然採光引入了美術館。另外與其相得益彰的,莫過於貝大師一生最愛的建築外飾面材料

——洞石。它那極致優雅的質感,成為了最理想的畫布,讓參觀者感受到光與影的無窮變化。


【大師說】你所不知道的貝聿銘,會變換顏色的美術館你見過嗎?

正午與落日下的東館外立面

不僅建築內部大量使用了洞石,就連外立面也全部由洞石打造,隨著陽光的起落變化與天氣的陰晴,建築外飾面呈現出了絢爛的色彩變幻,讓人著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