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駕和助戰,十三棍僧為什麼要幫助秦王李世民?原因是這樣

公元611年,隋煬帝征討高句麗,不斷挑兵徵糧,民不聊生,紛紛起義。

少林寺雖處僻靜之地,但也被諸多山賊打劫,山賊搶糧搶物,甚至放火焚燒塔院。

少林僧人只好拿起棍棒禦敵。

救駕和助戰,十三棍僧為什麼要幫助秦王李世民?原因是這樣

寺院西北二十五公里的柏谷屯(今屬偃師縣境)一帶,原為朝廷賜給少林寺的土地後被王世充佔據並改名為“轅州”,由其侄王仁則駐守,這樣,失去了土地和齋糧的僧眾更加難以度日。

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在兒子李世民的支持下,於617年起兵反隋,次年五月稱帝,國號“大唐”,年號“武德”,李世民稱“秦王”。

沒多久,關中大部分地區都已被唐軍佔領,而王仁則所守的轅州城因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李世民先後派遣兵將攻打數次未果。

救駕和助戰,十三棍僧為什麼要幫助秦王李世民?原因是這樣

少林寺寺主志操是位有政治眼光的高僧,他審度天下大勢預見到唐朝將統一天下。

為了明君治國,天下太平,同時也為了寺僧生存,奪回被佔領的土地便與眾僧商議拿下軒轅城。

於是,“率眾以拒偽師,抗表以明大順。”(皇唐嵩嶽少林寺碑)

一部分少林僧人潛入城內,另一部分埋伏在外,裡應外合,武功高強的少林武僧一舉擒下了太守王仁則,打開城門,迎接唐軍。

救駕和助戰,十三棍僧為什麼要幫助秦王李世民?原因是這樣

李世民登基後, 派上柱國李安遠到少林寺宣慰,接見了立功的十三位僧人,在給少林寺僧徒的敕封聖旨中,高度讚揚了十三棍僧救駕和助戰的赫赫戰功。每人賜給紫羅袈裟一襲,封曇宗和尚為大將軍,賜食地四十頃、水磨一具,並刻石以記。這座石碑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大雄殿前面。

石碑上還明確記載著:當年“翻城僧曇宗、志操惠瑒等……其翻城時,是誰知委者,偽圜州司馬趙孝宰、偽羅川縣令劉翁重及李昌運、王少逸等……”

少林寺從此招起了僧兵,練武之風大興。“地從梁魏標靈異,僧自隋唐好武名。”明代詩人傅梅,詠吟出如此的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