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年,能否擔當歷史使命

文/譚峰

說起來很有意思,101年前的年輕人鍾情“民主與科學”,101年後的年輕人偏愛“房子與票子”,相較起來,彼時的青年似乎更加文藝、更務虛,而此時的青年更加功利、更加務實。


當代青年,能否擔當歷史使命


101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中華民族處於危機時刻,按理說,年輕人應該更加註重物質條件才對,可他們偏偏選擇了那個時代最為抽象而時髦的口號作為高舉的精神大旗;101年後的中國欣欣向榮,萬象更新,中華民族處於歷史上最為繁盛、最為偉大的時期,這時的青年本應在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基礎上更應懷有信念和理想,卻偏偏將自我的理想僅僅標定為立命安身、小富即安。


當代青年,能否擔當歷史使命


物慾橫流的時代,恰恰是選擇最為困難的時代,也是慾望瘋長的時代。在一窮二白的時期,大家都是一個樣,追求物質條件已成為一種不現實的奢望,所以反倒不如去追求脫離柴米油鹽之外的精神世界,因此民主與科學成為了那個時代年輕人最為景仰的信條;而當今時代提供給年輕人的物質極度豐盛、引誘極為強烈、選擇異常繁多,人與人之間就開始形成這樣或那樣的差距,所有人都開始把時間放在了比較與算計,放在了匆匆趕路,放在了糾結與攀比,生怕上演“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悲劇。


當代青年,能否擔當歷史使命


也就是說,現代的年輕人不是更輕鬆,反倒是更累了,他們的慾望更多元、糾結更復雜、考慮太龐雜、選擇成本太昂貴,就連一個小小的選擇所引起的差距也更懸殊,人生陷入到一個“贏不起”,更“輸不起”的困局之中。基於此,再去高談宏遠的人生理想、再去闊論抽象的生活命題似乎難為了他們,也略顯不夠現實。


當代青年,能否擔當歷史使命


中國現在處於一個脫貧攻堅的重要節點時期,好多年輕人都是從貧窮到富裕的見證人,他們不想重蹈前一代人的覆轍,他們想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賺取自己的每一桶金,再去心安理得地分配自己的勞動果實,這一過程並非是拜金主義的復辟,而是理想主義的具體化。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用金錢來追求有品質的生活,這本是無可厚非的權利,亦是值得褒獎的義務。從這個意義來講,“票子和房子”背後的品質生活和優雅格調才是當代年輕人最為真實的人生信條。


當代青年,能否擔當歷史使命


追求個體的品質本沒有錯,然而站在歷史長河的湍流前,當代年輕人更應該有一種擺脫小我的大情懷。尤其在小康社會處於收官之年的關鍵期,當代青年更應自覺承擔起我們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聲音在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弱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信仰彷彿也停留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青年人一廂情願的願望之中。當代青年人多了一份莫名的不安全感,少了一份真實的時代存在感;多了幾分對物質生活的瘋狂佔有欲,少了些許推己及人的涵量。因此,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暴露出青年人個性有餘,魅力不足;漠然有餘,熱情不足;慾望有餘,節制不足;物質攀比有餘,精神情懷不足的問題和細節。


當代青年,能否擔當歷史使命


一個有為青年,不僅是可以“讓自己過得好”,更應該讓“大家過得好”;不僅需要一種小富即安的小資情調,更應該彰顯“治國,平天下”的時代情懷。有理想才不會在金錢面前敗下陣來,有信念才能引領一個民族尋找到他的心靈歸宿,有擔當才會讓自己的一生更有份量。


<code>視野 · 深度 · 新識/<code>

評論版、文化版、國際版、人物版、傳媒版、時尚版、旅行版,每一版面都將開拓一片“新大陸”。

帶你發現“新大陸”,先點關注哦。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問題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