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能否担当历史使命

文/谭峰

说起来很有意思,101年前的年轻人钟情“民主与科学”,101年后的年轻人偏爱“房子与票子”,相较起来,彼时的青年似乎更加文艺、更务虚,而此时的青年更加功利、更加务实。


当代青年,能否担当历史使命


101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中华民族处于危机时刻,按理说,年轻人应该更加注重物质条件才对,可他们偏偏选择了那个时代最为抽象而时髦的口号作为高举的精神大旗;101年后的中国欣欣向荣,万象更新,中华民族处于历史上最为繁盛、最为伟大的时期,这时的青年本应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基础上更应怀有信念和理想,却偏偏将自我的理想仅仅标定为立命安身、小富即安。


当代青年,能否担当历史使命


物欲横流的时代,恰恰是选择最为困难的时代,也是欲望疯长的时代。在一穷二白的时期,大家都是一个样,追求物质条件已成为一种不现实的奢望,所以反倒不如去追求脱离柴米油盐之外的精神世界,因此民主与科学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最为景仰的信条;而当今时代提供给年轻人的物质极度丰盛、引诱极为强烈、选择异常繁多,人与人之间就开始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差距,所有人都开始把时间放在了比较与算计,放在了匆匆赶路,放在了纠结与攀比,生怕上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悲剧。


当代青年,能否担当历史使命


也就是说,现代的年轻人不是更轻松,反倒是更累了,他们的欲望更多元、纠结更复杂、考虑太庞杂、选择成本太昂贵,就连一个小小的选择所引起的差距也更悬殊,人生陷入到一个“赢不起”,更“输不起”的困局之中。基于此,再去高谈宏远的人生理想、再去阔论抽象的生活命题似乎难为了他们,也略显不够现实。


当代青年,能否担当历史使命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脱贫攻坚的重要节点时期,好多年轻人都是从贫穷到富裕的见证人,他们不想重蹈前一代人的覆辙,他们想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赚取自己的每一桶金,再去心安理得地分配自己的劳动果实,这一过程并非是拜金主义的复辟,而是理想主义的具体化。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用金钱来追求有品质的生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权利,亦是值得褒奖的义务。从这个意义来讲,“票子和房子”背后的品质生活和优雅格调才是当代年轻人最为真实的人生信条。


当代青年,能否担当历史使命


追求个体的品质本没有错,然而站在历史长河的湍流前,当代年轻人更应该有一种摆脱小我的大情怀。尤其在小康社会处于收官之年的关键期,当代青年更应自觉承担起我们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声音在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弱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信仰仿佛也停留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青年人一厢情愿的愿望之中。当代青年人多了一份莫名的不安全感,少了一份真实的时代存在感;多了几分对物质生活的疯狂占有欲,少了些许推己及人的涵量。因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暴露出青年人个性有余,魅力不足;漠然有余,热情不足;欲望有余,节制不足;物质攀比有余,精神情怀不足的问题和细节。


当代青年,能否担当历史使命


一个有为青年,不仅是可以“让自己过得好”,更应该让“大家过得好”;不仅需要一种小富即安的小资情调,更应该彰显“治国,平天下”的时代情怀。有理想才不会在金钱面前败下阵来,有信念才能引领一个民族寻找到他的心灵归宿,有担当才会让自己的一生更有份量。


<code>视野 · 深度 · 新识/<code>

评论版、文化版、国际版、人物版、传媒版、时尚版、旅行版,每一版面都将开拓一片“新大陆”。

带你发现“新大陆”,先点关注哦。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问题请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