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糧食

人類自從有了城市開始,便隨之產生了一個問題,由於大量分散在鄉村的人口不斷匯聚到城市中,消耗的糧食便會逐漸超過城市附近土地所能提供的供給量,這便需要從別處運糧食,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比例並不多,畜力基本可以解決。​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隨著人類城市的進一步繁榮,人口的進一步增多,單純靠畜力便很難解決城市的糧食問題了,因為畜力本身在運輸中也是需要消耗糧草的。這部分消耗包括畜力(牛馬)自身的消耗,押運的民夫消耗等等,如果遇到陰雨天氣,山洪等自然災害,消耗還要更多。

這時或許有人會說牛馬不是吃草,沿途割草喂牛馬不就解決問題了麼?

這顯然是理論上的想象,因為牛馬如果單純的吃草,進食後便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咀嚼消化,只有吃高能量的食物才能保證一天能有足夠的時間趕路。我們參考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中關於運糧的描述:

三人餉一卒,極矣,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一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根據沈括在書中的描述,養活邊關戰士,需要三倍的民夫運送給養,按照這個比例,如果單純依靠畜力和人力運輸,想要養活一個三十萬級別的城市,便需要近百萬的民夫從事運糧,以保證城市人口的吃飯問題,這也是限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重要原因。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解決城市糧食問題的關鍵:運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於是便在畜力運輸的基礎上,不惜耗費大量民力物力開鑿運河,試圖通過漕運解決糧食問題。漕運的運量要遠遠大於單純畜力的運量,如果是順流而下,運送效率可謂之極高,即使部分逆流而上的河段需要縴夫拉船,其成本也要遠低於畜力,關鍵是消耗的糧食少。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古代修建運河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了連通長江和淮河的邗(hán)溝,從揚州引長江之水經樊梁湖、博芝湖、射陽湖抵淮安入淮河,因此邗溝又被稱為淮揚運河,正是擁有了這份漕運便利,才為後來的吳國稱霸奠定了基礎。

從吳國開始,中國曆朝歷代都有過開鑿運河的記錄,不過這一時期並不是為了解決城市人口的糧食問題,更主要的目的是服務於軍隊後勤,尤其是在國家發展戰略方面。在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便開始開拓嶺南地區。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50萬分5軍南征百越,受到當地少數民族抵抗,三年毫無進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後勤補給跟不上,於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徵發民夫在興安境內湘江與灕江之間修建一條人工運河,運載糧餉。公元前214年運河貫通,秦軍勢如破竹一統嶺南。

東漢時期洛陽人口不斷增加,為了解決帝都百姓的糧食問題,於是便開鑿了連接汴河的陽渠,用以方便漕運。到了隋朝初年,單純的汴河-陽渠漕運,已經無法滿足大興城(長安城)和洛陽城的需求,加上北方高句麗的威脅,

隋煬帝極為大膽的想通過聯通前朝開鑿的各條運河,徹底打通兩京與江南,北方與兩京之間的漕運,於是便有了造福後世千年的隋唐大運河。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造福千載的偉大工程:大運河

從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最早從先秦時期開始,一直到南北朝以後,歷朝歷代都為了城市需求和戰爭補給而開鑿運河,東到江淮地區,西到關中平原,南到嶺南地區,北到華北平原,都遍佈著眾多運河,我們提到的隋唐大運河,準確的說是在這些運河基礎上的疏浚和聯通,而並非從無到有的開鑿

。客觀來講,隋朝想要從無到有的開鑿縱貫半壁江山的運河也不切實際,起碼它沒有那個時間。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隋煬帝聯通前朝運河的大運河工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具體分為三部分:

  •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修通濟渠與邗溝
  • 大業四年(公元608年)修永濟渠
  • 大業六年(公元610年)修江南運河

之所以選擇這樣的順序,首先是為了解決兩京的糧食問題,其次是為了征伐高句麗的補給線,而最後的江南運河則是為了更好的調配江南糧草,提高運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運河工程竣工的第二年,也就是大業八年(公元612年),隋煬帝便開始了隋朝歷史上著名的三徵高句麗。

從如此緊密的時間安排上我們不難看出,隋煬帝應該早在修建大運河之前,就做好的攻打高句麗的長遠規劃。後人硬是說隋煬帝修大運河是為了去江南遊玩,應該是沒考慮到時間因素,如果他真的是為了個人目的,至少不應該在運河剛竣工,便御駕親征跑去北方和強敵死磕。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如果說秦始皇一統天下,確立了政治上的大一統的思想,那麼隋煬帝則通過修建大運河,則是從經濟上將整個國家連接為一個整體。前朝斷斷續續的運河,從此形成一個整體,並賦予整個國家的經濟以前所未有的活力,隋唐盛世因此誕生,江南也因此成為富庶的代名詞,而遠在北方的一個城市,也因為運河的修建,成為後世幾百年中國新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長安與洛陽,因為運河的修建而數代繁華,同樣也因為運河的淤塞廢棄而逐漸沒落,北京原本是緊鄰塞外的邊陲城市,因為運河的聯通,而成為數朝帝都,運河為城市和戰爭解決的糧食問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或許可以有另一番解釋。

2020.5.4(晚)

參考資料:

《夢溪筆談》

《隋唐時期的運河與漕運》潘鏞

《隋唐五代史》傅樂成

糧食問題,如何成為古代城市發展的桎梏?歷朝歷代都在努力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