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結果虧錢了,這就說明我們的決策是錯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中國期貨界的奧斯卡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18年的時候小文去了第十二屆頒獎典禮學習投資大佬們的經驗和分享,受益匪淺。

投資結果虧錢了,這就說明我們的決策是錯嗎?

無論是哪一屆的大佬,能上臺領獎和分享的都是投資界能夠賺錢的精英。

大佬們為什麼就和散戶不同,大佬們能可以持續盈利,但散戶卻很容易被割韭菜呢?

小文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發現大佬們之所以成為大佬,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是很不同的。

1

在教育界,現在都在倡導成長型心智的培養。

為什麼同樣是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夠屢敗屢戰,不斷努力去克服困難,而有些孩子卻會輕易放棄呢?是因為一個思維觀念的不同起到了一個重要作用。

當小孩做成了一件事後,如果我們習慣表揚他們很聰明,這很容易會讓其有固定型心智模式,讓他們覺得能夠成事是因為他們的天資聰穎,由於這些事先天決定的,後天改變餘地不大,從而讓有這種思維的小孩傾向於逃避挑戰,輕言放棄。

但如果我們選擇表揚孩子的努力,重視孩子努力的過程和他得到的成長,而不是結果和表現,更可以培養他們的成長型心智,幫孩子建立起從錯誤中學習和進步的習慣,從而懂得怎樣克服困難,不輕易放棄。

一個是注重結果,一個是注重過程,但得出的結果卻很大區別。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平時都習慣了只看結果,忽略了實際的過程。

2

在這裡舉個公司決策過程作為例子吧。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面對不同的公司決策或者投資決策,在這過程中,如果選擇A的話有70%的生意會成功,選擇B的話只有30%機會會生意成功。

面對這樣的選擇,作為一個合格的決策者,肯定會選擇A方案。

但如果最終的結果卻是生意失敗了。這可以說是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決策錯誤了嗎?

如果只關注結果的話,這肯定會說是錯誤的。但如果我們作為決策者,我們也會選擇A的,因為這成功率最高,但選擇了高的成功率的決策,最終還是失敗了,這只是因為30%的失敗概率出現了而已。

這是概率問題,而不是決策過程問題。

只要有失敗概率在,無論它有多低,這還是會有機會出現的。

這就是我們現實要面對的概率問題了。

投資結果虧錢了,這就說明我們的決策是錯嗎?

3

投資也是一樣的,很多股市或者期貨的投資者,都知道投資是一個概率問題。大佬投資者之所以成為大佬,是因為就算這次投資的成功率有99%,他們也會為這1%出現的錯誤做好準備。

輸錢並不一定是因為做錯了決策,只是概率正常發生而已

但散戶會習慣一旦出現了虧損就會追漲殺跌,而不是遵循概率的理論。只有一直維持高概率的正確決策來操作,才能在投資市場賺錢。

所有賭場都並不怕一兩次輸很多錢,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持續玩下去,只要大概率在他們那邊,最終賺錢的都是他們,玩的只是持續地做大概率事件而已。

這才是正確決策的正確姿態,永遠做大概率事件。

4

不過現實卻是十分殘酷的,現實中大部分人根本不會在乎你是否做對決策,只會關注結果。

因為人的思維大部分都是結果決定論的,我們更喜歡從自己的角度來用結果來推導實際上的過程。

如果你考試成績不好,那麼肯定是因為整天顧著玩而沒有努力溫書。你業績不好,肯定是沒有努力去找客戶......這就是我們常見的結果決定論。我們經常說的笑貧不笑娼也是這個結果決定論的一個常見現象。

5

那麼失敗的概率就在這,再加上無論是股東還是外人的慣性思維都是以結果論英雄,那麼作為一個一個英明的決策者(注意是“英明”不是“正確“)實際上會怎樣操作呢?

就是懂得為那小概率失敗的概率作準備。

這時候就要懂得把這失敗的風險轉移出去了。

例如像之前某集團在每年都會舉辦的一場業餘高爾夫球賽中,如果能一杆入洞的話可以獲得一輛價值一百萬的名貴豪車。由於是業餘的比賽,一杆入洞是很難的,但是他們做了一個動作,就是為這100萬名車的小概率事件投下了保險,把這失敗的概率風險也轉移出去。那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他們都能在固定成本內利用這場高爾夫球賽裡獲得他們想要的收益。

這就是一個英明的決策者的做法了。

投資結果虧錢了,這就說明我們的決策是錯嗎?

6

迴歸到開始的問題,投資界的大佬之所以能成為大佬,而且能持續地在期貨市場裡盈利,就是因為他們都是英明的決策者。

他們尊重概率,在決策過程中持續做大概率決策,同時也會隨時為小概率失敗的出現做好準備。

而散戶卻忽略了概率的重要性,一旦虧損出現都會幻想只是回調而已,由於不願承認失敗這概率的存在,所以根本沒有為失敗的概率發生做好準備,一旦到了不得不面對現實時,最終大虧損平倉離場,成為了韭菜。

事業的失敗的概率事件出現了我們還有機會東山再起,投資的小概率失敗出現我們還能有持續做大概率事件來彌補損失,但我們身體變化這小概率事件卻有機會不可逆的,我們為這實實在在的肯定會發生的概率做好準備了嗎?

你是一名散戶還是一名英明的決策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