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保险真的有债务隔离功能吗?

最近又有客户跟小文谈起了保险作为一种很好用的金融工具,是不是有债务隔离功能。小文觉得这方面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


在很多不专业的顾问口中,仿佛买了保险就能完全把债务隔离掉,当一个独立的不受干预的财产存在了,这作用感觉比信托还要厉害,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你的保险真的有债务隔离功能吗?


1


保险是有债务隔离功能,但这个功能的产生是取决于怎样操作和运用的。


这里先举一个在保险金融圈很常用的案例


李雷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有一个贤淑的家庭主妇老婆,还育有一儿一女,家境丰厚。和普通民营企业家一样,表面的风光的同时也伴随着债款,李雷家庭实际欠银行2000万的贷款。


本来美满幸福的家庭突然遇到了变故,李雷因为突发性心脏病去世了。银行在对其债务追讨的过程中,发现李雷公司和家庭资产加起来是不能完全抵扣欠下的债务,只值700万,还剩1300万的债务无法收回。这时银行发现李雷自己有一份1000万保额的人寿保单,那么问题来了,这1000万的人寿保单理赔出来后,是能和债务隔离出来成为独立资产呢?还是最终会被银行作为抵债资产来偿还呢?


这完全取决于受益人的设定,具体分三种情况。


1,没有设定受益人。如果人寿保单没有设定受益人,那么理赔出来的钱就会成为个人的遗产了,这性质其实和公司和家庭的资产没有区别的,保险金会直接被银行用来抵债。


2,受益人是妈妈。由于这2000万是家庭的债务,虽然保险金在赔付出来前会一直受法律保护不会被冻结,但一旦保险金到了妈妈账户成为妈妈的财产时,银行是可以马上冻结这部分的资产来偿还剩下的夫妻家庭债务。


3,受益人是儿女。由于儿女还没满18岁,所以他们的财产是由他们的监护人来保管的。这时候保险金赔付出来后虽然也是直接会到妈妈的账户,可以给妈妈支配和使用,但因为这保险金的所有权并不是妈妈,所以银行并不能用冻结这保险金来偿还其债务。

这时候保险的债务隔离功能才得以呈现,爸爸才真正留了一笔钱给家人。


这才是保险可以作为财务隔离功能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2


然后另外一个问题来了,除了人寿保险这功能外,一些人在生存时会用到的保险,例如重疾,医疗等也有这个作用吗?


现在用另外一个例子给大家说明一下吧。


李雷因为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欠下了银行2000万,最终变成了失信被执行人。李雷早就预料到会因为大环境的改变导致生意萎缩而无法还钱,所以很有风险意识的李雷在有能力的时候给自己配备了一系列重疾,医疗保险。


为了避免保险财产也被冻结,他十分聪明地用女儿作为持有人,自己作为受保人来备置了保障(因为持有人是女儿,这保单资产的所有权是女儿)。天有不测风云,李雷突然中风了,这已经属于重疾范畴了。如果重疾保险金赔付出来后钱会不会受债务影响呢?


这时候就要看你配置的是哪个地区的保险了。


  • 配置的是内地的保险。中国法律对保险金的利益是以受保人为主,从2012年后配置的保险,只要受保人满了18岁,无论是重疾,住院医疗,还是意外,赔付出来的钱都只能进入受保人的账户。但由于这例子中受保人李雷已经满了18岁,所以无论持有人是谁,保险金是需要爸爸的账户才能入账,一旦钱进入账户,这时候作为失信被执行人的资产就很容易被冻结抵债了。


  • 配置的是境外的保险。境外的保险如香港保险等,是以保单持有人为主。无论受保人是谁,持有人是对这份保单有绝对拥有权的。这样的好处是能真正把这部分的资产隔离出来。像这个案件中,爸爸因为患了重疾而赔付出来的保险金,是直接进入女儿的账户,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失信被执行人的救命钱被冻结抵债了。


当然本来境外保单因为属于境外资产的缘故,所以本身就有一定的债务隔离作用了。


保险是有债务隔离的功能,但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不同的配置和不同的运用能发挥出的隔离功能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保险的最重要的永远不是产品,而是条款和服务跟进的专业顾问的原因。


不过实际运用还是需要根据每个人和家庭的情况而定的,详情可以咨询专业的保险顾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