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電影

那時的村子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放一場電影。當然,村裡的電影是露天的。在大街上豎起兩根高高的杆子,扯上銀幕,人們就圍坐起來觀看。

看電影是當時農村少有的文化娛樂活動之一。演電影那天就像過節,村子裡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最高興的還是孩子們,東奔西跑,歡天喜地。大人們也都格外寬容,允許孩子們放學了不去幹活,早早的做飯,準備看電影。有的人家還特意邀請親戚朋友,可見是一件大事。

孩子們急不可耐的吃過飯,早早的來到場地,開始看電影前的一個重要環節:佔地方。你畫一個圈,我畫一個圈,有的把板凳放上,有的就抓把草或搬一塊土坯什麼的放在那,說這是我佔的地方。因為佔地方,有的孩子來不及吃飯,也有的因為佔地方吵起架來。

天漸漸的暗下來了,場地的人越來越多,熙熙攘攘,歡聲笑語。放電影的人開始調試機器,一大束白光照射在大銀幕上,喧鬧的人群慢慢的安靜下來。

先是演一個《新聞簡報》,我們叫“演加片”。不懂了吧,那時沒有電視,國家把重要的新聞拍成了電影,每次放電影前都要先演新聞片,內容大多是毛主席接見外賓。

那時的電影好像就那幾部片子,翻來覆去的演。《鐵道衛士》、《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小兵張嘎》、《雞毛信》等等。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把看電影當做一件大事,不厭其煩。農村的文化生活比較貧乏,人們看電影的熱情高漲,更多的是在於活動本身,至於演什麼片子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那些電影都爛熟於心了。每次看電影的第二天上學,小夥伴們都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議論一番,紛紛模仿著電影裡的人物。記得大家最感興趣的就是模仿《地雷戰》裡那個偷地雷的,每次模仿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好開心啊。

電影接近了尾聲。那時候的電影,結局都是我們的軍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雄壯的樂曲響起來了,大家和電影裡的人們一樣,享受著勝利的喜悅。

場地又一次熱鬧起來。有的喊醒睡著的孩子,有的呼叫著父母兄弟姐妹,有的大聲議論著電影裡的情節,歡歡喜喜的散去了。

那樣的露天電影是我們這代人的美好記憶。到了城裡電影院看電影怎麼也找不著感覺,所以幾乎不去電影院看電影。再說,馮小剛們拍的所謂大片怎麼也看不出好看,反倒是偶爾電視裡播放的那些黑白電影,仍然看得津津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