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白葡萄酒的二三事

人們對意大利白葡萄酒有一個普遍的誤會,覺得它們適用的消費場景通常比較隨意、不夠嚴謹正式,彷彿它們只是為消磨盛夏的度假時光而生。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認識呢?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下,意大利白葡萄酒的二三事。

意大利白葡萄酒的二三事

意大利作為一個葡萄酒產出大國,它的紅酒自然是不用說,但是白葡萄酒產量不少,然而推崇度卻不如紅葡萄酒高,其原因之一是白葡萄酒口感問題。

與此情況類似的還有西班牙的白葡萄酒,西班牙種的最多是Airen,但卻大部分被用來做一些平淡的酒,或者乾脆用於蒸餾白蘭地。即使是國際聞名的產區,比如Rueda產區,生產的也大多是簡單清新,十分易飲的風格。

意大利白葡萄酒的二三事

意大利就更是如此了,全國種的最多是Trebbiano,是釀造干邑Cognac的主力品種,可惜釀造葡萄酒實在一般。

在意大利有時候餐廳裡酒比水還便宜,還要感謝這些大批量的像水一樣寡淡的白葡萄酒。

以至於有一年WSET的四級考試,竟然有了這麼一道題:“意大利的乾白以無聊簡單著稱,比如灰皮諾,請你討論三個你覺得有潛力釀造高品質有意思白葡萄酒的意大利品種”。

意大利白葡萄酒的二三事

意大利的白葡萄酒,就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細細品味的嗎?

當然是有的。

在古羅馬時期,白葡萄酒往往因其“纖細”與“長壽”的特質格外得人心。然而,公認古羅馬人會把葡萄酒與水、香料、甚至鉛,混合在一起,所以他們的評判也不能完全參考。但這裡提到了一個詞,“長壽”,可能往往是我們忽略的關鍵。在普羅大眾的消費市場裡,意大利白葡萄酒作為盛夏的寵兒,無可厚非地成了單一季節的必備單品,甚至是其中的珍品,雖未足夠陳年、高級的陳年香氣還未形成,喝起來也很美。

意大利白葡萄酒的二三事

這些意大利本土白葡萄品種中超高的酸度和酚類物質(也就是紅葡萄酒中的單寧),在新酒中以簡樸的結構感和可咀嚼感呈現,卻正是支撐著酒的陳年和演變的關鍵,當酸度與酚類物質隨時間推移相互作用時,葡萄酒就進化出了複雜得幾乎無法描述的芳香。

意大利白葡萄酒的二三事

與此同時,時下品飲“有嚼頭”的白葡萄酒的新風潮,使得人們重新燃起了對意大利白品種的興趣,當然,還有 Orange Wine 橙酒(或稱橘酒),雖然嚴格意義上,所有橙酒幾乎都已不“白”了。

Josko Gravner,來自深受 Slavic 影響的意大利 Friuli Venezia Giulia 地區,可以說是徹底被古老的格魯吉亞釀造方式激發出了新式“意”迷。這種釀法,是在 amphorae(一種雙耳細頸橢圓形的陶土罐)中,將白葡萄浸皮發酵幾個月,釀造出顏色深、口感層次豐富的葡萄酒。

意大利白葡萄酒的二三事

然而,沒有被“揠苗助長”般過度人為干預釀造的白葡萄酒,往往擁有最強大的陳年潛力。有一些葡萄品種,如 verdicchio、garganega 和 fiano(三巨頭),經過充足的浸皮發酵,葡萄皮中微妙、獨特的精華被提取、進入酒中,就成就了一款可能頗有深度、同時非常有趣的葡萄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