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即位,張居正改革拉開序幕

在隆慶皇帝去世後,神宗皇帝登基,神宗皇帝登基時年幼,需要大臣的輔佐幫助。在此時,張居正作為唯一的輔政大臣,大有施展抱負,一展宏圖的機會,年幼的神宗也對他十分信任,太后與張居正也素來交好,在此條件下,高拱下臺,張居正在朝中權力日漸增大,於是他開始頻繁上書,整頓朝綱,在神宗剛剛即位,內有朝臣野心勃勃,外有蒙古侵擾邊境的內憂外患之時,張居正拉開了變法的序幕。

神宗即位,張居正改革拉開序幕

可以說隆慶時期非常的短,甚至短到只有六年,隆慶皇帝在位僅六年便與世長辭,但在這六年中政壇也有不少的能人,像徐階,高拱等人也不乏政治方面的才能,這些人也提出了不少改革的方法,但是,幾乎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成效。從某些方面來講,這些改革都是不成功的。

張居正也不例外,在張居正進入內閣後不久,他就寫出了陳六事疏。這次上書有很重大的意義,有很高的價值,張居正提出的方案也都非常的有道理,這次上書在歷史上也很有名聲。他提出應該節省議論的時間,整頓朝綱,重皇帝詔令,賞罰核實,鞏固國之根本,囤積武器裝備,這就是張居正提出的六件他心心念唸的事,這些事裡面顯示出了張居正對政治方面的獨到見解,愛國愛民的思想,也體現出了他超高的政治情商。雖說這次上書的意義很重大,可是改革畢竟不是那麼容易的,張居正也想得未免過於樂觀,所以這次,他心心念念這六事,除了囤積武器裝備之外,其他的大多並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神宗即位,張居正改革拉開序幕

但他自然不會放棄,後來又寫了另外三篇文章,在這三篇文章裡面,他差不多提出了變法的思路。其實高拱也多次上書,其中內容與張居正實際上很相似。聽聞當年二人亦是好友,兩人可以互相毫無忌憚的開玩笑取樂,但後來張居正和高拱又深深交惡。

其中的原因無非是兩人政見不合,加上高拱的性情所致,更何況徐階對張居正情有推薦之情,於是張居正曾為徐階在聖上面前說過幾番好話,這更讓高拱不滿。兩人交惡之後,高拱逐漸的失勢,也主要是因為他低估了張居正,他以為張居正是他的晚輩,他並沒把張居正放在眼中,但是,張居正卻在內廷中引起了一場風暴。

神宗即位,張居正改革拉開序幕

高拱失勢後,張居正成為了內閣的首輔,他能在那麼多高官的權利鬥爭之中安然無恙,在權力漩渦之中青雲直上,甚至當上首輔,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的不急不燥,靜待時機,可以說他心機深沉也可以說他心思沉穩。

但雖然當了首輔,可官場永遠沒有一帆風順,也沒有風平浪靜,張居正也多次被彈劾,被陷害,被議論,其中高拱被罷官後,張居正請求讓他復職,在互為政敵的情況下,張居正這樣做不免讓人覺得是在惺惺作態,但他都能通過他的隨機應變而化險為夷,更何況,他的初心是改革變法,利國利民,他心中坦蕩,所以不懼風雨,對高拱也不過是惺惺相惜。

神宗即位,張居正改革拉開序幕

而且張居正還有馮保和李太后的全力支持。這是隆慶皇帝也已經去世,留下一個小皇帝託付給皇太后和張居正,張居正作為小皇帝的老師,又是皇帝的顧命大臣,在朝中很有權勢。太后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女子,她並不像其他扶持小皇帝的皇太后一樣,她並沒有讓外戚干政,把朝政大權都交給了張居正。張居正也特別的敬佩她,他們的關係非常的良好。而張居正和剛剛繼位的年幼皇帝神宗,還有李太后良好的關係,也為他改革創造了特別良好的條件。在這之後,就是張居正開始變法,真正大展宏圖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