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flyme很不錯,系統自定義的鼻祖,在使用windows mobile系統時,魅族的自定義就受到微軟的稱讚。轉到安卓陣營後,一如既往,在產品設計和系統設計上都像ios靠攏,不像當時其他廠家,魅族做了更深層的自定義和向ios學習,而非模仿。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Flyme系統的顏值從一開始就很美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魅族獨有mBack按鍵,既能符合安卓的交互,又能和IOS一樣

其他廠家更多是將安卓系統進行美化,把系統做好看,對於其中的操作邏輯,安卓系統是什麼就是什麼樣。

魅族走的是另一條路,保留既有安卓系統的交互方式,自定義時不僅僅只將系統做漂亮,在使用方式上也下了很多功夫。

就現在安卓全面支持手勢操作來看,魅族的自定義系統之路是完全正確的。

魅族的落敗,更大的原因是,沒有和高通解決好芯片侵權問題,導致手機在使用壽命中(一般2-3年)出現明顯的系統卡頓,聯發科的芯片無論是性能還是品牌形象都無法支撐魅族去完成自己的戰略。魅族的發佈會,無論是主持人的演講,和邀請明星嘉賓,都沒有同行小米的模仿痕跡,也沒有O/V的電視硬廣告,在網絡輿論上也被認可。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魅族的發佈會一直領先同行,直到魅族不開發佈會。

但是銷量上不去,並不是說產品方向和佈局不行,手機在核心的處理性能和系統底層上,實在不討輿論喜歡。

外加YunOS確實和安卓沒有多大的區別,有套娃的輿論口水戰,全是低端手機選用,對於魅族而言,壓根沒顧及到用戶對魅族的品牌認識。在幾款旗艦手機銷量大打折扣之後,魅族最終淪為九線品牌。如果魅族能夠早兩年用上高通芯片,現在的市場份額也不至於少到被市場忘記。

刷機時代,更讓人驚豔的應該是MIUI吧,向IOS學習的UI,每個版本都會加入用戶渴求的功能,有足夠強大的技術團隊,一經推出就受到用戶高度讚揚。同時期,騰訊和百度都推出過刷機包,都沒能活下來。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最新的MIUI12,一如既往地美

MIUI,完美,好用,功能對用戶貼心。這些說的是MIUI在加入廣告之前,加了廣告之後,還是那麼貼心(廣告絕對及時),貼心到我總是不太推薦小米的產品。在系統中加入硬廣告對小米的殺傷力太大了,一股低端商品的味道。

品牌形象低端,產品賣不上價,利潤少到為負,面對華為帶起來的高端潮,小米進軍高端的路並不順利。

首先讓消費者心裡打鼓的,就是系統的廣告還有沒有,但是眾說紛紜,該相信誰呢?

百度一下,我的天,都到MIUI11了,全是如何關閉廣告。

不說了,至少紅米手機中的系統是沒有希望把廣告去掉的。至於雷布斯會不會讓進軍高端的小米系列去掉廣告,不好說。現在小米也就小米10一款產品,等到小米推出第二款標榜高端的小米時,到時候系統是什麼,估計以後也就什麼樣了。

相比MIUI12,我更期待小米11的推出。那將是小米在第一款手機試水高端後,對市場反應的最直接體現,沉澱下來的經驗也是後來產品的主要特性。

MIUI12將動效玩出了花,現在越來越高的手機性能也支持這樣的效果。但是到底有沒有必要,能給用戶體驗帶來多少提升,還需要過一段時間,等更多的普通用戶使用之後,會有更多用戶發表關於手機綜合體驗和看法。好看的動效需要更高的功耗,對手機的續航有多大的影響,值不值得開啟動效,不是聽一些媒體人評測一下就好了的事情。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應用圖標就像遊戲中的一個精靈,隨著用戶操作做出不同的動作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太豐富的動畫效果會導致更高的能耗

出色的應用UI動效,確實很討用戶喜歡,能激起用戶興趣,遠比死板冰冷的圖標要人性化。

EMUI濃烈的商務範,UI圖標用上金屬配色,那個美感,也只有油膩的中年大叔能認可。

低版本的EMUI圖標和三星的風格較類似,當年的三星Note7電池事件,華為應該接收了相當一部分三星用戶,就係統UI而言,三星的用戶沒有太多轉換成本。

華為在手機外形和系統UI上都是相當保守的,三星和蘋果的一些設計,在華為手機上都能找到些影子。最為突出的就是華為mate10,不僅有物理指紋按鍵,還在屏幕上保留了三個虛擬鍵,是不是很鬼畜。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物理指紋按鍵和虛擬按鍵在一起是不是感覺很多餘

到mate20時,已是全面屏時代,mate20保留了和iPhone X一樣的大劉海,同時期的三星是挖孔屏,三星的屏幕技術一流,自己的旗艦級手機直接略過劉海屏,領先安卓陣營一代手機。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華為Mate20的大劉海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華為Mate30Pro依然使用大劉海,三星S20已經使用第二代挖孔屏了

在三星旗艦手機已經使用了挖孔屏的時候,華為的mate30仍然是劉海屏,並且依然是大劉海。在三星推出摺疊屏手機後,華為推出了mateX,在設計上算是扳回一局。

華為發佈的P40使用了藥丸屏,至於前攝像頭是不是非要用雙攝,三星S20就沒有用,足以說明,單攝像頭就夠了。前攝像頭除了自拍和直播,使用場景還真不多。你不可能用前攝像頭拍遠景吧?給前攝像頭加入廣角真的有必要嗎?可以肯定的是,使用頻次不會太高。還有P40的屏幕挖孔,諾大的孔徑在競爭廠家全是小孔挖孔屏的當下,確實減分不少。當然,P40的滿溢屏幕的微曲面設計倒是不錯,在手勢操作體驗上要明顯好於純平面屏幕,和曲面屏比起來,又好保護和貼膜。很好地契合華為宣傳的要使用成熟穩定的技術。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華為P40的挖孔不小,同時期的手機都使用了小孔徑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華為P40的滿溢屏值得加分,特別適合手機操作

再說到EMUI10,比起以前的系統配色,華為的系統UI越來越年輕,配色更豐富,誰說商務人士就不喜歡時尚呢。

EMUI的UI不醜也沒有美到代表了驚為天人,長處更多是系統底層的技術,方舟編譯器加快系統底層代碼的運行速度,獨有的文件系統也讓系統加分。

對於手機系統,可以分為三部分來進行對比,第一個是底層系統,華為的手機底層使用什麼系統,用戶其實是感知不到的,更多是開發者要對自己的應用進行適配,獲得更好的性能。

可以肯定的是,華為把安卓底層的linux換成鴻蒙,對於用戶來說仍然是個安卓手機。

第二部分是系統應用框架,能給應用提供多少系統資源,權限管理,應用開發成本。最重要的是應用開發成本,開發者所能得到的資源越多,系統的應用將會更加豐富。豐富的應用是系統生態的核心,也是吸引用戶的必要條件,運營當然也重要,這得看手機廠家能投入多少資金來發展開發者和用戶。

第三部分是網絡服務,用戶的數據如何存放,多設備互聯是否智能,打開一個應用就可以控制電視、電風扇、查看冰箱溫度、控制空調等等。這幾乎是未來物聯網的該有的形態。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多設備智能互聯未來的趨勢

出生很好的YunOS一開始就不知道自己要幹啥,到底是替代安卓,還是把自己打造成獨立自主全國產的手機系統。但是底層基於linux,這足以否定國產的說法,再加上完全兼容安卓應用,到底用了多少安卓開源的代碼,或者系統自己寫了多少代碼,激起的口水戰的結論是,YunOS就是一個連皮都沒有換的安卓。至於所謂的兼容,太玄學了。

風口之後(10)刷機時代有MIUI、Flyme、EMUI,誰記得YunOS

YunOS戰略不清,和安卓太像幾乎就是原罪

和安卓沒有什麼差別,手機廠家使用後要在市場公關上費口水,不缺錢,誰會用呢?

能拿到投資倒是可以用一下的,魅族就是。在魅藍的幾款機型上使用之後,很快就換成了安卓系統。其他使用YunOS的手機廠家都是些九線小廠,有多少投資就用多長時間,在安卓生態已經很完整的時候,YunOS的結局已定。

其實還有OPPO和VIVO的系統,它們更多就是把系統做得漂亮一點,沒有太多突出的特點,總體上和MIUI很像,這就夠了。

轉眼間,現在已是物聯網時代,系統更加強調設備的網絡互聯。小米早就在做智慧家居,小米之家的電器種類覆蓋生活所用的各方面。華為在技術上是能在芯片級別進行DIY的公司,有自己的鴻蒙系統。flyme還是flyme,希望魅族在使用上高通的芯片之後,能力挽狂瀾,找回巔峰時期的感覺。YunOS也改名AliOS,全面擁抱物聯網設備,未來會不會出現在手機上,可能性真不大,畢竟市場容不下那麼多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