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怎麼來?廣種三片福田,讓你收穫福報!

真正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缺少福報。人天路上,修福為先。缺少福報,即使有財也很難守住。缺少福報,即使有錢依然煩惱重重。那麼,福報要如何得來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大家常見到的——廣種福田。

你有沒有發現,福報好比土壤,福報好的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壤,無論種什麼都能順利地豐收。而欠缺福報的人,即使有才華,即使很努力,卻不一定有與之相匹配的收穫。

在佛教中,把培植福報稱為“種福田”,春天播種,秋天才能收穫。福報並不是上天的格外恩賜,而是各人往昔的業力、種下的福田使然。修學佛法需要智慧,但也不能缺少福報。

福報怎麼來?

我們要惜福,更要修福


福報怎麼來?廣種三片福田,讓你收穫福報!

01

惜福

說到福報,好比一個賬戶,開源也要節流。首先,福從惜中來。佛門高僧弘一大師、印光大師那樣的惜福節儉,普通居士可能做不到,至少可以做到合理點餐、不浪費糧食、不奢侈鋪張、踐行環保......尤其是對孩子,提供過多的玩具、過於昂貴的服飾,不僅影響孩子們的注意力、價值觀,更是在快速消耗孩子們的福報。

02

修福

惜福的同時,福從修中來。釋迦牟尼佛曾說,“我圓滿的功德,來自於每一個微小福報的聚積”。佛法中所說的福田大致有三種:

恩田、悲田和敬田


福報怎麼來?廣種三片福田,讓你收穫福報!


恩田

父母是我們最大的福田

恩田,就是指對有恩於我們的一切,都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報答,包括父母恩、師長恩、國土恩和眾生恩。

父母不僅給予我們生命,並將我們養育成人,為三界中最勝之福因。而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師長的教誨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生存的技能的培養,就來自父母師長的教育。

國土恩也是我們要銘記在心的,國家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空間,提供了安全和福利的保障。再就是眾生恩,世間生活是緣起的,要依賴各種條件,對一切有恩於我們的眾生,都要知恩報恩。我們不僅要對人類要懷有感恩之心,對哺育我們的自然也要心懷感恩。

種恩田的方式就太多了,並不侷限於金錢或物質上的回報,例如常常通電話報平安,定期上門探望師長等等更有溫暖的情感。帶父母親近三寶、接觸到正信的佛法,也是更好的報恩方式。再者,在工作崗位上恪守盡職,出國旅行用言行重塑國人形象,這些都是種恩田。

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也切勿使自己產生一種高尚的優越感,因為這一切不是自己在施恩於他人,而是報恩、種福田。

只有心懷感恩的人,看到太陽昇起時才會有感激的心情,聽到鳥兒鳴叫時才會有欣喜的感受,否則就會忽略這一切的存在,更不會懂得去珍惜,去善加呵護。


福報怎麼來?廣種三片福田,讓你收穫福報!

悲田

幫別人,也是在幫自己

悲田,就是從慈悲心出發,儘自己所能幫助千千萬萬需要幫助的人。從幫助身邊的孤苦老人、失學兒童,到救助貧困病人、受災難民,再到佛教倡導的茹素戒殺、隨緣護生、慈悲放生都是。

佛法講福慧雙修,做這些事的過程中,也可以修智慧。相比簡單粗暴的給錢,運用自己的能力聯繫醫院或學校,或是幫助他們找到一技之長,建立生存能力是更有效、更有智慧的做法。護生放生更要科學合理,切勿好心辦壞事,對他人或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在菩薩道的修行中,利他與自利是一體的。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其實是在幫助自己,付出的愛心和努力,不僅能使他人獲得利益,也能從中昇華自己的人格,又為未來培福,可謂一舉多得。


福報怎麼來?廣種三片福田,讓你收穫福報!

敬田

禮敬供養佛法僧三寶

敬田,就是恭敬一切應當恭敬的人,這裡主要是指佛、法、僧三寶。因為有佛陀作為我們修行的榜樣,有佛法作為我們修行的指南,有僧團作為我們修行的依怙,我們才能在生死流轉中獲得真實的依靠和解脫的途徑。因此,我們應當以至誠的心來禮敬三寶、供養三寶,有一分虔誠,就能獲得一分佛法的受益。

所有人都有存錢的意識,而種福田、做供養,其實也是在為自己“存錢”,同時也幫助我們破除自私、慳貪、執著和煩惱。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轉發,多一次佈施,感恩一切!

文章來源:伽藍聯盟網


福報怎麼來?廣種三片福田,讓你收穫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