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多麼重要?

雜拌故事鋪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認為,人要光宗耀祖,出人頭地,就要安心讀書,人世間最高貴的就是讀書、有文化。

古時候,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一切活動都是靠勞動力。找人靠吆喝,沒有今天的手機方便快捷;出行靠走路,沒有今天的飛機高鐵,耗時又耗力。出了當官,都是純粹的體力勞動。所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知識改變命運”。當今社會的現實寫照。當今社會,技術越好,速度越快工資越高。文憑越高,工資越高。

文憑是要讀書去考的。技術可以從書中去找尋、去學習,然後在實踐中提高。

所以,讀書很重要!


頂頂田


耕讀為本,千百年來的古訓,萬千家庭的育子經驗。且不說書猶藥也,僅僅“耕讀”二字並列,足見古人已經把讀書提升到了與耕田種地打糧食同等的重要地位了,是養身立命安家的武器。

歷經滄桑,歲月已告知我們讀書是生活的必須,不再討論該不該讀的問題,而是更多研究如何讀的問題 。筆者是從事職業教育的老師,自然常常會聽到家長學生抱怨白讀了了幾年,一箇中專生還在和沒讀書的人搶崗位:讀個書有什麼用?聽到這些言論,我第一反應是,書更應該讀了,不然,爺輩父輩子輩孫輩因書少造成的禮節、理解、審時度勢總是慢人半拍的惡序循環。還在跟不讀書的人搶崗位,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認真讀書、假讀書沒有形成幫你改善生活品質的有用技能,只是浪費了時間。不認真讀書、假讀書真的不如不讀書。進入智能時代,你不讀書知道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你連存款取款就不會,賣白菜的生意也就會很吃了的。

好讀書,讀好書,但絕不能成為書呆子,要積極去讀生活之書、歷史之書、實踐之書,在技能的世界裡與書為伴,散發書香!


職教一線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1

這兩天,忽然打開自己的股票賬戶,感覺自己十幾年的成績,竟是一個接近剃光頭的水平。

心中很有一番感慨。

市場上機會不可謂不多。可自己抓到了幾個?

市場上風險不可謂不大。可自己真的能成功規避大跌對資金的腰斬、剃頭嗎?

關於如何操作的方法車載斗量,自己這十幾年來,也學習了不少方法,可真的有自己的方法體系、獨門絕技嗎?

細說起來,導致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千萬個。

但概括起來,無非是兩個:

買到好股票時,不肯守,本來可以賺得更多的,但只吃到三、五點。

買到跌的股票時,已經到了止損點,但捨不得出來,小虧成了大虧,最後腰斬出場。

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恐怕沒有了吧。

股票操作失敗,根本不是什麼全新的錯誤導致的,而是這兩個錯誤以不同的面目,在不斷地重複而已。

2

每一個失敗的人,細究其原因,其實都是相同的錯誤在不斷地重複而已。

因此,這一段經文是孔老師講的最重要人生開示。

看起來,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時說的,其實是講給所有的學生聽的,也是講給我們今天所有的人聽的。

能理解這句話,算是在學道、學問上入了門。

如果這句話,聽到了,理解了,但不按這個話去做,無論你的文章寫得幾好,話講得再漂亮,也一點用都沒有。你什麼利益也得不到。

這一段話的意思其實很好懂。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誰是好學者?”

孔子對哀公說:“有名叫顏回者,好學。他不遷怒,不貳過。不幸,他已短命而死。如今已無這樣的人了,亦未聞有如此好學者。”

粗略一看,不遷怒、不貳過這兩條,跟我們今天說的學習,沒有什麼關係。

那是因為,今天講的學習,學的是知識,是記問之學,是應用科學,是術的範疇。

而孔老師講的學問,是做人的德行,是修身之法,是性命之學,是道的境界。

這麼一說,大家就明白了:看一個人有沒有道行,在德行修養方面能不能提升,關鍵要看這兩條:不遷怒,不貳過。

3

先說“不遷怒。”

關於遷怒,有兩個不同的解釋,意思都很好。

一說是怒氣不斷地升高,越來越生氣。

這種情形,普通人都有的,哪個也免不了。

不遷怒的意思是,顏回也有生氣、不高興的時候,但他是學道之人,能在生氣時,以忍辱的工夫加以制止,讓情緒穩定下來。

傳統文化講:轉煩惱為菩提。就是特別煩惱時,能轉念一想,想明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想明白因緣生法的道理,想明白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的道理,頓時煩惱消、智慧長,不生氣了,怒氣也沒有了。

可見,這個轉才是真本事,能如此,就是不遷怒。

另一說是朱子講的:“遷,移也。怒於甲者,不移於乙。”

這種情形現實中也是有的,和老婆吵架沒吵贏,結果把孩子打一頓,這叫遷怒於人。

但顏回作為孔老師的高足,如果是僅僅做到了這一條,恐怕不會得到老師的讚揚。

但我們普通人在修學過程中,一定要牢記這層意思。

因為,如果自己若是遷怒於人都不能免,這就是十足的小人作派,修身之差、德行之虧可見一斑。

4

這段話中,最關鍵的是“不貳過”這一條。

過,是無心所犯的過失。

過與錯不同,錯是完全沒有做好、做對,要嚴重得多。

過就要輕微一些。但顏子對這些過失,一經發覺,即不再犯。

這是非常厲害的功夫。

我們平常做人做事,都過得十分隨意,對於對錯很麻木,沒有往心裡去。因此,我們的修養、德行,很難有提高。

根本原因就是同一個錯誤天天犯,還不知不覺。

若能洞悉自己的對錯,有一條改一條,改一條就固定下來,永不再犯,這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有望取得成就。

說了這麼多,有人可能要問了,這跟好學有關係嗎?

前面講了,學道之人目標是提升德行、成聖成賢,而好學之人,就必須從不遷怒,不貳過這兩個方面著手。

說實話,舍此成聖無他途。

而且,還要明白是的,不遷怒不貳過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正是由於好學才知道這兩件事的重要性。因此,好學是不遷怒不貳過的前因,不遷怒不貳過是好學的成果。

只有做到了這兩條,才能稱得上是好學之人。

5

說到底,遷怒也是一種過。

不貳過才是這句經文中管總的思想。

如果我們真的能把這個思想在生活中、工作中、事業中落實、做到,我們取得的成就一定不會小。

比如,這兩天,我就深刻地反省自己的操作失敗的教訓,總結了新的操盤方法,該止損時絕不手軟,因此對未來發展重拾信心,算是在不貳過上邁出了一步。

我有了一種陽光滿地的幸福感。

我還說的是,不貳過的核心是先要自己認識到過。

千萬莫小看這一點,很多人對自己的認識是不深刻到位的,尤其是對自己的不足,根本就看不到。總認為自己完美無缺、全是優點,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

這樣的人,跟他講什麼不貳過完全是痴人說夢。

要知道的是,傳統文化把這種人稱為小人。無論他的名聲有多大、官位有多大。

對這種人不要去批評,他不僅聽不進去,還會和你對罵的,批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因此,聖人只批評賢者、從不責備小人,道理就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