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方法,讓讀過的書成就更好的你

我們都應該停下來問問自己:讀過的書,我能記住多少?那些讀過的書有沒有使我變得更好?如果讀了許多書,依然一無所獲,那就該審視一下,是不是你的讀書方式出現了問題?

低效的閱讀並不會使人變得更好。且不說書裡的內容我們是否都能理解,今年看過的第一本書,如果現在要推薦給別人,恐怕連“你為什麼喜歡這本書”這個問題都回答不了。

問問自己閱讀的初衷是什麼?如果想通過閱讀讓自己的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將讀過的書內化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使之成為自己的精神財富,那麼你需要一種更有效的閱讀方式。

從前,我們買書、讀書、做完記錄就算完成了一本書的閱讀全過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作者奧野宣之創造出一元化的“筆記讀書法”,將讀書的過程結構化,按照選書、購書、讀書、筆記,重讀這五個步驟,讓你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想看的書,讓讀過的書留下深刻印象,形成自己的精神財富,激發原創思考並得心應手地應用和指導生活。通過筆記讀書法來改變我們流於表面的閱讀方式,進而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讓筆記見證你每一步踏實地成長。

一個好方法,讓讀過的書成就更好的你


奧野宣之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從事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電視臺的節目中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那麼該如何運用好筆記,提高閱讀效率呢?

一、用購書清單掌握讀書主動權(選書、購書)

每個新年伊始,我們都會列一個閱讀計劃,然後在網上搜索大量推薦閱讀書單,根據這些書單上的書目來決定今年要看什麼書。但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想看的書,買回來之後往往會因為文風不適合、內容與書名不符而被束之高閣,導致“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如何發現自己真正想讀的書呢?奧野宣之提出用隨想筆記來記錄日常生活中閃現的興趣點。只需要按照時間順序,一條條地寫下日常生活中吸引你關注,令你感興趣的話題和事物。

比方說,近期看了某位歷史人物的電視劇,如果對這個人物和那段歷史感興趣,就可以記錄在隨想筆記裡;在和他人的談話當中,有時候自己對某個話題並不瞭解,也可以記錄下來,查找資料補充知識,這樣也能擴充自己的生活認知面;如果在看某個領域的報道,當出現不認識的概念時,也可以記錄在筆記上,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記錄的內容都是來源於生活,這樣,當你翻開隨想筆記,就能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取向,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這樣選擇出來的書,也更容易讀完。

一個好方法,讓讀過的書成就更好的你

用隨想筆記記錄感興趣的一切,然後在網絡上搜索相關書籍,將書名、作者、出版社記在購書清單上。帶著這份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到書店裡確認、購買,會不斷地讓你回想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瞭解自己想從某本書中得到什麼,就會有目的性地去選書、購書。帶著不同的目的會影響我們對一本書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方式,當你充滿主動性地去閱讀一本書,會加深你對書的印象和對內容的理解,自然就能收穫到不一樣的閱讀效果。

二、用筆記讓讀過的書成為你的精神財富(讀書、筆記)

買完了書,你是翻開來一口氣從頭讀到尾嗎?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在閱讀的過程中,腦子裡不斷產生許多想法和點子,一旦合上書,那種感覺就變淡了,過一陣子,連當初閱讀時的感受都記不起來。但現在,你可以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的筆記讀書法來記錄自己思考的軌跡,讓每一次的讀書體驗都有跡可循。

在筆記上寫下日期、書名和作者名,能夠讓你記得在什麼時候讀過某一本書,如果想要有更深的閱讀體驗,則需要用到另一種讀書筆記方法。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奧野宣之創造了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用摘抄和評論的方式激發原創思考。

首先,寫上6位數的日期,每寫一行字就空出一行,段與段之間空兩行,便於日後重讀時寫上新的感悟和更正修改。

一個好方法,讓讀過的書成就更好的你

第二步就是寫下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和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謝(評論)。

或許你會說,摘抄內容我也做過呀,但是每次覺得要寫的東西很多,不能堅持下來。對於這一點,只要遵守摘抄的3個原則,就能找到真正值得摘抄到筆記本上的內容。

1、“讀書筆記”是自己和書的對話,所以只需要關注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內容,能夠引起共鳴的內容。如果客觀上覺得某個句子很重要,但並沒有令自己“心動”的話,那就不是一句值得摘抄的內容。

2、摘抄的時候要多關注那些讓你感覺“這麼一說確實有道理”的內容,關注那些與你的習慣性做法相悖的觀點和經驗,才能真正利用書達到修正、完善自我的效果。感同身受確實令人愉快,但如果我們更多關注在“確實如此”的內容上,那麼說明這次讀書並沒有給你帶來新的東西。

3、如果要摘抄的內容太多,可以嘗試篩選出關鍵句,或者摘抄下小標題,小標題往往是對一段文章內容的提煉總結。如果要摘抄的內容確實太多,可以先擱置一段時間再看,經過一段時間,當你的經驗和認知又成長了不少,就會發現有的內容“也不過如此”,自然需要摘抄的內容就會減少。


一個好方法,讓讀過的書成就更好的你


摘抄書上的內容有助於加深對內容的印象,要想有思想上的提升,重要的是寫下你當下的想法,也就是你評論的內容。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這樣說,“瞬間的思考就像沸水裡的氣泡,只會出現一瞬間。”在閱讀時,我們經常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這種感覺會讓人誤以為自己知道了、理解了、掌握了,但這些零星的思考並不能建立人的知識體系,也無法改變人的思維模式。就好比,每個人都可以對經濟形勢發表一些看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寫出經濟評論文章。

堅持用“蔥鮪火鍋式”筆記法,你將徹底告別這樣低效的閱讀效果,而在以下3個方面獲得提升:

1、對書和內容印象深刻:

為了讀後留下讀書筆記,就會帶著目的去閱讀,掌握閱讀的主動權,你會主動去尋找書中“打動自己的部分”,主動吸收書上的知識,對文章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2、提升輸入質量:

以輸出為目的閱讀時,你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打開你的天線,主動去尋找和記憶書裡的精華,自覺地做篩選,找出能引起共鳴的點,有意識地將這些知識提煉,你會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思考上面,將想法組織成有邏輯的語言。無形之中提高了信息收集、篩選、提煉、組織和表達的能力。

3、整理自己的想法:

當你寫下一個粗糙的想法或評論,你會不自覺地把細枝末節補充完整,把自己真正想說的話表達清楚,不斷地完善,你會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真實的想法是這樣啊!讓想法不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記,而是可以輸出,可以落到實處的知識。

三、重讀筆記提升自我(活用)

我們都希望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讀完書以後如果只是把書裡的內容重複一遍,沒有任何思考和篩選地照搬,那也是思想上的懶惰,對於自己思考能力的提升並不會起到任何作用。那麼我們該如何利用筆記實現來提升自我呢?

讀書筆記的好處在於,讓我們從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原創思考上面。

首先,認真決定應該摘抄哪些句子,應該就這些內容評論些什麼,這就是思考的第一步了。

其次,我們也可以通過寫書評來進一步促進自己積極的思想輸出,筆記就是強大的素材庫和思想倉庫。當我們知道自己要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去關注那些支撐我們觀點的論據,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這幾乎需要你從零開始補充學習。

比起拿到書就不假思索地閱讀下去,以輸出為目的的閱讀辛苦太多,但能夠承擔這份辛苦的人將獲得回報,他將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對許多問題不再一知半解。

讀書筆記不是寫完了就好,要想它發揮真正的用處,需要我們隨時翻閱回顧,也就是重讀。重讀筆記到底有怎樣的威力呢?

1、新的個人發現:你會發現,以前讀不懂的地方,現在可以理解了。對於同一個問題,也許會有新的角度去看待。

2、見證自己的成長軌跡:對於摘抄和評論,奧野宣之是這樣說的:“所謂‘摘抄’的對象是當時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段落,‘評論’的對象是當時自己的問題、思想和表現力。”我們摘抄、寫下的評論會真實地反映我們在某個階段的狀態,思想。當過一段時間後再去重讀筆記,可以讓我們以成長之後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以前的自己,也會在重讀中發現自己思想的進步,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

3、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如果你對某一個話題有困擾,還可以選出幾本同一主題的書,通過閱讀、寫筆記,整理出每本書對於某個問題的觀點,互相推敲論證,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難題。

4、產生新的創意:筆記本上記下了你寫的無數新點子,通過重讀,把信息重組,往往會產生無比美妙的創意。

我們可以用計劃表、打卡表來記錄我們的成長,比如掌握了某個技能、學會了某種語言,但思想上的成長往往無跡可尋,甚至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在進步或者原地不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提出的筆記讀書法,其真正可貴之處在於,他將你的每一次思考都真實地記錄下來。看著筆記上不同時期的記錄,你可以發現自己對於同一類事情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如何一步步實現原創思考的飛躍。

閱讀也好,寫筆記也好,我們並不是為了記住哪一本書裡講了什麼內容,而是為了更進一步地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他們對自己的影響,以及該採取怎樣的策略應對。從這個角度看,

讀書筆記法能帶給我們的,是如何更好的生活。因為我們原本就可以掌握生活的主動權,不做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不過庸庸碌碌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