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方法,让读过的书成就更好的你

我们都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读过的书,我能记住多少?那些读过的书有没有使我变得更好?如果读了许多书,依然一无所获,那就该审视一下,是不是你的读书方式出现了问题?

低效的阅读并不会使人变得更好。且不说书里的内容我们是否都能理解,今年看过的第一本书,如果现在要推荐给别人,恐怕连“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

问问自己阅读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想通过阅读让自己的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将读过的书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那么你需要一种更有效的阅读方式。

从前,我们买书、读书、做完记录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全过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作者奥野宣之创造出一元化的“笔记读书法”,将读书的过程结构化,按照选书、购书、读书、笔记,重读这五个步骤,让你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想看的书,让读过的书留下深刻印象,形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激发原创思考并得心应手地应用和指导生活。通过笔记读书法来改变我们流于表面的阅读方式,进而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让笔记见证你每一步踏实地成长。

一个好方法,让读过的书成就更好的你


奥野宣之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从事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那么该如何运用好笔记,提高阅读效率呢?

一、用购书清单掌握读书主动权(选书、购书)

每个新年伊始,我们都会列一个阅读计划,然后在网上搜索大量推荐阅读书单,根据这些书单上的书目来决定今年要看什么书。但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想看的书,买回来之后往往会因为文风不适合、内容与书名不符而被束之高阁,导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如何发现自己真正想读的书呢?奥野宣之提出用随想笔记来记录日常生活中闪现的兴趣点。只需要按照时间顺序,一条条地写下日常生活中吸引你关注,令你感兴趣的话题和事物。

比方说,近期看了某位历史人物的电视剧,如果对这个人物和那段历史感兴趣,就可以记录在随想笔记里;在和他人的谈话当中,有时候自己对某个话题并不了解,也可以记录下来,查找资料补充知识,这样也能扩充自己的生活认知面;如果在看某个领域的报道,当出现不认识的概念时,也可以记录在笔记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记录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这样,当你翻开随想笔记,就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取向,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这样选择出来的书,也更容易读完。

一个好方法,让读过的书成就更好的你

用随想笔记记录感兴趣的一切,然后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书籍,将书名、作者、出版社记在购书清单上。带着这份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到书店里确认、购买,会不断地让你回想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解自己想从某本书中得到什么,就会有目的性地去选书、购书。带着不同的目的会影响我们对一本书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式,当你充满主动性地去阅读一本书,会加深你对书的印象和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能收获到不一样的阅读效果。

二、用笔记让读过的书成为你的精神财富(读书、笔记)

买完了书,你是翻开来一口气从头读到尾吗?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脑子里不断产生许多想法和点子,一旦合上书,那种感觉就变淡了,过一阵子,连当初阅读时的感受都记不起来。但现在,你可以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的笔记读书法来记录自己思考的轨迹,让每一次的读书体验都有迹可循。

在笔记上写下日期、书名和作者名,能够让你记得在什么时候读过某一本书,如果想要有更深的阅读体验,则需要用到另一种读书笔记方法。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奥野宣之创造了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用摘抄和评论的方式激发原创思考。

首先,写上6位数的日期,每写一行字就空出一行,段与段之间空两行,便于日后重读时写上新的感悟和更正修改。

一个好方法,让读过的书成就更好的你

第二步就是写下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和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谢(评论)。

或许你会说,摘抄内容我也做过呀,但是每次觉得要写的东西很多,不能坚持下来。对于这一点,只要遵守摘抄的3个原则,就能找到真正值得摘抄到笔记本上的内容。

1、“读书笔记”是自己和书的对话,所以只需要关注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内容,能够引起共鸣的内容。如果客观上觉得某个句子很重要,但并没有令自己“心动”的话,那就不是一句值得摘抄的内容。

2、摘抄的时候要多关注那些让你感觉“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关注那些与你的习惯性做法相悖的观点和经验,才能真正利用书达到修正、完善自我的效果。感同身受确实令人愉快,但如果我们更多关注在“确实如此”的内容上,那么说明这次读书并没有给你带来新的东西。

3、如果要摘抄的内容太多,可以尝试筛选出关键句,或者摘抄下小标题,小标题往往是对一段文章内容的提炼总结。如果要摘抄的内容确实太多,可以先搁置一段时间再看,经过一段时间,当你的经验和认知又成长了不少,就会发现有的内容“也不过如此”,自然需要摘抄的内容就会减少。


一个好方法,让读过的书成就更好的你


摘抄书上的内容有助于加深对内容的印象,要想有思想上的提升,重要的是写下你当下的想法,也就是你评论的内容。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这样说,“瞬间的思考就像沸水里的气泡,只会出现一瞬间。”在阅读时,我们经常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让人误以为自己知道了、理解了、掌握了,但这些零星的思考并不能建立人的知识体系,也无法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就好比,每个人都可以对经济形势发表一些看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写出经济评论文章。

坚持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你将彻底告别这样低效的阅读效果,而在以下3个方面获得提升:

1、对书和内容印象深刻:

为了读后留下读书笔记,就会带着目的去阅读,掌握阅读的主动权,你会主动去寻找书中“打动自己的部分”,主动吸收书上的知识,对文章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提升输入质量:

以输出为目的阅读时,你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打开你的天线,主动去寻找和记忆书里的精华,自觉地做筛选,找出能引起共鸣的点,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提炼,你会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思考上面,将想法组织成有逻辑的语言。无形之中提高了信息收集、筛选、提炼、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3、整理自己的想法:

当你写下一个粗糙的想法或评论,你会不自觉地把细枝末节补充完整,把自己真正想说的话表达清楚,不断地完善,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真实的想法是这样啊!让想法不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记,而是可以输出,可以落到实处的知识。

三、重读笔记提升自我(活用)

我们都希望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读完书以后如果只是把书里的内容重复一遍,没有任何思考和筛选地照搬,那也是思想上的懒惰,对于自己思考能力的提升并不会起到任何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笔记实现来提升自我呢?

读书笔记的好处在于,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原创思考上面。

首先,认真决定应该摘抄哪些句子,应该就这些内容评论些什么,这就是思考的第一步了。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书评来进一步促进自己积极的思想输出,笔记就是强大的素材库和思想仓库。当我们知道自己要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去关注那些支撑我们观点的论据,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几乎需要你从零开始补充学习。

比起拿到书就不假思索地阅读下去,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辛苦太多,但能够承担这份辛苦的人将获得回报,他将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对许多问题不再一知半解。

读书笔记不是写完了就好,要想它发挥真正的用处,需要我们随时翻阅回顾,也就是重读。重读笔记到底有怎样的威力呢?

1、新的个人发现:你会发现,以前读不懂的地方,现在可以理解了。对于同一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角度去看待。

2、见证自己的成长轨迹:对于摘抄和评论,奥野宣之是这样说的:“所谓‘摘抄’的对象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评论’的对象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我们摘抄、写下的评论会真实地反映我们在某个阶段的状态,思想。当过一段时间后再去重读笔记,可以让我们以成长之后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以前的自己,也会在重读中发现自己思想的进步,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

3、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果你对某一个话题有困扰,还可以选出几本同一主题的书,通过阅读、写笔记,整理出每本书对于某个问题的观点,互相推敲论证,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

4、产生新的创意:笔记本上记下了你写的无数新点子,通过重读,把信息重组,往往会产生无比美妙的创意。

我们可以用计划表、打卡表来记录我们的成长,比如掌握了某个技能、学会了某种语言,但思想上的成长往往无迹可寻,甚至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进步或者原地不动。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出的笔记读书法,其真正可贵之处在于,他将你的每一次思考都真实地记录下来。看着笔记上不同时期的记录,你可以发现自己对于同一类事情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如何一步步实现原创思考的飞跃。

阅读也好,写笔记也好,我们并不是为了记住哪一本书里讲了什么内容,而是为了更进一步地理解自己、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他们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应对。从这个角度看,

读书笔记法能带给我们的,是如何更好的生活。因为我们原本就可以掌握生活的主动权,不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不过庸庸碌碌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