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均線研判大盤漲跌回避熊市風險,你怎麼看?

期貨G先生


20日均線研判大盤漲跌回避熊市風險,你怎麼看?

這個題目感覺太大,現在簡單回覆一下:

第一,艾略特的波浪理論是技術分析的鼻祖,一切技術分析都可以在艾略特的這一個波浪圖中找到影子,比如大家熟悉的纏論中樞,本質上就是研究波浪理論中的回調浪。為什麼要強調波浪圖?因為波浪圖中的那根線就是20均線。

第二,艾略特的波浪圖中那根線是動態的,在牛市中,在完整的上升5浪中,那根線是20均線,而當前大盤的這根線是13均線,也就是說,波浪圖中的那根線是確定的,但又是動態的,具體到個股中是哪一個線你需要在盤面中調試出來,每隻個股是不一樣的,儘管每隻個股不同,但它們有一個為大家所熟知的名字叫:主力控盤線。

第三,不能孤立看20均線,比如第一次回踩20均線支撐住了是第二回調浪,第二次回踩並擊穿20均線並立即收回是第四回調浪,第三次回踩並擊穿20均線是下跌一浪,即要把局部的20均線放到波浪中的整體中去研究。

另外提示一下,你有時間自己去研究:

1)20均線向上之時,憑什麼還有一波上漲?或者馬上下跌?

2)把20均線吃透,就有盤感了,什麼都不需要,因為各分鐘級別就是圍繞20均線來的,也就不需要其它分析了。

3)60分鐘5均線下穿20均線,裡面有20均線。

4)20日均線於5周均線,即5周均線方向向上就是周線級別向上的攻擊線,假如此時5周均線金叉20周均線?

5)20日均線於1月均線,即1月均線方向向上就是月線級別向上的攻擊線,假如此時1月均線金叉20月均線?

。。。。。。以上問題希望能展開你對20均線的視野,如果對問題有興趣,歡迎交流!

歡迎點擊關注,致力於讓主觀符合客觀,揭示主觀符合客觀的奧秘,做時間的朋友,歡迎轉發、留言、點贊,你的每一個互動對我都是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主觀和客觀


能否通過20日均線來研判大盤的漲跌,迴避熊市的風險?


首先,利用均線進行漲跌的分析屬於技術分析的一種,20日均線偏中短週期一點,相比判斷大行情的由牛轉熊,這也就算是進入技術性的熊市,而技術性很容易在行情波動的情況下進行轉換。


其次,作為技術分析的重要因素,除了價格,還有量能,如果想要做到更好的判斷,還是要結合量價來的,不能單單以均線來衡量,有時候會有些消息面的衝擊會帶來騙線的情況。


再者,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大概率還是要反應經濟週期的,更不能因為技術分析而忽略了這一點,比如08年的熊市也就是有金融危機的影響。


另外,作為目前還是政策市的A股來講,也要注意到政策的變化,比如15年的槓桿牛,導致牛市終結轉入熊市的一大因素也是因為上層的去槓桿導致。



因此,在牛熊市把握的過程中,一定還是個綜合考慮的事情,不能單以某一指標來定奪,包括很多個股操作的過程中,都很難是一招鮮的。


抄底狂人松果


如果以實戰操作來看,20日均線是許多機構法人,基金經理人和主力大戶所使用的重要均線,投資人可以利用這條均線作為判斷多空的依據,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平淡無奇再簡單不過的一條均線,卻隱含了多空雙方對股價的捉對廝殺而呈現出來的運行線。


那麼20日均線為何可以判斷多空顯現出趨勢的力道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於投資人的心裡因素所影響的,以20日均線來說,當股價由下往上金叉穿越20日均線,就表示這20天內買進的人都有賺錢,那麼投資人就會有加倉的意願,而以20日均線為操盤主軸的人看到股價站上20日均線會認為上漲的趨勢能持續,這時候也會勇於買進,因此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有幾個力量一起推升股價上漲了,反之,當股價由上往下死叉穿越20日均線,那麼就會同時出現幾個賣出的力量了。均線有助漲助跌的力量,它可攻擊可防守,會為大家翻譯出市場信號,如果能夠閱讀解讀這些信號,那麼賺錢的效應就會有效提高,獲利可以多一點虧損也可以少一點。


均線主要的功用為判斷趨勢所用,若遇到大行情的時候(例如大漲或大跌)光是一條均線就可以讓大家大賺一筆或是少虧一筆。但是使用均線的缺點就是遇到盤整的行情,投資人在盤整行情裡就是會被左右苦虐,交易信心會被完全擊潰,因為盤整就是均線的超級大剋星,這個時候要借用其他指標來協助我們做判斷,但是隻能減少受傷的次數卻不能完全規避掉風險,因此盤整的時候最好的操作策略就是休息,真正的股市贏家忍功都是一流的,只等待大行情出現的時候才會出手,盤整期間就是遊山玩水放鬆心情,或是繼續學習充實自己。

總結:

均線的使用可以遵循三個簡單的法則:

1. 股價在均線之上而且均線向上,這就是上漲的趨勢,等待回檔到均線附近的買點。

2. 股價在均線之下而且均線向下,這就是下跌的趨勢,等待反彈到均線附近的賣/空點。

3. 股價狹幅整理且均線走平,這是盤整的趨勢,就等待向上突破或向下跌破後的新方向再進場。

只要能掌握好這三個簡單的法則再加上足夠的耐心,那麼就可以大幅提高你在股市操作的勝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