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來了,5G還有用嗎?

Trulangpo


星鏈來了,5g照樣大規模的使用,只是有了星鏈,那些大山,荒漠,海洋裡等無法鋪設光纜和地面基站的地方,能夠通過星鏈更好的進行網絡通信了!

至於,密集的城市區域,用星鏈上網通信可能都可以把它的網絡擠爆了!

有人這樣計算過,星鏈計劃每顆衛星設計峰值的帶寬為20G(bps),按馬斯克發射4.2萬顆衛星計算的話,那麼星鏈計劃的總帶寬為84萬G(bps),如果按當下5g上網寬帶峰值1g算的話,可以同時滿足84萬人上網!

所以看這容納量在全球人數面前也太微不足道了!

即使大家不會同時這麼高帶寬上網,那麼咱就按一些平均帶寬需求來算的話,這星鏈滿負荷也只能滿足同時幾千萬人的上網需求!這放到一個大城市裡,分分鐘給你卡掉線了!

再來看看當下5g,它是要建設成覆蓋30億人的規模,這星鏈要達到這個規模要發射多少衛星?要投資多少的金錢?還要多久才能建好?

針對星鏈計劃,馬斯克也比較機智,自己也曾這樣說,星鏈計劃就像一個位於外太空的巨大無線路由器,如果計劃完成,在全球任何一個偏遠地區都會有衛星提供的網絡服務!

由此可以看出他也在強調偏遠地區的覆蓋,可以說星鏈在偏遠地區的作用會大一些!在大城市不太實用了!

綜上可以這樣說,星鏈對5g的使用並不會造成什麼衝擊,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作為5g的補充的!


一哼二哈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星鏈和5G不衝突,而且星鏈也可能無法正常的商用。而且即使星鏈可以正常商用,也主要是面對一些高端用戶,普通個人用戶也使用不起。

星鏈計劃的成本其實是非常高的。

星鏈計劃,一改再改,現在的計劃是發射42000顆衛星完成全球的覆蓋。即使按照目前的一箭六十星的狀態,也要發射700次才能完成。

而目前星鏈衛星的設計壽命只有5年,也就是每5年就需要把這麼多的衛星再發射一遍。衛星發射的成本、衛星的成本、維護的成本,以及補衛星的成本,這都會導致星鏈計劃的成本高昂。

而且,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的單星容量其實也不高,只有20Gbps左右,也就是相當於目前5G基站的一個AAU,大家可以在腦海裡想象一下,某個運營商建設了42000/3=14000個5G基站,可以給用戶提供1Gbps的下載速率,那麼可以提供給多少個用戶呢?

為什麼現在運營商要建設這麼多的5G基站,在城市中心建設一個高高的類似電視臺的基站不就完事兒了?那麼容量呢?

成本高,容納的用戶數量少,這就決定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也必然是一個昂貴的商用項目,而不是和現在某些人想象的什麼免費的衛星WiFi。

5G是做為公共移動通信網絡存在的,用戶的使用費用很低。

5G和以前的1/2/3/4G一樣,都是陸地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站。而為什麼需要建設這麼多的基站,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為了提供給大量的普通用戶使用,做為一種普遍服務使用。5G和星鏈相比,服務的對象就不同。5G是給大部分用戶使用的廉價的移動通信業務。


可能也有一些人說什麼現在的5G我也用不起,這是有可能的。但是連5G都用不起的,就不要去想什麼星鏈了,你一年的電話費都不夠星鏈一個月的費用。

也就是一些有錢人,在缺少5G覆蓋的區域(在歐美大部分運營商根本就不去那些偏僻的地區建設基站,大部分歐美的基站就是在城市區域),以及無法建設5G基站的區域提供替代性的服務。

對於飛機、遊輪這些交通工具上使用星鏈提供服務,還是有一定的商業價值的。

星鏈計劃的終端也是特製的。

星鏈計劃,手機等終端無法直接使用,需要外接一個專門的星鏈終端,而且需要放置在無阻擋的室外區域,這樣才能正常的工作,這種終端的大小類似現在戶戶通的小鍋。

現在的星鏈計劃,和最初馬斯克吹牛的也不一樣。

以前之所以被稱為星鏈,那是因為星鏈的衛星之間可以通訊,是做為替代骨幹網的一種模式存在的。星星之間的高速無線通信,可以替代現在的骨幹網的光纖,給一些光纖覆蓋率不高的國家使用。但是現在的星鏈計劃,星星之間的高速通道暫時還不存在,需要建設大量的地面站去進行中轉,這也使得用戶如果想要使用星鏈上網的話,就需要靠近這些的地面站,否則的話你的時延會大的可怕,也就基本無法使用了。


總而言之,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和5G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星鏈替代不了5G,它無法和5G一樣提供普遍性的服務。而且,星鏈你計劃是否可以商用也是一個大大的疑問,就目前來看,只發射了422顆衛星,連42000顆衛星的零頭都不到。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馬斯克的星鏈幾乎不會對5G產生任何影響。

首先,星鏈能否如期建成,實現其現在發佈的完整方案,都存疑。星鏈計劃的方案其實仍還在不斷的研究和補充中,現在最新的說法是採用4萬多顆低軌道衛星通信,軌道高度500公里左右。

這麼龐大的衛星通信系統,建設週期可能要很多年,而且這麼複雜的通信系統技術上還不成熟,要在建設過程中持續不斷的解決技術難點,因此星鏈系統能否成功,或是正式的商業運營時間,都難以確定。可以預計的是,肯定還會很久遠。

其次,星鏈和5G是兩碼事,即便是星鏈能運行起來,對5G的影響也是很小的

星鏈

存在問題:

從技術及運營上看,該系統至少存在如下三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1、數萬顆衛星不但要和地面中繼站通信,衛星之間還要通信和互相協同,這麼巨大的通信控制和協同工作量是天文數字。

2、手機不可能直接和衛星通信。這麼遠的距離,即便手機能接收到衛星信號,衛星也接收不到手機的信號,如此一來就必須有專門的地面中繼站。至此大家明白了吧,僅有一大堆衛星還是不夠的,不還是要建設大量的地面站嗎?這和地面的5G基站有何區別?

3、數萬顆衛星的運行控制、調度,系統極為巨大。衛星壽命一般5年左右,損壞及更新補發每年下來竟然要近萬顆,這可真是個超級大工程。要知道目前全世界各國在運行中的衛星總共也不過2000多顆!龐大的運營費用能保證盈利嗎?

其實除了上述技術性和運營問題,還有個幾乎確定的不可解決的問題:各個國家對無線電頻率的政策管控。數量龐大的衛星及大量地面中繼站,各個國家都會批准嗎?這麼密集的通信系統,信號干擾和其它各種系統的衝突如何解決?

其實,星鏈規劃的這數萬顆衛星,儘管從慣例上講衛星是誰先發射誰就可以佔據相應的軌道,但是星鏈的衛星太多了,會嚴重影響和干擾人類其它的活動。比如天文觀測,其它的衛星發射和運行等。而且這麼多低軌道衛星時刻都在全球各國的頭頂上,這些衛星會不會有軍事任務搭載?

這麼多顧慮、不確定性下,星鏈的未來根本就是還未可知。

事實上還存在星鏈系統的通信容量不足問題。儘管有這麼多衛星,計算一下就可知道每顆衛星覆蓋的面積過大。地球的表面積總計約為5.1億平方千米,因此每顆衛星需要覆蓋的地表面積約是1.2萬平方千米!在這麼大的面積上,5G基站可能至少需要數千個以上,如果是城市區域則甚至需要數萬個5G基站!你該知道了這星鏈能提供的容量相比於5G是多麼有限了吧。

優點:

基於衛星通信系統天生的優勢,星鏈系統覆蓋能力確實高。但是很難滿足城市或自動化工業密集區域的高併發密集通信需求的。

咱們再來看看5G。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5G具有雙向高速度、低時延、支持高併發持續連接的能力,是未來數十年的人工智能+物聯網時代的信息高速公路。

優點:

5G系統已經形成了國際標準,而且所有國家都有成熟的電信運營商以及豐富的2G、3G、4G運營和建設經驗,可以說5G系統的建設是毫無風險的,已經在緊鑼密鼓的建設和運營中了。

而且5G國際標準經過了全球領先的通信設備廠商、運營商、科研機構的長期研究和充分論證,其性能是滿足下一代通信要求的,性價比很高。

5G也有缺點:

基站覆蓋距離短,基站數量需求龐大。所以偏遠地區、海洋很難覆蓋。

結論:

即便是星鏈系統成功建設起來,5G當然還有用,照樣還是能達到既定設計目標。

當然這兩個系統如果同時存在,倒是有互補的作用。即5G繼續負責城市、道路、工業區域等的密集、高速、低時延移動通信需求。而星鏈可以負責農村、偏遠地區、海洋及空中的飛機、海上的輪船的通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