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工資到底低不低?衡量標準應該是什麼?

威海文藝範兒


做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肯定的說,近幾年教師的工資吵得沸沸揚揚,園家也加大了教師工資待遇提高的力度,教師的工資正在向“不低於或高於公務員工資水平”的目標邁進。就我來說,一級十級標準,2014年,打卡月工資4609元,2Ol5年,4725元,2016年,4835元;現在5804元。每年有一次正常晉級,漲幅在一百至三百元之間。我也關注過全國其他省市區,發現差距太大。我所在的陝西省竟位列倒數第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我認為,關於教師工資,應少一點吵作,多做一點實事,教師做為一種職業,首先是要謀生。連自已都養活不了,何談敬業?另外,國家應加大督查力度,採取激勵措施,比如對解決好的省市予識資金獎補,對解決差的則限期整改。

總的來說,教師是比較知足的,工資高低倒無所謂,但同是教師,地域差距不能大大。



如日中天笑凡塵


教師工資到底低不低還真不好說。

我所認為的也不能當真看,僅作閒聊而已。工資的低與高這取決於他所在地的工資、津貼與福利的比較。還相比於他的能力學識,資格深淺等等因素。而有的人只看到一種表像。

比如:我們本地教師工資和當地的公務員工資一樣並不高,但他們的津貼和福利高於公務員的待遇,算是不低的。但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人員中有資歷高工作年限長的,或特殊貢獻的人,相比他工資就有一定差距,所以認為教師工資在當地還是低。

再比如:我熟悉的一位大學教授,他的事業跟工資持平,讓他在本地有優越感。但是看到深圳一小學教師工資高出他許多,瞬間的比較讓他的觀念有所改變,其內心衡量的標準也在偏移。他驚訝:“同樣是老師,我還是大學老師,收入差怎麼就那麼大呢?”

所以我個人的認為不代表其他人所想,教師工資低不低還真不好說,關鍵在其內心的幸福值。而衡量的標準也在其內心。


海顏516


教師的工資到底低不低?這個還真的不太好回答。至於衡量的標準是什麼?我個人認為衡量教師工資到底低不低的標準應該看當地的生活水平。

全國各地教師工資的對比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差距較大,有的地方經濟發達(如南方各省),有的地方經濟發展緩慢(如西北各省),這就導致了各地的收入差距很大。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教師工資肯定是比不上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高。當然,這裡也只是從數字上來說的,這樣對比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我們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當地的物價水平。

例如在北方教師工資10000元絕對是高的了,但是在深圳工資10000元,你的日子過得肯定會很苦,同樣是10000元的工資,生活質量完全是不一樣的,這是由當地的物價水平決定的。所以,在經濟不發達的地方,教師的工資4000元在當地可以過上生活質量相當高的生活,而在經濟發達地區,要想過上前者相同質量的生活,工資要達到10000元以上才可以。

所以,教師的工資低不低,不能與工資比較高的區相比較,與當地的生活水平相比較才是最客觀的。如果教師的工資在當地能過上中等以上質量的生活,那麼工資就不算是低。如果教師的工資只能在當地過著中等以下的生活,那麼教師的工資就是真的低了。

教師工資與各行業相比較

我們經常拿教師的工資與公務員的工資相比較,這樣一對比的話,教師的工資確實不如公務員的高。《教師法》規定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所以教師都以這個為標準來對比,感到教師工資低。其實,話實在話,教師的工資永遠是不會與公務員的工資相持平的,想高於公務員的工資更是不現實的。

我認為,教師的工資也不要太過於計較與公務員的對比,只要與當地各行業平均工資水平對比就可以。

2019年9月3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稱,教師工資由80年代之前在國民經濟各行業排倒數後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國19大行業排名第7位。雖然教師工資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的排名提升到了第7位,這也僅僅是一個平均數而已,其實這個也沒有對比意義,最主要的還是要看當地各行業平均工資水平。

其實有一種最簡單的判斷方法,那就是看當地人對教師工資高低的看法。

這種方法雖然不是太準確,但是當地人的看法也大致反映了當地的平均工資水平,如果當地人認為教師工資平均收入高於當地平均工資水平,他們就會說教師的工資是高的。反之,雖然不會說教師的工資是低的,但是絕不會讓自己的孩子選擇做老師,這其實也變相地說明了教師工資是低的。

實際情況是當地人大部分反映的是教師工資是高的,這裡雖然有其他的因素在裡面,但是我認為,教師工資高於當地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肯定的了。

結束語

其實,討論教師工資到底低不低這個問題真的是沒有任何意義。不管教師再怎麼認為自己的工資是低的,但是自己的生活水平要高出當地生活水平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吧。

雖然我也是一名老師,但是我認為:只要是老師的工資足以能夠過上當地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教師的工資就不算是低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