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下樓市市場供需狀況如何?北京樓市接下來能否迎來上漲期?

鮑清


簡一老師從一而終地看好一線城市。

雖然去年年底中國社科院的數據顯示:"北京房價進入2017年以來的新低:與2017年4月最高點相比,2019年11月北京房價約下跌了18.5%。"

但房價下跌是因為北京沒需求了嗎?

不是的,北京樓市的需求一點都沒有減少,它只是被抑制了。

有機構做過測算,在北京,每年有40萬外來常住人口有購房需求。800萬常住外來人口,疊加上各項條件限制算二十分之一,得出的數字是40萬;

2018年在北京登記結婚的小夫妻有12萬對,就算再打一個對摺也要產生6萬套婚房需求;

同樣的邏輯去計算,北京每年迎接小學生入學會6萬套購房需求;

每年23萬大學畢業生,會買1.5萬套房……

將這些數字相加再進行一個去重,北京每年依舊要產生約50萬套的首次購房需求。

而北京樓市每年的成交量為多少?只有20萬套左右。

當然,你可以說50萬套的需求估算方式不夠嚴謹,但即使在此基礎上再做削減,北京樓市的需求量也依舊達到了實際成交量的2倍以上。

我為什麼依舊看好北京樓市?

供需不平衡是一個最底層的邏輯,遵循的是最基本的市場定律。

北京是典型的政策市,從2017年年末開始,限競房地塊主宰了北京的土地市場,相關項目則從2018年開始集中入市。最近兩年,限競房佔到了北京整個新房市場供應的70%。而只要某個區域內有一個限競房項目,就容易把整個區域的成交量分流過來,也會拉低均價。

這些限競房就是北京樓市政策的成果,加上嚴格的落戶政策,北京房價微漲甚至下跌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簡一老師認為,北京樓市今年回暖是大概率事件,但你指望大漲是不可能的,政治正確是北京的第一要務。


買房參謀


房價和經濟是密切相關的,而發展經濟需要人口,北京要想讓更多人來,那就必須發展實體產業。有了產業以後,老百姓才能通過工作賺到錢,賺到錢以後才能買房子。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如果北京樓市沒有限購調控,那麼北京自然會吸引更多人來北京買房,有些有錢人甚至會不惜代價,在北京多買一些房子。因為北京的教育醫院資源在全國都是比較靠前的。


但北京是首都,即使遭遇疫情,一季度GDP下降了6.8%,調控基調依然沒有改變,房地產行業的大趨勢依然是房住不炒。

如果來自全國甚至國外的資本熱炒下,房價肯定會短期大漲。但北京房價短期大幅上漲顯然是違背調控的。而且高房價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房價過高,年輕人的錢都交給了房東,自然壓縮了年輕人的生存空間也就是說,北京會變成一個被資本控制的城市,高層自然不會坐視不管。所以說北京樓市整體看,短期很難大幅上漲。但從長期看,局部小漲,整體走慢牛還是大概率的。

近期火熱的北京學區房就是個例子,今年4月30日晚上學區房調控的出臺,西城多校劃片使得部分家長為了教育的確定性加快入市。“五一”期間西城交易量同比和環比增長均超過100%,尤其是金融街和德勝片區。


地產情報站長


有價無市!不是不想買,而是真買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