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最近有兩則消息格外引人矚目,一個是一季度

濟南市的財政收入同比增加6.6%,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第二個是在“GDP萬億俱樂部”裡,青島不斷被寧波、無錫等城市反超,鄭州也緊追不捨幾乎持平。山東省內兩個被對比次數最多的城市再次引起熱議,兩地的擁躉者各說自理,更有人表示經過自己理性分析,濟南在五年後反超青島, 事實到底怎樣呢?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概要性推演。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01、濟南、青島兄弟“鬥法”多年,綜合分析勝負未分

山東GDP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第三,而全國人民對山東的印象主要有三:一是煎餅卷大蔥;二是山東人實在、厚道,山東大漢形象深入人心;三是山東各地發展水平較為均勻,差距不大。也正是因為這第三條原因,導致了濟南和青島在輿論上經常被拿來對比,特別是兩地的擁躉者互不認輸,在任何場所、任何平臺上都要“鬥法”,一頓面紅耳赤下來,過了嘴癮也就各自散去。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其實單純從經濟數據的結果上來看,濟南是落後於青島的,青島2019年、2018年GDP分別是11741億元、10949億元,為全省唯一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濟南為9443億元、7745億元,這個數字是包括合併萊蕪之後的,雖然合併數並不大。青島2019年、2018年財政收入分別是1241億元、1231億元,濟南為874億元、752億元。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但是濟南在文化、醫療、教育、金融、信息技術等方面是全方位領先於青島的,濟南是國務院批覆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濟南市擁有本科院校23所,青島為13所;濟南市三甲醫院25家,青島為15家;濟南市擁有著國開行、農發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的省行,恆豐銀行的總行,省農信社聯社等,2019年末濟南市存款餘額18646億元,貸款18768億元,青島市存款餘額17876億元,貸款為18210億元。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02、青島恐難保住持續20年的“北方第三”地位

2000年千禧之年,青島GDP反殺東北重鎮瀋陽和大連,一舉躍升至北方第三位,這個記錄直到今天也未被打破,2016年青島躋身萬億俱樂部,上合峰會、跨國公司領導人峰會等高光時刻讓青島成為世界焦點,但是最近幾年的青島卻是在戰戰兢兢中維護著自己的江湖地位。“起舞弄清影,高處不勝寒”,處於高處即是處於明處,既是標杆更是靶點,鄭州、濟南、長沙等都把超越青島作為了近期的發展目標。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把青島放在省內對比總量和增速它顯然是不願意的,把它放在省外的話則是讓人膽戰心驚,甚至可以說是觸目驚心。2017年青島市GDP比南京少700億元,2019年這個差距拉大到2200億元,2200億基本是青島重鎮膠州和即墨的總和。2019年無錫和寧波GDP分別是11852億元、11985億元,增速分別為6.7%、6.8%,在總量和增速方面,曾經的“弟弟”直接無情超越“北方三哥”。而最緊迫的威脅來自於同處北方的鄭州,這座異軍突起的城市2019年GDP為11589.7億元,比青島僅僅少151億元,多位專家直言三年之內鄭州將會反超青島成為“北方三哥”。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反觀青島的經濟基礎和產業佈局,製造業為其立市之根,“品牌之都、工匠之城”是青島的口號,也反映了這座城市的基本定位,青啤、澳柯瑪、海信、海爾是品牌,更是城市形象。但細品這些青島製造產業,大部分產業佈局和行業優勢基本上還是依賴於10年前的技術和品牌紅利,且優勢已經不再突出。拿最具代表性的家電行業來說,這是青島市的傳統產業優勢,但是在當今智能智造的產業鏈上來看,青島家電上下游高端配套支撐乏力,產業鏈條斷層,傳統產業佔比過大且舊動能未能實現真正轉換,青島的“金邊”更需要玉帛的襯托。而在對高端人才的吸引、服務和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在提升外來人員的歸屬感和存在感方面,青島同樣任重道遠。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03、濟南在豪言破萬億後需要幾步走

2019年GDP青島為11741億元,比上年增加791億元,增幅為7.23%;濟南為9443億元,比上年增加1697億元,增幅為21.92%,濟南在今年的疫情期間“豪橫”提出今年GDP過萬億基本上是板上釘釘。去年山東省GDP將省直部分的590億元單列,而這其中有接近400億元原本是掛在濟南的,也就是說濟南的9443億元是“純乾貨”,濟南在一季度疫情期間在全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1、2月份的虧空在3月份迅速得到彌補,一季度濟南財政收入實現同比增速6.6%,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首,而青島的增幅為-9.2%,產業復甦腳步緩慢。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還是那句話,城市發展主要靠產業支撐,產業的創新引領性及可持續性決定了城市的未來。濟南市的主要產業有大數據與信息通信、高端裝備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先進材料、量子科技等,而青島的產業支柱為商貿服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機械裝備、橡膠化工、現代農業,兩地產業佈局交叉型較少,可謂各有所長、各有重點,但就目前來看青島市的產業佈局和群聚性比濟南市要好,產業比較優勢明顯,行業龍頭較多,基礎紮實,但正如上文所講,在持續性方面和發展後勁方面並不佔優。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濟南目前最迫在眉睫的任務應該是將濟南都市圈的功能發揮到最大,並且要儘快的在自己身上體現出產出,離開了都市圈的協同發展,依靠本土資源確實是很難追趕青島的。都市圈概念2017年提出,目前圈中的萊蕪已經被合併;德州齊河基本成了濟南的“後花園”,歸順意願迫切;濟泰一體化戰略已經深入人心,更深層次合作正在逐步醞釀;淄博也已經明確表態積極融入、做好協同。而作為將“圈”變成“大區域城市”概念的交通基建已經開啟,濟泰高速、濟濰高速、濟萊臨高鐵、濟濱高鐵、濟濟(寧)高鐵、濟棗高鐵,以及濟南東南西北新的大四環路網,將會把濟南周邊半徑150公里變為同城。濟南在客觀上擁有著青島不可比擬的腹地優勢。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國家超算中心、北斗導航智慧監測技術、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的量子技術、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在濟南的落地及後續發力都將使得濟南成為本產業範疇的領先。而在常住人口增速方面濟南為1.6%,青島為1.2,人口的增加一方面可以為城市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更重要的是意味著更多的人口紅利。而在城市的文化人文和居住體驗來看,兩地風格迥異,濟南以其“慢搖”和“實誠”性格讓更多的非土著人群感到順遂,青島則是體現了另外的人文環境。

濟南超越青島的時間只需要五年嗎?

綜上分析來看,青島和濟南作為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雙核驅動,既是共生共存的,又明顯地存在著較勁和競爭,綜合產業、文化、社會管理、城建等各方面因素,濟南在5年內趕超青島成為省內第一,北方前五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而濟青兩地之間也將會長期存在這種共生與競爭同在的發展生態,畢竟兩地所引領的都市圈是撐起山東發展的重要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