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一場營銷,兩場奇觀

優衣庫的一場營銷活動,給中國帶來了兩場盛況空前的社會奇觀。

一場是以各地優衣庫門店為舞臺上演的“全武行”;一場是“臺下觀眾”起義式的示威反抗運動。

6月3日0點,優衣庫與KAWS聯名的T恤發售,上線僅3秒便被搶購一空,由此引發了第一場奇觀。

為了能搶到心儀已久的聯名,嗷嗷待哺的時尚青年們在各地的優衣庫門店上演了一出熱鬧非凡的全武行,場景如下: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看到平日裡光鮮亮麗、溫文爾雅的有為青年,為了一件T恤,便不再顧及規則的約束,如“喪屍”一般露出了沒有素質、沒有教養的本質;

看到平日裡做著中產夢的時尚弄潮兒,為了一件99元的T恤不惜大打出手,的確是一件很有衝擊力的事情,再加上那些“觸目驚心”的視頻和圖片,不得不讓人為之唏噓。

於是便出現了另一場網絡奇觀:目睹了上述瘋狂行為的觀眾們,理解不了這些人為何如此瘋狂,只得將其視為愚蠢,將自己置於鄙視鏈頂端,然後發起批判。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縱觀這些文章,對這種行為的批判主要集中再幾下幾種範式:

1. 通過圖片+動圖的方式,有意識的放大現場的混亂、打鬧場景,突出這些人非理智、瘋狂、無素質、無教養;

2. 放大議題,通過星巴克貓爪杯等例子,得出中國人整體國民素質低下的結論;

3. 對KAWS是否具有潮流價值提出質疑,進而對瘋搶者的藝術水準和審美能力提出質疑,指責對方指為只會盲目從眾的烏合之眾;

4. 另外一些人的批判則會更有深度,涉及了潮流與符號,資本與品牌,文化工業與消費主義,不僅對這些瘋狂的年輕人,更對這個資本主義框架下的經濟活動提出了批判。

輿論風向轉瞬而變,一天前還是高雅藝術文化產品的KAWS,轉眼間就變成了很多人眼中像“全員惡人”一樣的“流行垃圾”。

只是不知道,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好不容易搶到KAWS的年輕人們,是否還有膽量將它穿出去?

無差別的批判為哪般?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為這些瘋搶者們說上兩句,因為有些人的指責,實在太過的無理與不堪!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即使外表再光鮮,也掩飾不住內心的貧瘠和愚蠢。

口口聲聲愛國,也正親手策劃著這場文明的倒退。

我就想搶個衣服,怎麼又和愛國扯上關係了呢?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瞧瞧這陣勢,這哪是買衣服,分明是一群禽獸的樣子……

禽獸.....好吧!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寫到這裡,我倒想起魯迅在一百年前說過的一段話。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我想,要是魯迅先生看到今日中國之青年,萬人齊上,這般攻陷優衣庫的慘象,估計他老人家非被活活氣死不可。

我想魯迅先生心理承受能力應該不至於這麼弱

還有不少人說:今天才知道什麼是KAWS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我想這些人的內心OS是:KAWS是什麼鬼,我都沒聽說過,瞎搶個什麼勁啊!

雖然我也是今天才聽說KAWS,但這實在不是什麼值得拿出來炫耀的事情。

有的人說:這衣服實在太醜了,真不理解為什麼還要搶?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雖然我也沒覺得這衣服有多好看,但我也尊重別人的喜好

我們要清楚,對待這樣的潮流文化,這件衣服好看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衣服上的卡通圖案。那是一個抽象的符號,一種精神的象徵。

潮流就像是宗教,信則有,不信則無。我們沒必要過多指責什麼!

還有的人說,終於有一天我明白,我喜歡的不是yeezy也不是aj,更不是什麼優衣庫kaws,我只是喜歡跟大家一起沖沖衝,手機掉了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衝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我們不妨來設想一下,這些拼命往優衣庫裡面衝的都有哪幾類人

1. 一直喜歡想買KAWS,但賣的太貴一直買不起,線上發售時又沒搶到的人;

2. 商業嗅覺敏銳,知道KAWS必定奇貨可居的黃牛販子;

3. 不瞭解KAWS,但覺得很高級的樣子,而且大家都搶著買我也來湊個熱鬧的人;

4. 不排除有優衣庫事先安排的“託”

我們不難看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跟風、從眾,的確是有一部分人真的喜歡這個品牌,喜歡品牌所代表的價值觀和理念,這沒什麼可指責的

重點是第三種人,適當的從眾跟風無可厚非,甚至是我們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但要警惕的是,別讓從眾佔據了理性。

關於潮流與文化工業

看到這兩天來的兩場社會奇觀,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法蘭克福學派對於文化工業的批判。

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文化工業是資本主義操縱大眾意識形態的工具,可以理解為通過消費與商品,製造潮流文化,影響大眾審美標準與價值取向;

文化工業的產品不是藝術品(沒有藝術性),而是商品(只有商品性),其目的是為了交換和實現商業價值,而不是為了滿足人的真正的精神需要,即藝術與資本合謀。

這構建了大眾對文化藝術產品的消費過程,如果拋棄法蘭克福學派精英主義的視角,我們可以將這一過程理解為:

對潮流文化的追求,某種程度上反映的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由消費主義帶來的身份認同之間的契合。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需要將自己的某種情感寄託在某種特定內涵的產品中,並通過消費行為完成文化與個體的價值認同,這種產品可以是KAWS,可以是迪士尼,也可以是華為。

除去那些跟風的人,真心喜歡KWAS的人看重的,就是它所代表的反叛精神以及獨特的藝術性。

那些爭搶優衣庫&KAWS的人,也許沒那麼不堪

也許,正如 娜奧米·克萊恩所說,爭搶KAWS和優衣庫的人只是想要一點酷。

只是沒想到,庸俗的人太多,以至於自己也墮入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