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范闲引用杜甫这首七律,究竟多厉害?

最近大火的《庆余年》,不知道您看了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情节,便是范闲参加诗会。以一首杜甫的七律,战胜所有才子,一举成名。这首诗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那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

《庆余年》中,范闲引用杜甫这首七律,究竟多厉害?

《庆余年》


看过的朋友一定知道,这首诗就是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是“诗圣”,水平摆在那,诗作当然令人惊叹。但是这首《登高》,却是其中最为特别的存在。被誉为“七律之冠”,这是非常高的评价。真的有那么好吗?别说,还真是如此!

《庆余年》中,范闲引用杜甫这首七律,究竟多厉害?

《庆余年》


《庆余年》中,范闲引用杜甫这首七律,究竟多厉害?

《庆余年》


《庆余年》中,范闲引用杜甫这首七律,究竟多厉害?

《庆余年》

此诗写景抒情交融得非常好,前四句是对秋天萧瑟景象的描绘,后四句是对个人身世经历的感怀。诗中所运用的比兴、象征等手法十分恰当。在《庆余年》中,这首诗一完成,就被人们奉为神作一般。可人们也感觉到了一些不妥,剧中范闲是一位少年。诗中表达的情感,更像是一个垂垂老者,所以也让很多人思考,这范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种思考是有道理的,杜甫作这首诗时,已经56岁。对于他来说,人生已经基本定型,没有什么改变的可能了。所以在秋天登上夔州高台,眺望远方时,心中感慨良多。一生的不得意,壮志未酬,心忧天下等等,这都是杜甫放不下的。回到这首诗本身,开头就奠定了一个“哀”的基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仅有所见,还有听觉。动静结合,色彩对比鲜明,让人一下就置身于杜甫所处的环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一句或是杜甫亲眼所见,这是秋天的常见景象,落叶纷纷。

《庆余年》中,范闲引用杜甫这首七律,究竟多厉害?

《庆余年》

“不尽长江”不一定是杜甫亲眼所见,但是却更显悲凉。“萧萧”“滚滚”加重了这种情绪,韶光易逝,只是自己却未能实现抱负,实在是憾事!这两句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当之无愧!“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更是杜甫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在天地间,万里悲秋才是时常与我相伴的,悲凉之感更深。百年多病,却独自登上高台。一个“独”字,我们便知道了杜甫的处境。“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的“艰”“难”“苦”“恨”四字,组合在一起,将杜甫心中的痛苦,壮志未酬的遗憾,年华逝去的无奈都展现出来。

《庆余年》中,范闲引用杜甫这首七律,究竟多厉害?

《庆余年》

后世的杨万里、王世贞、王夫之等大家,都对杜甫这首《登高》评价甚高。所以古今七律第一,可不是平白说说的。在《庆余年》中,范闲因为这首诗,一跃成为京都最有名的才子。在现实中,这也是杜甫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这首《登高》,你喜欢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