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英歌的汕頭妙招:展演辦起來慕課開起來,讓青少年“舞”起來

源溯明代、傳承至今的英歌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

融會了喜劇、舞蹈、武術等表現形式,擁有“南國雄風”“中國民間舞蹈之根”的美譽。其奔放熱烈的舞姿,磅礴豪邁的氣勢,展現了一代代潮汕人“團結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是潮汕地區最具深厚底蘊的文化軟實力。

傳承英歌的汕頭妙招:展演辦起來慕課開起來,讓青少年“舞”起來

英歌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受訪者供圖

據資料記載,英歌舞的角色取材於《水滸傳》梁山好漢英雄人物,舞隊隊形一般是兩列,人物有36天罡、72地煞,共108人,舞者臉上畫著不同的臉譜,在鑼鼓、號角(後棚)的伴奏下,雙手執棒相互擊打起舞,隊形不斷變化,有18套式的變化,包括長蛇挺近、雙龍出海、四虎並驅、粉蝶採花、孔雀開屏等。在表演形式上,英歌舞以舞者雙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對擊為主,給人以力與美的震撼。

為汕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歌舞在潮陽、潮南和濠江等地擁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及社會影響力,其中,潮陽英歌更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南英歌亦入選省級非遺項目。每逢春節、元宵、遊神賽會,各地紛紛組織英歌舞表演,已成為人們節日生活休閒娛樂健身的一種方式。濠江區還精心策劃並連續舉辦了兩屆英歌舞展演,並將佔地近萬平方米的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南廣場命名為英歌廣場,成為全國最具代表性的英歌舞展演場所,對外展示潮汕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風采、弘揚發展潮汕英歌文化。

據濠江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工作人員介紹,濠江區舉辦的潮汕英歌舞展演如今已是招牌節目,成為一場集中展示英歌舞傳承和保護成果的盛會。首屆英歌舞展演廣邀粵東地區的英歌舞團體參加,到了第二屆,濠江更突出展示該區的英歌舞新生力量,如今濠江區每個街道,都有成立英歌隊伍,以此推進英歌舞這一項群眾性文藝活動的蓬勃發展。

傳承英歌的汕頭妙招:展演辦起來慕課開起來,讓青少年“舞”起來

濠江區英歌廣場是全國最具代表性的英歌舞展演場所。受訪者供圖

潮汕英歌舞具有美學價值、歷史價值、使用價值和社會價值,積極搶救、保護、傳承英歌,對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構建和諧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作用。但由於英歌的技藝傳承方式以師徒傳承和祖輩傳承為主,英歌表演所需人員多,技藝傳授耗時耗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項目的傳承傳播。

近年來,汕頭為推動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多次組織英歌進校園、進社區開展活動,掌握英歌表演技藝的人正逐年增多,表演水平也讓人讚賞,但整體來說,年輕人尤其青少年參與者所佔比例仍偏低,因此,大量培育英歌表演人才,尤其是培育青少年一代,是英歌發展的當務之急。

在此背景下,近期汕頭市文化館建立慕課之“英歌”項目,運用互聯網形式拓寬教學面,通過20集慕課,將英歌舞的各項動作要領以簡而易見的方式傳遞給公眾,展現出英歌的發展歷程、特色、各項動作要領等內容,提供給社會大眾一個切入口,從而提高大眾對英歌的認知度,促進英歌的傳播及傳承。

汕頭市文化館表示,慕課成品將面向全國公眾,在專業慕課平臺上播放,進一步拓寬受眾群。

點擊鏈接·延伸閱讀

專訪丨定格家鄉最“燃”畫面!潮籍青年獨立創作原創動畫短片《英歌》

南方日報記者 餘丹

本版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作者】 餘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