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講,音樂學和音樂表演專業有什麼不同?

如題。不通俗得講,請自行百度,方法如下:

通俗的講,音樂學和音樂表演專業有什麼不同?

言歸正傳,從三個階段為你介紹音樂學和音樂表演的不同。

一、上大學前。

也就是藝考了,藝考對音樂學專業和音樂表演專業的考察側重是不一樣的,音樂學專業側重考場學生的文化素養,音樂表演專業側重考察學生的專業技能。

所以,音樂學專業文化課得高,越高越好,專業能讓評委老師覺得你適合從事音樂工作即可;音樂表演專業的話專業得硬,得很硬,形象得好,氣質得佳,能讓評委老師覺得你站在臺上夠範兒,像那麼回事才行。

錄取時音樂學專業通常是專過文排,或者是文6專4甚至文化課的比重更大,音樂表演專業則是清一色的文過專排。

二、上大學中。

大學對這兩個專業的培養側重也是不一樣的。

音樂學專業學的東西多、雜、不精。相當一部分的課程屬於音樂邊緣課程。

如果你對文字不感興趣的話不建議你搞音樂學。因為除了你本專業主科以外,還要學樂理、視唱練耳、鋼琴、聲樂、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世界音樂史、合唱指揮、即興伴奏、和聲、曲式、藝術概論、歌曲寫作,音樂學大多與師範類的沾邊,那麼,還要學心理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法……不想再往下寫了。總之就是一專多能。

音樂表演專業學的東西少、精。大多數的課程屬音樂核心課程。

練專業的時間多,比如你是古箏專業,那麼很有可能一天都泡在琴房練古箏。開設的課程除了樂理、視唱練耳這類入門級的課程外,還會有和聲、曲式、復調、配器、指揮、排練等“高檔”課。當然,這些課也是很難的。

對了,音樂表演專業在學院裡有一種天然優越感。為啥?勞資專業浪唄。

三、上大學後。

音樂學專業畢業後學得好的考研、考博,搞學術研究,考文化局之類的公務員;學得一般的當老師教學生,搞音樂教育;差一點的就轉行(我就是)。

音樂表演專業畢業後學得好的考研,進樂團,合唱團等演藝團體,往職業音樂家方向發展,例如郎朗、李雲迪、譚維維等等;學得一般的進電視臺搞個編輯啥的與音樂有關的那種,或者代個課教學生,現在社會上各類樂器培訓班很多的;差一點的就轉行了。

另,音樂專業畢業可以從事的職業挺多的,絕不僅限於以上,很多高級的職業都沒有列出來,隨後會專門寫個相關的文章。

相信,通過以上的描述你應該對這兩個專業有個大概的瞭解了吧?總結一下,音樂學對文化課要求相對高一點,音樂表演要求專業硬;音樂學學的東西多而雜,音樂表演學的少而精;音樂學多從事史論研究、音樂教育等相關工作,音樂表演多從事舞臺相關工作。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一起來補充、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