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你是否覺得記憶力超群,擁有近乎過目不忘的本領。那來試試這個,數紅牌。這是一個觀察力測試,實驗員把紙牌牌面朝上放在桌上,要受試者數出實驗員發了多少張紅牌,你看清有多少張紅牌嗎?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事實上共有14張紅牌,可是你看到小狗、小貓、大猩猩、男人、女人的圖像了嗎?

【注:這裡實驗前,問題是紅牌的數量;實驗完成時,卻問你注意到牌背面的圖像沒有】

近在眼前的東西都沒有看到,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你看到這些圖像了嗎?稍後,我們將探討記憶與大腦的關係,事實上大腦和記憶一直都在捉弄人,這是有原因的。

記憶不只是簡單的信息記錄,它是對信息的仔細提煉和編輯,甚至是反覆編輯的信息的消化過程。接下來,你將參與一些稀奇古怪的實驗,這些實驗將揭示記憶出錯的原因和過程

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記憶相當可靠。可有時候記憶其實非常不準確,我們將看到記憶出錯如何影響每個人(包括功勳卓著的、還有聲名狼藉的)我們將分析這些簡單錯誤是如何影響人類歷史。

通常來說說,我們的個人記憶並不像我們感覺的那麼可靠,還有我們深信不疑的歷史事件,並不像它們看上去的樣子,這些其實都是編造出來的故事,我們將深入挖掘具體事例,從外星人綁架事件,到9.11陰謀論,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到臭名遠揚的莉琪·波登謀殺案,為你揭開人類記憶是如何改變世界,並改變我們記憶歷史的方式。

有時我們的大腦認為發生的一些事情,其實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準備接受記憶測試吧,我們將深入漏洞百出的大腦,探尋記憶的奧秘

觀察力測試

這次不必再數紅牌的張數,儘量睜大眼睛,要數發了多少張紅牌,近在眼前的東西沒有看清楚,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這一次你看到隱藏的圖片和字句了嗎,你不記得上次見過這些。是因為一個簡單事實,你無法記憶注意力之外的事物,事實上你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很小的範圍內,這就像來回移動的聚光燈光束一樣。

【注:普通人以為,視野似乎是在細節上是均勻的,並以中心為焦點向四周擴散,一個簡單的實驗表明,情況並非如此。取一副撲克,將其中一張牌的牌面朝下,這樣你不知道它是哪張牌。 把它拿到你視野的左邊緣或右邊緣,讓它正面朝你,小心地保持往前直看(找個目標點,一直看著它)。你會發現,你甚至無法分辨,這張牌是紅心、黑桃,還是一張人頭牌。不過要注意,你可以清楚地察覺到這張牌的任何快速移動。你看得見運動,卻不能看見正在動的東西的形狀與顏色。現在,把牌移向你的視野中心,再次注意別移動你的視線。你在哪一點上可以認出顏色?在哪點上可以認出花色和數字?注意,你會先分辨出它是不是一張人頭牌,之後你才能分辨出它是J、Q,還是K。你可能會吃驚:把牌拿到距你的視野中心如此近的地方,你還是不能認出它來。

我們的周圍視覺(除開盲點周圍兩到三度以外的所有視覺)就有這種令人震驚的缺陷,而通常我們對此都不瞭解。我們的眼睛與電視攝像機不同,並不是靜止地瞄準世界,而是做著毫不不間斷的未被注意的視覺標籤遊戲,不斷標記處視野裡可能感興趣的東西,為大腦提供高清晰度的信息去了解任何暫時佔據視網膜中央凹處的東西(眼球中央凹處的分辨比視網膜周圍區域高10倍)】

人的大腦面對每天海量的信息轟炸,大腦卻只能提取一小部分,人腦是人類進化的偉大奇蹟,它並不完美,大腦挑選的這些細節信息,將決定我們的記憶。記憶的工作方式是這樣的,挖掘含義,掌握周圍事件的概括,而不是記住每個細節。

如果記憶的關鍵在於細節,那外星人綁架事件的細節,能說明什麼呢?1975年11月5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斯諾弗萊克伐木工人特拉維斯·沃爾頓和另外六名同事,看到了匪夷所思的景象,他們看到了天上有個奇怪的東西,據描述那東西就像銀色的圓盤,當沃爾頓走進這個物體時,一道牽引光束突然把他吸走了,他被外星人綁架了。可以想象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沃爾頓連續五天不見蹤影。這讓警方和他的親戚朋友們一籌莫展。接著他突然出現了,這件事的奇異之處在於,沃爾頓能想起整個事件經過,對所有細節記得也很清楚。沃爾頓回憶說,他醒來發現自己在一個三角形的房間裡,躺在金屬桌上,穿著橙色連體衣的外星人,正在檢查他的身體。他提供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節,包括外星人的身高、體重、體色,還有好多數字。他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己的經歷,並提供準確的事件和地點,內容真的細節而且豐富。他的故事被改編成了《外星追緝令》,一部講述外星人綁架的影片。

可是沃爾頓的描述是真的嗎?在這起事件中,我們沒有任何確鑿的證據,有的只是一些記憶,只有他和他的記憶。沃爾頓真能準確無誤地記住所有細節嗎?

我們的大腦能夠精確記錄下這麼多的信息嗎?在之前的紙牌測試中,我們已經看到大腦記憶會遺漏一些關鍵細節。來看一下“有雄心的紙牌”魔術。

魔術師要用紙牌的52張正牌來進行一項記憶欺騙測試,挑戰你對所有細節的記憶能力。受試者隨意挑兩張紙牌(受試者選擇了黑桃8和梅花9),然後把兩張牌隨意插回去。魔術師慢慢的用法力把兩張牌穿過其他牌移到最上面來。然後魔術師把最上面兩張牌拿給受試者看,受試者覺得太不可思議了,竟然是自己選取的兩張牌。這兩張牌怎麼會跑到紙牌頂部呢?其實沒有奇妙之處,只是欺騙我們的記憶而已。這個戲法能夠成功,記憶的作用舉足輕重,魔術師展示出來的兩張牌並不是受試者所選的牌,而是黑桃9和梅花8,它們看上去確實很像,受試者絲毫沒有注意到變化,黑桃9和梅花8自始至終都在頂部。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接受測試的人是百分之百中招,這個紙牌魔術能騙過所有人,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忘記了細節,把紙牌記錯了除非有人指出錯誤,否則然根本意識不到區別。

人們在完全無意識的情況下,用新的信息改寫他們記憶,這對沃爾頓詳盡的被綁架記憶,有意味著什麼呢?要相信沃爾頓的說法,我們就必須對記憶抱有極大信心,事實上是要完全相信記憶,可是事實上,記憶是不可靠的。沃爾頓究竟有沒有遭遇外星人綁架呢?真相根本無從考證,有人認為,如果這是真的,那沃爾頓肯定具有準確記憶的超凡能力,可他的日常表現卻平淡無奇。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可以欺騙記憶,深刻的記憶肯定讓沃爾頓以為,這一切都是曾經發生過。一個人的記憶方式,將最終決定他相信什麼,還有如何記憶他的人生經歷,至於事情是否真的發生,反而不重要。

人類的大腦曾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強大的機器,它破解了宇宙的奧秘,並改寫了人類的故事。當你瞭解大腦的真正的運作模式,以及它構建世界觀的神奇能力後,你所有的認識都會發生改變。

可是,人的大腦也會犯錯,犯錯的最大元兇或許就是記憶,有時候,我們即使全神貫注,仍舊會忽略一些細節,為了證明這點,讓我們來看另一個紙牌魔術:神奇的紙牌變色,讓它來攪亂你的意識。

用一副背面為藍色的紙牌,在受試者前面把牌展開,讓受試者從裡面任意選一張牌,然後把它拿出來,選出的牌牌面朝下放在受試者的面前,受試者告觀眾他選了一張黑桃3。魔術師把黑桃3隨機插入原牌裡面,把牌正面展開。挑出黑桃3,其背面是藍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讓人感到吃驚的是其他所有牌的背面都變成了紅色。這就是神奇的紙牌變色魔術。這個魔術說明什麼呢?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看似簡單的紙牌魔術,又暴露了大腦的另一個缺陷。而是跟你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有關,你發現環境有什麼改變嗎?也許注意到一兩處,可是你注意到所有的變化了嗎?這個紙牌變色魔術中總共有四個非常顯著的變化,魔術師和受試者的上衣顏色、桌布顏色、背景都變了。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我們怎麼會忽略如此顯著的變化呢,如果我們有很好的記憶力,我們看到後面的場景就會說,慢著,一開始不是這樣的。可是我們的記憶並不是那麼完美,所以這個魔術才能騙過所有人。

據測算,人的大腦每天要接受,大約34千兆的信息量,而這是我們能夠記憶儲存的信息。大腦雖然複雜精密,可是面對海量的信息數據,記憶細節難免會變得模糊。有時候,就算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人的記憶也會模糊不清,大腦並不能保證會記下我們應該記住的所有細節。

正是由於這種對細節的選擇性記憶,美國最傳奇的威士忌生產商之一出現了致命的記憶遺失事件。懂酒的人對傑克·丹尼威士忌可能並不陌生。這家酒廠在創立之初,也曾遭遇過一些巨大挫折。1905年的一天,老闆傑克·丹尼很早來到辦公室,想從保險箱拿一些文件,可是當傑克要打開保險箱時,他卻想不起密碼是什麼了。儘管每天都用保險箱,傑克忘記了密碼。他以前也碰到過這種事情,所以他很生氣。最後傑克非常惱火,就踢了保險箱一腳。可是,和鋼製保險箱作對顯然不太明智。就在那瞬間,傑克的腳趾受傷了,曾無數次打開過保險箱,可是關鍵時刻,他怎麼會忘記密碼呢?

原因或許就是一枚普通硬幣上,拿一枚普通一美分硬幣給受試者仔細看,問受試者什麼東西,都回答普通硬幣。當題板呈現在受試者眼前。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問受試者還記得一分硬幣是什麼樣嗎?受試者都驚呆了,沒錯,這不就是我們每天都見過的硬幣嘛!可是如果你問他們哪一枚是真的,幾乎沒有人能選對,太不可思議了,你這輩子見過多少次一美分硬幣,幾十萬次吧,也許數百萬次。為什麼我們會忘記,平常司空見慣的事物呢?遇見事情就算重複做過很多次,也不能保證就會記得。自己正在看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實際上情況恰恰相反,重複次數越多,越自然的事情,我們就越不會有意識地區關注它。

【注:一般認為當你多次重複做某件事時,它會逐漸轉變成一腳本或一連串動作,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就不參與其中了。】

這樣自然也就不可能記住了,這就是為什麼經常哼唱的歌曲你會忘詞。每天都要登陸的網站,你會忘記密碼。不過,傑克的記憶問題,卻引發了更嚴重的後果,他的腳趾感染了,在他踢完哪個保險箱6年後,傑克因為敗血症死亡。

【評:6年後還歸因於踢保險櫃的那一腳太牽強了,按此邏輯,我們可以把自己成功、失敗的原因歸結到6年內發生的任何事情,這麼長的時間,其他原因足以稀釋那一腳帶來的後果。如果那時有抗感染的青黴素呢?我個人覺得把原因歸結於抗細素未問世似乎更合理。當然,作為一款科教寄生於娛樂的節目,遵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出奇意外原則沒有錯。這裡邏輯歸因還是太勉強】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傑克就是一次痛苦而致命的記憶遺失,這就是傑克·丹尼威士忌的酒瓶上採用紀念性黑色標籤的原因。

值得慶幸的是,並不是每次記憶遺失,都會導致死亡,可是,每次在你看畫、人交談或者記憶密碼時,你遺漏的細節都比你記住的更多,這就是我們大腦的工作方式。具估計,大腦每秒會接觸到大約4000億比特的信息,可是會引起我們注意的可能只有約2000比特,大腦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但是最後吸收的只是滄海一粟。

【評:前面說過人腦每天要接受大約34千兆的信息量,這裡每秒會接觸到大約4000億比特,引起注意的可能只有約2000比特,作為一個非學術性作品,可以不嚴謹,但是明顯矛盾太多還是會出品人的權威打折扣】

似乎沒什麼大不了,對吧。畢竟我們無法判斷,何時會用到這些信息,也不清楚它們到底有多重要。過去有人把記憶,形象地描述成為一個文件櫃,裡面裝滿各種存儲信息的記憶文件夾,可是現在,一些專家認為記憶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複雜和不可捉摸,它不是一套簡單系統,而是涉及整個大腦的複雜處理過程,它不只是簡單地記住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知道記憶在篩選細節時會出錯。

可是大腦還存在另一個漏洞,它偶爾會自己創造回憶。製造相關人物、地點和事件的細節信息,這些信息詳細逼真,就好像真的發生過一樣,人的大腦確實能夠製造虛假記憶。

這事就發生在美國一位偉大的將軍身上,喬治·巴頓是美國最傑出的軍人之一,也是二戰期間著名的軍事將領,巴頓將軍是二戰英雄,他曾指揮美軍橫掃歐洲,讓整個納粹德軍都聞風喪膽。巴頓將軍一直相信轉世之說,這個讓納粹聞之色變的人物,具有許多有關前世的瘋狂記憶。巴頓聲稱他曾經經歷過許多著名的歷史戰役,甚至曾在尤里烏斯·凱撒麾下作戰,巴頓相信自己曾是其中第10就軍團的成員,這是凱撒大帝麾下一直最忠誠、最可靠、最冷酷的騎兵部隊;他還記得自己跟隨拿破崙出征,並且清楚地記得,自己親眼看著拿破崙,在進軍莫斯科後慘敗撤退,那感覺就像是說,如果是他處在拿破崙的位置,他可能會做的更好;他甚至有史前時間的記憶,巴頓竟然記得自己手持長矛刺入毛茸茸的猛獁體內,他就像歷史上的阿甘一樣,相信自己有數千年的軍事經驗。所有這些給了巴頓將軍成為一名勇士的自信。

我們都記得兒時的經歷,就是所謂的回溯性記憶。可是許多人卻表示,自己記得前世的事情。為什麼人們連常用的保險箱密碼都記不住,卻認定自己記住前世的事情呢?對我們來說,也許記憶的真相就隱藏在大腦組織細節的方式上。當某件事的細節信息發生改變時,人們很可能會對之前的事實,產生錯誤的記憶。你不僅會對歷史事件產生一種錯誤的印象。而且會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關於記憶的可靠性,你覺得這能說明什麼嗎?

巴頓將軍對著名歷史事件的記憶,或許也被改動或者修改過,只不過他的情況更加極端,他的記憶可能是人們常常說的自發回憶或者殘留記憶,他曾詳細研究了各大歷史戰役,並積累了極為詳盡的細節,以至於他認為自己曾親身經歷過。巴頓的這些記憶並非無中生有,他在西點軍校受訓過,在戰場上經受各種訓練,他仔細研究過哪些戰役,所以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因為巴頓對那些戰役研究得太過細緻,才把它們當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人的大腦和記憶很容易被操縱,當記憶充滿某一特定的細節時,不管你是不是真的經歷過,大腦都會很自然地產出一種身臨其境感,就好像這一切都是對真實事件的回憶。大腦儲存的記憶,在收到新信息干擾時很容易被操控。你自身並沒有錯,可你對事件的細節記憶,卻變得一塌糊塗。

事實上記憶混亂和記憶錯誤,只是大腦收到干擾的特徵之一,可是我們為什麼會對錯誤的記憶深信不疑呢?做個短期記憶的實驗。題板上共有15個詞,請受試者集中精神,10秒鐘時間儘可能地記住這些詞,接下來幾分鐘努力記牢這些詞。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稍後,我們會發現,人基於詞彙的能力恰恰揭示了一些陰謀論者堅信“9·11”事件是美國內部陰謀的原因,“9·11”事件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終身難忘,大多數美國人都記得,事發時自己身處何處,也知道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在哪裡,小布什正在教室內讀一本兒童書。時任白宮辦公廳主任走進來,告訴他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這一幕還被鏡頭拍了下來,很快,電視中就全是第二架飛機撞擊商貿中心大樓的實時畫面。但是3個月後,小布什對這起悲劇性事件的記憶,卻發生了變化,布什說他看到了飛機撞上了大樓,記得自己正在教室外等著進去和孩子們談話,然後就看到第一架飛機撞上了大樓。可是,第一架飛機撞擊大樓的場景並未電視直播,直到第二天才在電視播放。

小布什並非唯一對該事件出出現錯誤記憶的人。最近的研究表明,73%的測試最想對象也出現錯誤記憶,以為看到了第一架飛機撞擊大樓的場面。“9·11”恐怖襲擊是人類歷史上記錄畫面最多的事件之一。可是大多數人對此的記憶並不準確。小布什的錯誤記憶,為陰謀論者提供了依據,陰謀論者認為小布什一直躲在某個秘密地點,實時觀看恐怖襲擊的過程。他們覺得這一切都說得通,他們當時肯定很驚訝,小布什說看到了第一次撞擊的畫面,可是其他人誰都沒有見過,所以他肯定是看到了,看著他的邪惡計劃一步步展開,雖然陰謀論者把小布什的記憶作為把柄,認為“9·11”事件是一起陰謀,但事實要簡單得多,因為記憶上的漏洞,這位時任總統犯了一個錯誤。

據大多數專家測算,我們的短期記憶,只能同時記住四到七個細節信息,一旦超出這個範圍,我們的記憶往往就會出現偏差。不相信嗎?要證明證明這點,讓我們接著看短期記憶的實驗,看看受試者記住哪些詞。實驗者選定的詞彙(詞彙 “睡覺”不在原題板上)問受試者是不是題板上的詞,測試結果十分不理想,記住的詞彙很少。最神奇的是10個人中有9人相信“睡覺”這個詞彙在題板上,可是事實根本不是這樣。

【評:這個測試是有個漏洞的,如果受試者共10人,隨機猜中的概率是5人,也就是說回答“是”、“否”的概率各50%,本質上不支持虛假記憶。這是所有提供選項答案測試必須考量的偏差】

你會覺得大腦完全背叛了你,事實證明你的記憶是錯的,你以為你看到了一個詞,其實根本就沒有,錯誤記憶就這樣植入你的大腦。由此可見,在很短的時間裡,我們成功製造了一個虛假記憶,短期記憶在處理過多信息時,就會出現混亂。時任總統小布什和許多人一樣可能因為情緒激動,錯誤地認為自己看到了第一架飛機撞擊世界貿易中心大樓的實時畫面,不過,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小布什對“9·11”事件的經過產生了一個錯誤記憶,這種情況很常見,人們隨時都可能產生錯誤記憶,唯一不同的是,他是時任總統,他的言論就為陰謀論提供了依據,“我看到了飛機撞上了大樓”小布什出現的這種錯誤記憶。

在人們情緒激動時,尤其容易產出影響,比如1986年的美國航天飛機爆炸事件,或者約翰·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在這些事件後,許多人都出現了錯誤記憶,但是我們對記憶深信不疑,並不代表我們對細節的認識是正確的。其實記憶很容易被篡改,大腦的漏洞百出。我們又如何判斷,這些記憶中的事實是對是錯?有時,的確很難分辨。

很多人或許還記得莉琪·波登謀殺案。這是美國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謀殺案之一,你還記得莉琪是否有罪嗎?我們來看看有關這起案件的童謠,是否影響了你的記憶?莉琪波登拿著斧頭,砍了她爸爸四十刀,當她意識到她做了什麼的時候,她砍了她媽媽四十一刀(英語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and

gave her father forty whacks.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she gave her

mother forty-one.)。你還記得這首童謠嗎?如果忘了,你能很快記住嗎?如果是的話,那你要注意了!因為,這可能會揭開歷史上,莉琪·波登謀殺案的真相。

所有孩子可能都聽說過,莉琪·波登的恐怖故事。1982年8月4日,莉琪·波登衝出家門,大聲叫喊著其家人被殺,警察趕到後看到了恐怖的一幕。波登先生倒在沙發上,臉部朝下渾身是血;波登夫人死在樓上,倒在了血泊之中。莉琪隨即被控謀殺罪,這起血腥謀殺案,也通過朗朗上口的童謠,永久流傳下來,可是這裡有個問題,莉琪真的有罪嗎?這首童謠的渲染讓人堅信:莉琪就是這起謀殺案的兇手。可事實卻有些出乎意料,陪審團最終判她無罪。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其實童謠中的所有細節都是錯的。波登夫婦身上的刀傷總共是29處,而不是81處。莉琪雖然被無罪釋放,但人們對她的偏見卻根深蒂固。而這完全要歸咎於這首童謠,如果童謠真的描述了事實,那就不會那麼朗朗上口了。極具渲染力的童謠,為什麼會讓我們相信子虛烏有的故事呢?如果一個故事讓人感覺很熟悉,我們往往會高估它的真實性,這種心理現象叫“真相錯覺”效應。你聽說某個斷言的次數越多,就越有可能相信它是真的。無論客觀實事究竟怎樣。一條信息反覆出現,就會深入人的記憶,強化這是真相的錯覺,這就是持續性的政治宣傳非常有效的原因。廣告公司一遍遍地播放廣告。目的其實也是加強你記憶中的信息。

【注:當你第一學騎車或開車時,你遇到行動的一個新機會結構,它有約束、路標、車轍、遠景,這是一個抽象的行為迷宮,你很快就在其中學會你應該做什麼,很快變成“第二天性”,很快你就把這個外部的現象結構吸收到你自己的控制結構中了。我們語言中的句子的強制結構,就像我們身邊的許多指南,提醒我們檢查這,檢查那,要求我們以這些方式組織事實,這些結構無論真實還是虛構,都確定了一些路徑,“思想”隨後可以沿著這些路徑旅行。

在某個時刻你不相信自己,但是在你自言自語這些不相信的話語後,又確實會引起反應,甚至可能是耳朵紅了以及回嘴、反擊、否認、想象、回憶、計劃。戴爾·卡耐基正確地認識到了積極思考的力量。思考創造容易控制難,在你自言自語時,你不必為了反應降臨而相信自己。一定會有一些反應發生,它們也一定會為以這種或那種方式與你用激勵自己的詞語的意義相關。一旦反應發生,它們就將你的心智牽引到另一個地方,你最終會在這裡發現,你居然相信你自己了。雖然我們都非常討厭腦白金廣告,但是當你去買禮品它會自動跳出來。有時候我們應該感謝廣告業主,是它們用真金白銀在教會導我們真理,最遺憾的是,開始多數人還不相信。】

這就是我會記住莉琪謀殺故事的原因之一,而這並不是記憶自我強化的唯一辦法。

有一張很有趣的照片讓受試者辨認。一副被模糊處理的畫作嗎,實驗者提供了一個提示:這是一副很著名的繪畫作品。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雖然看的是模糊的畫面,多數人認出是《蒙娜麗莎》。人的記憶最擅長分辨整體畫面。

【評:這裡是單一事件去得出一個結論。如果這樣單一軼事也可以得出你想要的結論。如果把這馬賽克給中國西部農民看,給朝鮮人民看?會得出什麼結論?當然要製片方做經得起推敲的實驗也不現實,可以搜索引用別人的成果增強這結論。】

實驗者把真實、高分辨率《蒙娜麗莎》給受試者看,然後,告訴他們這幅畫有個缺陷。問:“記得看到不明飛行物了嗎?”。受試者全部地回答沒有。見下圖右圖


短路的大腦(二):記憶


把畫翻過來給受試者確認,驚訝地發現了不明飛行物,然後在指出右臉下方有恐龍之類怪獸。受試者覺得太詭異了,壓根想不到會有不明飛行物、恐龍之類出現在《蒙娜麗莎》畫裡。本來以為這些東西會異常明顯,大腦在連接到有關《蒙娜麗莎》的記憶後,它的信息探求就宣告停止了,大腦很容易錯過這些細節。

為什麼?以為大腦沒想到會看見不明飛行物、恐龍之類,它沒想過需要看到,所以就不會看到。會不會讓你不再相信自己記憶細節的能力。大腦為了把握整體,經常忽略細節,這個過程揭示了人類記憶的一個重要目的。這看起來是一個錯誤,其實卻指出大腦的運作模式。它沒有閒著其他運作模式是因為進化工作完成得不是很好。人腦在設計上追求的是效率。大腦的運作功率只有15瓦,我們必須把注意力放在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事情上。你能發現記憶中的眾多錯誤嗎?當你因為一種錯覺而犯錯誤時,有時你會感覺大腦背叛了自己,就比如本來是很明顯的事情,你卻沒能做到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