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一枝獨秀”還是“風光不再”?

2020年第一季度整體圖書市場形勢受到疫情嚴重影響,整體零售市場同比出現負增長,其中實體店渠道下滑明顯,網店渠道小幅上升。那麼近幾年備受業內外關注的少兒圖書零售市場究竟如何,能否在高壓形勢之下“一枝獨秀”?或者“風光不再”“就此隕落”?謎題即將就此解開......

2020年第一季度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下滑明顯,呈現負增長態勢,各細分市場增長速度也出現明顯下降,可見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於圖書市場的影響十分劇烈,即使對此前始終保持高速增長的少兒圖書也不例外。與此同時,少兒圖書在整體市場中所佔的碼洋份額進一步擴大,2020年第一季度碼洋比重接近30%,達到歷史最高值。

疫情時期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一枝獨秀”還是“風光不再”?

疫情期間實體店下降情況更為明顯。實體店渠道的少兒圖書銷售原本可以藉助店內銷售和店外活動等方式,但疫情使這些都化為泡影,實體店渠道呈現出接近60%的下滑(幾乎與實體店整體市場降幅一致),是整體少兒零售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

疫情時期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一枝獨秀”還是“風光不再”?

少兒圖書市場網店渠道同比增長雖然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但較去年同期而言,同樣出現相對明顯的增速放緩情況。作為重要銷售方式的網店渠道,也未能一舉托住少兒零售市場全面增長的大旗。

疫情時期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一枝獨秀”還是“風光不再”?

相對而言,特殊時期對於少兒讀物的需求與往常有所區別,面向低齡兒童的圖書表現更好。低齡段圖書依然呈現同比正向增長,尤其是卡片掛圖、低幼啟蒙以及遊戲益智類;而市場份額較大的少兒文學、卡通漫畫繪本以及少兒科普百科類的增速都明顯收縮,甚至出現負增長。

疫情時期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一枝獨秀”還是“風光不再”?

從少兒各細分市場均可看到同期新書動銷品種數量的明顯收縮,尤其是少兒文學動銷新書品種數量僅為去年同期的1/3左右。卡通漫畫繪本和少兒科普百科的新品數量也僅佔往年動銷品種數量的一半。這是由於疫情特殊時期,出版機構調整了新品面世的節奏和投入,以適應實體店渠道新書發佈缺失、網店發佈新書直接按照較大折扣銷售造成利潤降低的窘境。

疫情時期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一枝獨秀”還是“風光不再”?

2020年第一季度少兒市場參與出版競爭的出版社一共有540家,前10名領先出版社的整體市場集中度下滑明顯,延續近幾年領先機構的市場集中度持續下降的態勢。與此同時,領先社新品投入數量下降明顯,但是整體動銷品種數依舊保持增加。

疫情時期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一枝獨秀”還是“風光不再”?

近年來,少兒暢銷書對市場貢獻愈發集中。在疫情期間所呈現出的同期對比結果,也是在不斷加劇市場頭部品種的影響力。所謂的“二八原則”在圖書市場中早已發展成“以一當十”,大量品種在市場中成為“長尾”部分。

疫情時期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一枝獨秀”還是“風光不再”?

2020年第一季度的少兒暢銷書也基本保持著經典產品優勢的特點,持續暢銷多年的圖書依舊在榜熱銷,例如《夏洛的網》、《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小豬唏哩呼嚕”系列和“米小圈”系列等等。一季度的少兒暢銷書主要聚焦相對低齡段的學齡兒童的閱讀需求,中小學尚未正式復課,滿足學生髮散式的閱讀需求成為最集中和明顯的訴求。同時,疫情影響使得少兒圖書的銷售更為偏向網店,隨著物流的恢復正常,網店渠道的銷售相較實體店先一步迴歸正軌,更加大了以線上渠道營銷為主的圖書的熱銷,如“大頭兒子小書坊.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系列等。

針對疫情時期,在此特別梳理了書名關鍵詞包括“病毒”或“細菌”的少兒圖書,共計有219種圖書在一季度有動銷,其中前10名圖書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原有產品藉助疫情話題重新進入消費者視野,例如各種不同版本的《細菌世界歷險記》;另一種則是出版機構緊急出版的疫情相關少兒讀物,例如《寫給孩子的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繪本》,精準出爐,銷量也尤為突出。

疫情時期少兒圖書零售市場“一枝獨秀”還是“風光不再”?

近年來,少兒圖書市場秉持著圖書零售市場“寵兒”的身份一路走來。相信隨著整體圖書市場環境的恢復和改善,加之出版機構有意識地強化機構品牌和用戶經營,消費者對圖書的鑑別能力自然會不斷提升,未來少兒圖書市場依舊會不斷地成長壯大。

截至2020年1月1日,開卷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系統採樣已經覆蓋全國10000餘家實體書店和網上書店。2019年累計監控碼洋717.2億元,監控動銷品種208萬餘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