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撒謊的孩子,內心都住著悲傷

1.

撒謊,孩子成長的路標


晚上臨睡前,我給兒子倒了一杯牛奶,叮囑他趁熱喝了。


過了一會,我過來問他:“牛奶喝了嗎?”


“喝了。”兒子迅速應了一聲,眼睛盯牢電視裡的動畫片。牛奶靜靜地放在茶几上,滿滿一杯,他並沒有喝。


我上前關了電視,說到:“現在我去收拾廚房,在我出來前把牛奶喝了!”他看了看我,黑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轉。


等我再出來時,牛奶杯見底了。我問兒子:“是你喝的嗎?”“是我喝的。”他面不改色。事實上,他央求爸爸替他喝掉了牛奶。


如果說第一次我問他,他的回答是無意識的,第二次,顯然他的回答是有意識的,他在掩蓋事實,在撒謊。


為人父母,必然會遇到這個問題,好好一個孩子,突然就學會撒謊了。這不免讓我們感到焦慮與恐慌:孩子這麼小就撒謊,長大還了得?


親子節目《一起出發吧》中,陳小春就將父母的焦慮感表露無遺。當天,節目組要求孩子們去指定地點領早餐。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和小夥伴抵達房間後,看見一籮筐的花生米,旁邊放著一個罈子。在拿早餐之前,他們需要完成一項任務:把籮筐中的花生米倒入壇中。


愛撒謊的孩子,內心都住著悲傷


為了考驗孩子們的應變能力,節目組安排的罈子是破的。有小夥伴開動腦筋去用石子補上罈子裡的破洞,Jasper沒有參與,他直接取了早餐就回來了。


一直在監視器中觀察兒子的陳小春頗為失望,見到Jasper後,他詢問起早上的情況。沒想到,Jasper說:“沒任務。”


愛撒謊的孩子,內心都住著悲傷


不管陳小春怎麼提醒,他都是回答:“就取早餐啊。”隻字不提需要揀花生米這件事。陳小春頓時火冒三丈,一腳踢翻了Jasper的早餐:“你五歲已經說謊了,到十歲怎麼辦?”


儘管陳小春後來擁抱了兒子並道了歉,但那一刻,Jasper嚇得瑟瑟發抖的模樣,還是令人心疼不已。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撒謊的傾向是一種成長的自然傾向,它是自發的、普遍的,是孩子自我中心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


撒謊,是人生道路的一個路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體現。


多倫多大學的發展心理學教授李康研究孩子撒謊的現象長達20年,他發現:

2歲孩子的撒謊率約佔30%,3歲孩子撒謊率達到50%;4歲之後,更是極為普通的正常現象。


孩子撒謊,家長不必畏之如虎。但我們有必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撒謊。


2.

畏懼與逃避,是謊言的源頭


幼齡的孩子,心智解讀能力尚未成熟,對外界也沒有建立起清晰的邏輯認知,你覺得他在說謊,他自己還不知道。


拿陳小春的兒子來說,可能在他5歲的腦海裡,當天早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取早餐,“揀花生米到缸裡”只是取早餐的一個環節,他已經把早餐取回來了,其他無關緊要的事,就自動被他屏蔽或遺忘了。更何況,現場有工作人員有同伴,發生了什麼,爸爸一問便知。這個謊言,也太容易被戳穿了。


可孩子為什麼要說呢?就像我的兒子,牛奶明明滿滿一杯放在桌上,他卻說自己已經喝掉了。


孩子這種無意識的行為,並不是撒謊,我們可以理解為“睜著眼說瞎話”。


因為人類的本能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從爸爸媽媽提問的表情和語氣中,孩子隱隱感覺到,眼前的狀態是糟糕的,這讓他很不安,會本能地去否定眼前的事實,抹去自己的責任,進行自我保護。


那麼,假如孩子有意識地在撒謊呢?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節目組的老師把孩子們帶到一個房間,桌上有香噴噴的餅乾,有甜甜的棉花糖,還有一個大大的巧克力噴泉。老師告訴孩子們不要吃,就轉身離開了。


愛撒謊的孩子,內心都住著悲傷


饞嘴的孩子們怎麼忍得住呢?他們興奮地品嚐了起來,但很快意識到問題:身上的衣服染上巧克力汁,一會兒怎麼解釋?


“老師肯定會生氣的!”一個孩子說,他們商量起對策,就說是昨天弄的好了。等老師來後,孩子們繪聲繪色編起故事:昨天一個老師過生日,吃了巧克力蛋糕,因此弄髒了衣服。


愛撒謊的孩子,內心都住著悲傷


哲學家羅素說:“孩子不誠實,大部分是恐懼的結果。”


孩子害怕自己說出實話,會受到大人責罰。所以他豎起謊言的“盾牌”,將自己小心地藏在後面。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畏懼父母的權威。如果父母制定了太高的行為準則,而孩子無法達到的時候,他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問題,只能用謊言來逃避。


假如父母對孩子做錯事的懲罰比較嚴厲,又或是父母自己也將撒謊當作家常便飯,那麼孩子更會選擇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


3.

撒謊,是在表達一種渴望


我帶兒子在遊樂園玩,一個小孩炫耀手中的新玩具——一輛酷炫的合金小警車。小孩得意地說:“這是我的生日禮物!”


我兒子馬上脫口而出:“我明天也過生日,我媽媽說了,也給我買一個警車,比你這個更大更好玩!”


事實上,明天根本不是他的生日,我也沒有承諾給他買警車玩具。他為什麼又撒謊呢?


“我就是會有嘛,”兒子在回來的路上喃喃地解釋:“有紅藍警燈,窗戶和門都可以打開的那種……”他描述得很細緻,彷彿我們家的玩具桌上早已經有這麼一輛車。


原來,他的謊言並不是在欺騙,而是把期待出現的事情說了出來。


孩子的思維是不成熟的,他分不清現實與虛幻,當他特別希望一件事發生時,會在腦海中想象這個畫面,之後也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來描述它,根據自己的需求而編造事實。


電視劇《不完美的她》中,小女孩蓮生慘遭媽媽男朋友的虐待,媽媽置之不理,還想遺棄她。可面對別人的詢問,蓮生把䄂子放下來遮住傷痕,笑著說:“我沒事,我媽媽對我可好了。”


愛撒謊的孩子,內心都住著悲傷


蓮生無疑在撒謊,但這些謊言,是她對理想生活的嚮往,是現實中求而不得的關愛在心中的美妙投影。


撒謊,某種程度上是孩子的一種幻想與自我滿足,孩子用這種方法在表達自己的渴望,並希望引起大人的重視。


無怪乎有人說,撒謊的孩子,更需要愛。


4.

撒謊的孩子,反而更聰明


對一個孩子來說,想說好一個不被大人戳穿的謊,並沒有那麼容易。


首先,孩子要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態,穩定情緒,不能目光躲閃,不能扭扭捏捏。然後,孩子得用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去陳述一個並不存在的事實,不能支支吾吾,不能磕磕巴巴。否則輕易露出馬腳,容易被瞧出破綻。


說謊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謊言本身,還要關注聽者的反應,揣測對方的心理活動,換位思考。


兒童心理學博士專家何潔說:說謊表示孩子對他人有很好的心智解讀能力,有了想象力、創造力和邏輯能力。


愛撒謊的孩子,內心都住著悲傷


由此可見,說謊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有可能讓孩子更聰明。


心理學家把謊言分為兩種:白謊,即善意的謊言,無傷大雅,相信每一個人都說過。黑謊,則是維護自己利益出發的謊言。


孩子撒黑謊,尤其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不能默許與放縱,而應溫和而堅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並讓他承擔說謊的後果。


謊言能激發智力,卻並不能增長智力。一個人的智慧,終歸是靠學識與實踐支撐的。


愛撒謊的孩子,內心都住著悲傷


巧詐不如詘誠,誠實永遠比謊言更有力量。孩子撒謊,我們無需如臨大敵,但同樣記住守住原則和底線。因為我們更需要培養的,還是誠實守信的孩子。撒謊經不起調查,也承載不了智慧與快樂。父母應給孩子營造誠實的空間,讓他的心住在陽光裡,活得真實磊落。


那麼問題來了,這一生,你撒過多少謊?


本文轉自: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