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拍率升至21.8%,開發商不再任性拿地,背後的兩個真實原因

流拍率升至21.8%,開發商不再任性拿地,背後的兩個真實原因

當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就會滑倒。

進退有度,才不至於進退維谷;寵辱皆忘,方可以寵辱不驚。

不久之前,敢想敢幹的孫宏斌在融創業績會上提到,前幾年通過高價拿地的副作用漸漸顯現,不少房企變得越來越困難,可能會成為被收購的對象。但是,孫宏斌又說,這樣的房企,其實價值很低。

這段話說的什麼意思呢?其實很好理解,當面粉價高於麵包價時,不蓋房要虧,蓋上房子會更虧。左右都是虧的土地誰還想要。而擁有這種土地越多的房企,價值也必定越低。

高價拿來的地成為了雞肋中的雞肋,不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且更成為了一種拖累。拍腦袋拿地的開發商,最終要吃下自己種出的苦果。

流拍率升至21.8%,開發商不再任性拿地,背後的兩個真實原因

讓人疑惑的是,當初開發商爭著搶著拿溢價的土地時,是否為自己想好後路,難道他們沒有算過一筆賬嗎?煮酒君覺得,他們肯定是算過,而且是非常清楚其中的風險。只不過,當人被"瘋狂"遮住雙眼的時候,理性就喪失了。

但是,當嚐到了痛,並付出代價之後,理性的迴歸又是遲早的事。

克而瑞的一組數據,表明理性已經迴歸:

4月23日,克而瑞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4月21日,今年重點監測城市流拍率升至21.8%,較2019年增加了5.8個百分點。

而僅僅3月1日至4月19日,50天的時間,克而瑞重點監測的城市就有79宗地流拍,平均下來每天都有超過1宗地流拍。

其實,流拍的情況並不是近期才出現的,早在去年就有了跡象。在2019年下半年,底價成交、低溢價率、流拍等就已經成了土地市場的幾個關鍵詞。

流拍率升至21.8%,開發商不再任性拿地,背後的兩個真實原因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這個時間線,我們有必要重新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

富力表示,下半年原則上暫停拿地。

萬科表示,會謹慎拿地。

融創的孫宏斌更是直言:拿地方面,融創下半年基本沒有指標,除非是特別好的地,拿地基本是停止的。

其餘不少雖沒有明確表態,但或多或少都縮減了拿地的規模。

一些中小型開發商,雖然反應相對慢了半拍,但是隨後拿地的態度,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從盲目到謹慎。

對比2016年、2017年的有地必搶、地王頻現的場景,此時的情況真是充滿了戲劇性。

從地王頻出到謹慎拿地,這其中發生了什麼?


流拍率升至21.8%,開發商不再任性拿地,背後的兩個真實原因

一方面,樓市去除"風火輪"之後,開發商的幻想被打破。

開發商並不傻,相反還很聰明。他們高價拿地,絕對不是為了做公益,必定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

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樓市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他們的劇本去走,相反卻走出了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道路之一。

從2017年開始,多個城市房價開始回調,北京房價回落20%左右,上海郊區的房價回落超過20%。而三四線的樓市雖然漲跌不一,但是不少地方的房子卻呈現出有價無市的情景。一套房子即使價格再貴,你賣不出去也是白搭,而特別是對於處於高週轉中的開發商,這尤其致命。

另一方面,全憑"借錢"開發的歷史結束,開發商從夢境中被打回現實。

開發商缺錢雖然並不是從2020年開始的,但是2020年卻是他們最為"手緊"的一年。

我們看到,2019年下半年,曾經是一對"好兄弟"的銀行與房地產,關係變得疏遠了。以前房地產資金來源的兩個重要方向——房地產信託與融資,前後雙雙被規範。而規範之後,效果是明顯的。

流拍率升至21.8%,開發商不再任性拿地,背後的兩個真實原因

據某信託金融研究院發佈的報告,2019年第四季度,房地產信託募集資金1410.62億元,環比下滑達26.43%。

而剛剛過去的2020年第一季度,房地產信託募資規模下滑到1167.61億元,同比大度銳減42%,環比下降31.8%。

實際上,除了信託募集資金在下滑,從銀行等方面來的資金也在下降。在央行三令五申強調"房住不炒"的環境下,哪怕有一大把的降準、降息措施,資金再也很難像以往一樣,進入房地產。

手中無錢,方知柴米油鹽貴。內要資金週轉,外要償還鉅額到期債務,開發商就是再任性,也不敢再拍腦袋拿地。

黃奇帆:房產商使用自有資本拿地,房價就上不去了。


流拍率升至21.8%,開發商不再任性拿地,背後的兩個真實原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曾指出,任何房產商買土地,批租土地,必須自有資本,而不能後邊"背個銀行"。只要把土地地價控制了,房價不會上去的。

黃奇帆說,"你如果後邊背一個銀行,要100億元,銀行就拿100億元,要200億,銀行就拿200億元,那麼'地王'、炒房等現象就來了。一般而言,房價是地價的兩倍左右,地價上去了,房價也會上去。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只要把土地價格控制了,房價就基本穩住了。"。

用自己的錢,才會心疼,誰也捨不得花手中的錢,買性價比不高的產品。對於開發商而言,這其實也適用。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