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HK01810)2019年報分析(下)

更多內容,請訂閱微信公眾號——“主觀的觀”


2019年經營業績分析

小米集團(HK01810)2019年報分析(下)

根據小米的財報,小米集團的現階段的戰略重點有兩個:


第一個是5G+AIOT,這個即使我們提到的通過設備銷售積累客戶的核心商業模式;


第二個是投資,小米集團通過投資為供應鏈企業賦能,並擴大這些企業在供應鏈、工業設計、品牌和渠道的優勢,擴大基於AIOT的生態系統,同時獲得投資收益。截止報告期末,共投資290家公司,賬面價值約300億元,2019年投資稅後淨收益約8.69億元。


在業務層面,小米集團的主要有四個業務分部:


小米集團(HK01810)2019年報分析(下)


智能手機業務在小米集團佔比最大。


2019年,小米集團共銷售124.6百萬部手機,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僅7.3%至1221億元。


小米的雙品牌策略在產品線上區分明顯並得以鞏固,但是對平均售價拉動不夠明顯,全年手機平均銷售價格僅從959.1元上升的979.9元,從季度對比數據上來看,四季度有非常明顯的降價行為,拉低了全年的平均售價。無論是從品牌管理還是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依靠原有定位為性價比的品牌向上突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手機業務的毛利率從6.2%同比增長到7.2%,從毛利率水平來看,手機硬件銷售的業務是競爭激烈而且不怎麼掙錢的苦生意。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在小米集團中的業務貢獻排名第二。該分部的業務主要是銷售各種小米品牌的各類除手機外的生活消費類電器,並不斷增加接入IOT物聯網平臺設備數量。


該業務分部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7%至621億元,毛利率從2018年的10.3%增長到2019年11.2%,該業務分部最近幾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同比增長86.9%。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公司原有的優勢品類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同時不斷導入新的產品和進入新的市場。


小米在這類市場中比較有優勢的品類很多,比如小米手環、米家電動滑板車、米家掃地機器人等產品,也包括智能電視和筆記本電腦。


其中智能電視2019年出貨量1280萬臺,出貨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五,在印度市場連續7個季度出貨量第一。在2018年小米進入白電市場,推出了米家互聯網空調和米家互聯網洗烘一體機。


從小米生活消費產品的擴展路徑來看,遵循了從易到難的順序,逐漸開始深入到其他傳統白電家電巨頭的優勢領域,未來繼續拓展的難度會加大,業績增速估計也會受到影響。


我們前面提到的可以增加軟性轉換成本的IOT平臺聯網設備同比增加55.6%至234.8百萬臺,小愛同學智能音箱的MAU(Monthly active user)同比增加55.7%至60.4百萬人。


按照我的理解,這些數據增長的意義在於,未來會自發帶來更多其他小米硬件的銷售,同時降低用戶流失的速度,公司年報數據對上述論點有充分的佐證,擁有5件及以上連接小米IOT平臺的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的月活躍用戶數增加至4.1百萬,同比增長77.3%。


從我個人的實際的使用體驗上來看,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小米在IOT上便利性可以隨意吊打傳統企業,起碼我家的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和西門子洗衣機,我經過無數次的嘗試都無法實現所謂的聯網控制功能;而Lifa air的空氣淨化器雖然可以連接手機管理,但是過兩天就需要重連,讓人不勝其煩。而我家的小米電器通過米家APP管理,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問題。


其他業務在2019年的毛利率為-0.1%,我們不做討論。


接下來重點來看小米集團的第三塊業務互聯網服務。


小米集團是的互聯網服務是小米通過硬件銷售獲取用戶後的變現途徑,該業務分部的關鍵是提升現有服務,提升用戶變現能力,尋找新的變現途徑。現在,小米主要是通過廣告服務和互聯網增值服務(主要包括遊戲)來賺取互聯網服務的收入,同時也通過有品電商平臺、金融科技業務、電視互聯網服務和海外互聯網服務獲得收入,其中廣告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2019年互聯網服務的營業收入為198億元,同比增長24.4%,毛利率為64.7%;同期MIUI月活用戶達到309.6百萬,同比增長27.9%。以人均指標來看的話,

2019的用戶ARPU為198/3.096=64元,相比2018年66元的ARPU值有所下降,而2017年的ARPU為57.9元。從這個角度來看,2019年的互聯網服務雖然同比增長,但是經營業績並不理想。


2020年1月小米獲得消費金融牌照,同時電視付費用戶數量同比增加62.9%至3.7百萬,包括海外互聯網收入的快速增加,拓寬了小米互聯網服務的收入渠道,在未來可能為小米帶來更多的收入。


結論及2020年預測

小米集團(HK01810)2019年報分析(下)

通過上述分析來看,小米集團的三個主要的業務分部都處於激烈競爭的市場之中,在2019年雖然獲得增長,但是未來的增長趨勢並不明確。


通過對小米集團2019年利潤表的分析,期間費用的增長比例均高於營業收入17.7%同比增長率。其中:銷售推廣開支同比增加29.8%至104億元,不含股權激勵的行政開支同比增長家40.9%至31億元,研發費用同比增加29.7%至75億元。


費用增速高於業績增速,說明2019年維持業績的增長是通過更多的費用支出實現的。


在2019年,小米海外收入約為912億元,營收佔比已經達到44%左右,其中主要集中在印度和西歐的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國。


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國內的業務在一季度會受到一定影響;印度和西歐三國更是海外疫情相對嚴重的區域,因此會在1季度末及2季度嚴重影響小米集團在海外的業務。


即使後半年疫情緩解,預計2020年小米集團的硬件銷售業績也會因此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同時,因為經濟下行,預計未來客戶的廣告投入會大幅減少,從而影響小米集團的流量變現。


目前看來,2020年,小米所面臨的不僅是硬件銷售會受到較大的影響,需求回補有難度;同時,會因為客戶廣告投入降低互聯網服務的收入。


綜合來看,如果全球疫情能夠2季度得到控制,經濟恢復正常狀態,即使樂觀估計小米集團的業績在2020年可能會處於持平或微降狀態。但是公司長期競爭力不受影響。


這些短期因素則會對小米的股價形成暫時的壓制,直到公司業績呈現拐點。所以就目前而言,面對悲觀的業績預期,我不認為現在的22倍TTM-PE的估值有什麼便宜可佔。

小米集團(HK01810)2019年報分析(下)

但是,對於小米的長期投資者而言,無論手機還是生活消費電器的領域都不是一個可以讓人安心的賽道,每一個市場的參與者都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真正的挑戰是強競爭模式下硬件產品能否持續保持增長的態勢?並且在此基礎上,流量的變現ARPU值能否隨之不斷增長?同樣,小米集團已經投資以及未來不斷要投資的企業,未來能夠貢獻多大的投資收益?


如果這些問題不能給出確定的答案,所面對的就是概率和賠率都未知的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